徐杏花
摘 要:數學課堂一點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實實在在參與其中,讓每一位學生親自經歷、親自體驗、親自思考。在活動中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共同尋找、探索、體驗,掌握數學知識,思維與方法,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興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數學學科的獨特優勢,從小培養數學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思維與方法;核心素養
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學生發展為本,關心學生的需要,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學數學中解惑生活。為此數學課堂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能真真正正、實實在在參與其中,不再是圍觀老師與一部分學生活動的觀眾,而讓每一位學生親自經歷、親自體驗、親自思考。既要求認真傾聽,又鼓勵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啟發,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讓每個學生在數學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一? 注重合作,把從“關注結果”轉為“關注過程”。
應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共同研究問題,及時反饋獲得的數學信息,表述自己獨到的發現。交流是信息共享的過程,也是嘗試的過程,它超越了“掌握知識”而升華為“學會生存”。如在教“因數倍數”時,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并不難,難的是掌握更多的方法,理解怎樣做更好。教學時,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營造一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對話場,讓學生彼此分享經驗、溝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這樣才更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平時的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較大的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空間,我在教學“2的倍數”特征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在百數表中畫出2的倍數,然后分小組合作,再對這些2的倍數進行觀察、分析,從而歸納出2的倍數的特征。要求不同的學生都說一說。分組學習的核心是交流,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加以鼓勵,引導其積極參與進小組討論當中來,優秀學生帶領學習較弱的學生思考,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這樣才能使同學們充滿信心,最大限度的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除此以外,每一組在進行討論之前,務必使每一個學生初步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之后再進行討論,共同尋求真理。這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增添了成功的喜樂,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實現了從“關注結果”轉為“關注過程”。
二、注重與生活聯系,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認為:“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教學內容生活化,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真切的認同感,從而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解惑生活數學。因此,整合教學內容,把教學根植于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材內容(如計算、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等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有價值、適合學生發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導入時,我就直接拋出問題:你們知道我們車子輪胎為什么都是圓的而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逢年過節聚餐一般都用圓桌,蒙古包一般都是圓的等生活現象,引出”圓的認識”的學習,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測量圓的半徑,直徑,交流得出結論同圓所有半徑相等。至此,車輪為什么是圓的之謎自然而解,車輪做成正方形橢圓形都不可以,因為圓心到圓上的距離處處相等,所以車輛運行比較平穩,而正方形和橢圓形的中心點在運行時到地面距離不相等,所以不平穩。
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對課題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經歷了一次知識發現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皵祵W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數學,探索真實世界中的數學,這比單純學習數學更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引導他們走向生活,勇于實踐,培養他們“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在每節課的導入時,聯系實際設計一些與知識有關,并且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驗現象的問題或者實驗,作為懸念,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為什么”,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實現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注重研討釋疑,提高數學課堂的深度
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而且對解題后的教學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閱讀與反思,完成新授的最后一公里。注意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再思考、再探索。這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啟發思路,總結規律,而且能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得多方面的啟示,鞏固和擴大知識,發展學生的智能。那么解題后應引導學生思考些什么呢? 學生通過學習一些疑問已經解決,但同時又會產生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學生在探究新問題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發都會反饋出來,甚至爭論不休。此時,教師只要給以恰當的誘導、點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開展熱烈的討論、認真思考、質疑辯難,使探究更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學的學習態度就會得到培養和提高。如這樣一環扣一環,步步設疑,步步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在參與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路,舉一反三。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深度。
四、注重培養傾聽,提高思辨能力
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既要解放學生嘴巴,讓他買充分發表自己的所想所思,同時必須讓學生學會傾聽,善于傾聽,提高聽的能力。在小組合作評價時,學生間的最大缺點是怕別人說自己的不足,對同學的評價缺少放大優點,因此,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做到以下三點:一要靜心聽取每名同學的發言內容,不急躁,不占用別人表達的機會;二要會聽,能在別人的發言中摘錄關鍵詞和要點;三要聽后勤思考,區別出與自己的意見不同之處,使自己的信息處理、反思評價能力快速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總之,數學課堂要有“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要注重感情投資,要善于挖掘每個同學身上的各種潛能,重視以觀察、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活動為主線,達到加強概念教學、發現知識規律、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在活動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共同尋找,探索,體驗,掌握數學知識,思維與方法,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興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數學學科的獨特優勢,從小培養數學的核心素養,從而培養出跨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從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育人價值看數學基本思想[J]. 曹培英.? 課程.教材.教法. 2015(09).
[2]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研究(一)[J]. 曹培英.? 小學數學教育. 2013(06).
[3]整體觀視角下的課堂教學問題鏈設計——以人教版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新授課的教學為例[J]. 楊麗芳.?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8(03).
[4]課堂教學目標有效達成的理性思考——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案例[J]. 蔣玉國,劉光兵.?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