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妍顏

【摘 要】 數學課堂既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要突破以應試代替掌握的誤區,走向智慧,而智慧課堂的生成,離不開數學閱讀。我們每一堂課前預習,都是學生一個閱讀理解的過程;每一個小組交流、質疑問難的環節,都是孩子閱讀后的一個思考;每一次的回歸文本,回顧反思,都是老師帶著孩子們對數學課本閱讀的二次解讀。
【關鍵詞】 數學閱讀 智慧課堂 有的放矢 在讀中悟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把“雙基”擴展為“四基”。《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四基”是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四基”即,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數學課堂既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要突破以應試代替掌握的誤區,走向智慧,而智慧課堂的生成,離不開數學閱讀。要跨越數學閱讀這個坎,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培養和訓練。
一、明確閱讀內容,有的放矢,生成智慧的前提
數學閱讀讀什么?相信很多大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更不用說我們的孩子們了。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內容開始閱讀。
1. 閱讀主題圖
翻開我們現在的數學課本,花花綠綠,宛如連環畫一般,不再是簡單的幾個文字或者數字在那里表述。課改后的數學課本在視覺上更吸引了孩子,可是也讓孩子常常無法一眼就找到要學習的內容。數學的語言抽象而簡短,可以是文字語言,可以是數學符號語言,可以是圖形語言,可以是表格……或者是文字加圖形,文字加數學符號,甚至是三者的結合,每一句話都很準確精煉,容不得一絲錯誤。所以教師一定要引導孩子讀懂例題中的每一個字,思考每一句話的意思,尋找每一幅圖上隱藏的信息。
例如教學人教版審定稿三年級數學下冊《位置與方向》,例1的主題圖是學生在校園里辨認方向的情境,圖的頂端還有一句陳述“早晨,太陽在東方。”學生進行閱讀時,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回憶日常生活中太陽東升西落,借助圖中早晨的太陽找到東面,面向東面,后面是西。接著要引導學生繼續閱讀,發現小明兩手張開,旁邊的小精靈提示“小明左手指向北方,右手指向南方。”通過閱讀這些文字,讓學生歸納出辨認方向的方法:面向東,后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原本是一堂復雜抽象的課,可是學生通過閱讀,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體會到閱讀的成就感。
2. 閱讀圖文結合
數學的有些題目是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如果只看圖或者只看文字是沒辦法準確解題的,學生習慣于閱讀文字,常常會忽略圖上的信息。
例如人教版審定稿三年級數學下冊練習十二中的第4題,解決問題,文字信息有“3次恰好運完這些礦泉水。一共有多少瓶?”“每次可以運走12箱。”不少學生解答12×3=36(瓶),乍一看好像沒錯,可是12表示的是每次可以運走12箱,3是運了3次,求出的是運了36箱而不是36瓶,明顯的應該還有一個條件,在哪里呢?原來主題圖上畫著的幾個紙箱上分別寫著24瓶,這時學生茅塞頓開,要先求“一共有多少箱”或者先求“一箱有多少瓶”才能求“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
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時要培養學生不錯過題目中的圖片及文字。
二、掌握方法,在讀中悟,生成智慧課堂的核心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閱讀不是死讀書,特別是數學閱讀,應該是學思結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方法。
1. 找關鍵字
前面提到,數學的語言精準,多一個或者錯一個,意思就完全不一樣,因此要讓學生養成找關鍵字,理清數量關系的習慣。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對“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句話的理解,先抓住“同時”“一個相同的數”這兩個關鍵詞,再理解“0除外”,就能真正的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了。
2. 文本補白
人教版審定稿的數學書既注重概念的教學,又不一味呈現概念。如三年級數學下冊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書本不是直接把方法總結出來,而是需要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自行領悟、補白,將筆算方法補充完整。
像這樣的例子書本上比比皆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補白,也為后面的復習鋪墊。
3. 列表畫圖
我們要教會學生閱讀圖文,同樣也可以利用列表畫圖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學生第一次接觸面積,如何求面積呢?這時可以使用圖表,幫助學生觀察發現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
學生列表后,表格,從中發現規律: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根據數學問題畫圖來表示題意,從而正確地審題、分析和檢驗,可以使看起來復雜的數學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4. 聯系生活
數學理論知識的生成來源于生活,但卻又作用于生活。生活是現象、是感性的認識,理論是本質、理性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理論的閱讀還原成生活,要充分運用好生活的智慧,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如教學人教版審定稿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的《年月日》。年月日作為時間單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上起課來才發現學生問題多多。時間單位雖然常用,但概念比較抽象,因此教學時最好借助生活中的年歷、日歷,讓學生自行觀察發現,回歸生活學數學既是讓數學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又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到了富有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
數學閱讀教學的實質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教師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準確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關鍵。數學閱讀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過程,它不僅僅是閱讀的過程,而且是動口動手動腦的活動。同時,它也是一個不斷假設、證明、想象、推理的積極能動的認知過程。讓我們和學生一起通過閱讀,不斷地生成智慧課堂。
*本文為縣級課題“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課題立項號 KTX1806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