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瑞敏
(瑞金市思源實驗學校,江西贛州 342500)
教師從關鍵詞句著手,以點帶面,實現由淺入深的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語文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對關鍵詞句進行鑒賞和品析,領悟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情感,促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關鍵詞句進行學習,如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分層教學法等。
知識與生活并沒有一定的界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作為立足點,在閱讀過程中時刻聯系實際生活,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語文知識。對學生來說,輸入和輸出同樣重要,教師不能忽視任何一項。教師只是一味地以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輸入,忽視知識的輸出情況。在作業布置方面,教師也往往是將課后習題作為練習方式,學生并不能夠很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即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完全不足。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關鍵詞句進行品析,營造生動教學情境,學生很容易被學習氛圍感染,將全部身心都投入閱讀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對關鍵詞句的興趣,創建生動的教學情境就是最好的方式。例如,教師在講解課文《三個兒子》前,先講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如孝感動天、為親負米、賣身葬父、臥冰求鯉等,在課堂中創建出孝道情境,教導學生孝敬父母。課文中“三個兒子”是指三個母親的孩子,學生很容易理解,而課文中“不對吧,可我只看見一個兒子”這一句話卻讓學生很難理解,明明是三個兒子怎么就變成了一個呢?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學生可以從孝道的角度重新看待課文,課文中老爺爺之所以說是“一個兒子”,是因為老爺爺正是以兒子對母親的態度來決定的。一個兒子只顧自己翻跟斗,另一個兒子只顧自己唱歌,看見母親艱難地提水都無動于衷,只有最后一個兒子幫母親把水提走了。“一個兒子”表現出老爺爺對其他兩個兒子的不滿,這是文章的觀點,同時也是教師的教學方向。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第三個兒子作為榜樣,孝敬父母。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一篇文章進行多次研讀,慢慢地就會領悟其中含義。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字句會自然地涌現出來,學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以朗讀促進思考,思考文中的關鍵詞句,并以情感朗讀的方式品析。例如,在學生學習課文《丑小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丑”是全文的中心,因為丑小鴨長得丑,才會引發文中的一連串故事,最后,作者以丑小鴨發現自己變成美麗的白天鵝作為結尾。全文諷刺意味十足,也揭示了丑陋的一面,歌頌心靈美。學生在讀到丑小鴨受欺負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低沉、憐憫的語氣朗讀,在結尾部分,要讀出欣喜、自豪的感情,引導學生站在丑小鴨的角度上朗讀課文,體會丑小鴨的喜怒哀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情感,體會真正的“美”與“丑”。因為丑小鴨的長相丑陋,一些動物和人卻加以諷刺、譏笑,甚至追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丑”,丑在長相,情有可原;丑在心靈,才是真正的丑。并且,丑小鴨的丑只是暫時的,在經歷蛻變之后,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朗讀《丑小鴨》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心靈美,不去嘲笑他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師引導學生將課文作為立足點,在閱讀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學習課文中所蘊含的語文知識。關鍵詞句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教師和學生需要側重之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品析。例如,在學習課文《題西林壁》一文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進行細心研讀。作者蘇軾在游廬山時發出這樣的感嘆,可實際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類似的案例,如賭徒沉迷賭錢,眾人屢教不聽,可謂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像是蘇軾身在廬山當中卻不識廬山真面目一樣。又如盲人摸象,各不相同,與“橫看成嶺側成峰”是那么相似,因為看(摸)的角度不一樣。教師可以從案例出發,將課文知識和生活進行結合,讓學生學習到生活知識,在生活中體會知識。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全文的詞語拆分開來,如“橫看”“成嶺”“成峰”等,引導學生逐一品析。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搜集與課文知識相關的生活內容,在課堂上講述,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有針對性地布置拓展練習題,并在課堂上講解一部分練習題,隨后,要求學生以教師解題的方式在課后解答其他練習題。例如,在進行《匆匆》課文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布置題目:“作者以‘匆匆’為題到底有什么用意?”“匆匆”是一個形容詞,往往用來形容“時間”,而課文正是以時間為中心,再加上文中的內容符合“匆匆”的特點,可見,“匆匆”就是文章的縮影。教師以題目的形式讓學生將“匆匆”和“時間”緊密聯系起來,深入理解“匆匆”的含義。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寫出一篇以“時間”和“匆匆”為主題的作文,要體現出課堂教學內容,更要進行創新,在文中加入自己的看法。另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講述與語文知識有關,且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在真實事件中體現出語文知識,讓學生真實領悟到其中的含義,完成對語文知識的遷移。
總而言之,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關鍵詞句進行品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創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品析關鍵詞句;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在朗讀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從作者的角度看待文章;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課文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完成語文知識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