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武燕
【摘要】學生的成長是一天天累加起來的,當然,這種累加其實是一種“量變”。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我們也需要展現出這種特點,借助一點點的累加為學生的未來奠定基礎,促使小學生生成“質變”。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主要目標,進而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明確的方向,發揮出預期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
客觀地講,學校教育的價值是讓學生擁有知識、見識,讓學生能夠在“厚積薄發”中產生質變與量變。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育者,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就要堅持實施核心素養教育,進而展現教師的教育個性,在語文教學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元素、生活元素,進而促使小學生生成感知能力,讓小學生能在一次次的言語交際過程中,學習語言,學習情感、思想,學習生活。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之情。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小學拼音的過程中,教師若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單純地跟小學生講拼音,就會顯得非常枯燥且無聊。那么,要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性,教師就要建造創新性課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兒歌的作用,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的發展時期。“u真淘氣,見到jqx,立即敬禮把帽兒摘,我是文明禮貌小能手”。這樣能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度過美好的學習時光,同時還能掌握知識。
二、勤加練習語文功底,提高學生學習技能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能讓學生在讀中促思、思中促情,并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文字帶來的美好意境,同時感受作者的寫作手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多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教師可根據當下熱點組織演講比賽。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閱讀相關文章,并用自己的話去概括描述,或者是選用一些名詞佳句進行創寫。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好詞好句,教師還要教導學生們用筆畫出來,然后寫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在以后的學習中查閱翻看。
三、重視情感教育,陶冶學生情操
開展情感教育課程、創新教育理念、提倡綜合素質教育成為小學基礎教育的主流方向,這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綜合素養,是需要教育學術者不斷進行深入研究的。情感教育是綜合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學科具有強烈的人文屬性,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詩歌時,我們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本篇文章的表述是詩歌的形式。詩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在朗誦詩歌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植物媽媽在自然界中對孩子培養方式的獨特性。學生沉浸在美好的童心世界中,從而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意思。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新式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意識,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在受到尊重的前提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新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