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江慧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在小學美術教學當中應實施趣味性教學,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課堂教學策略,旨在將趣味性因素融入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當中,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提升自身藝術修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繪本;創造力
趣味性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有著積極的時代意義和必要性。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必須以大腦潛能的開發利用為基礎,應用趣味性教學,進一步完善思維體系,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利用繪本作為課堂導入環節
繪本充分吸引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之初就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吸收知識。將繪本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當中,不能僅僅利用圖片開展教學,要使學生了解圖片當中蘊含的故事。就目前看來,我國小學美術教學中使用的繪本大多來自于民間故事、古代傳說等等。小學生知識儲備還十分有限,光給他們看繪本當中的圖畫,他們還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內容,這時美術教師就應當結合故事內涵來向學生介紹繪本當中的圖畫,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二、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
具體來講,教師在進行正式授課之前都要提前備課。比如說,可以通過運用一些圖片、音頻、視頻等輔助教學。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吸引學生學習小學美術,也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最后,可以實行游戲式的課堂導入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舉例來講,在講述《美麗的印紋》這篇課文時,由于小學的孩子知識儲備有限,可能對拓印這一操作手法沒有什么了解。在這個時候,為了便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教師可以在開始正式的課堂授課之前增加一個游戲導入環節,即通過詢問同學們是否想要進行一個印小手印的游戲來引出后面的教學內容。具體來講,在這個印小手印的游戲中,請同學們自己準備一張白紙以及安全的顏料。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地發揮主導和組織作用,帶領同學們展開具體的操作,即先把手掌印上顏料,然后再將其印在白紙上,繼而觀察白紙上印出的自己的手印,另外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觀察,相互對比。這樣一來就對印拓這一操作手法有了基礎性的了解,也就為接下來內容的講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鼓勵求異發展學生創造能力
教師應輔助學生完成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并建立健全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完成對固有知識體系的完善、優化和篩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例如,在《年畫》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美麗的年畫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并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人物、動物等形象的年畫來涂色,也可以自己臨摹繪畫一幅年畫。教師要引導學生涂色均勻,色彩對比強烈,大膽運用紅黃藍,橙綠紫等色彩,做出與眾不同的作品來,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教會學生繪畫,更重要的在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藝術,并通過相應的繪畫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認知自我、展現自我和超越自我之中,促進自身潛能的有效挖掘和發揮,從而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野.美術趣味性教法創新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19(24).
[2]趙巖.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方式的轉變[J].黑河教育,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