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朝義
【摘要】小學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微課打破時空限制,創設真實的、有效的教學情境。深度融合“相關文化”,微課助力學生理解;微課啟迪學生審美。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獲得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微課?“相關文化”?深度融合?小學音樂
一、融合文化,微課助力學生理解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音樂藝術又以它特有的形式,展現了人們豐富的文化精神生活,給人以啟迪,啟迪人們崇尚科學,崇尚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給人以教育,教育人們培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領人們樹立具有高尚道德情操,遠大理想。音樂藝術的啟迪性、教育性、引領性,真可謂是高屋建瓴,深入人心。因此,核心素養下的微課與小學“音樂與相關文化”深度融合,從根本上來提升了小學音樂學科地位,彰顯了音樂的藝術魅力。
比如,微課堂可以利用微信,把每個學生在音樂課前收集到的關于課文的背景資料,歷史資料和現實生活中的相關資料制成微視頻,發布到班級群里,以供全班學生參考、探討和學習,以助力學生對音樂課文更深的理解和領悟。新課改理念下微課的介入,以它特有的授課方式,打破了傳統授課方式的時空局限,為小學音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深度融合,也助力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有了微課的助力,更加方便學生對音樂深層內涵的深刻醒悟;有了相關文化與音樂課的深度融合,豐富了學生內涵,開拓了學生視野,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有了微課的介入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深度融合,又極大的激發了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提升了音樂學習的能力,進而形成了學生對音樂的情感和音樂學習中的核心素養。”
二、融合文化,微課提升學生品格
小學音樂教學,也只有與相關文化進行深度融合,才能有效的體現出它的啟迪作用,引領作用和教育作用。試想,假如讓一個只會懂得一點樂理知識,而沒有領悟音樂中感情的跌蕩起伏,起承轉合,喜悅和憂傷,雄渾與悲壯,甚至不知樂曲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不能理解歌詞的深刻含義,那他是無法唱好這首樂曲的。既使是他會唱了這首歌,也只不過是鸚鵡學舌罷了。這樣的音樂教學是無法起到音樂教育人的作用,同樣也無法形成學生做人的品格。
反之,如果我們的音樂教師,充分利用微課的高效、快捷之利,為學生制定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課前預習計劃,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刻領悟樂曲內涵以及相關知識,達到對樂曲的深度掌握,再讓他們學唱、獨唱乃至表演唱,都可以是拿得起放得下的。這說明學生對音樂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認識,并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久而久之,他們會形成特有的人生品格。
比如,在教學《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時,當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充分理解了歌詞所包含的愛國之情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再加上學生在微課上對歌曲歷史背景的了解和掌握。“課堂上他們一定能唱岀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也一定能萌生愛國主義情懷。”
三、融合文化,微課啟迪學生審美
任何藝術都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這就是藝術審美。音樂藝術更是美的源泉。如果能把學習音樂與其他相關學科進行完美融合,那將就會給人以獨有的聽、視覺效果,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聽覺美的感受。如果讓學生再次借助微課堂的不斷啟迪和多元文化的深度交融的背景,去學習歌唱,學習欣賞音樂美,那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態度,審美機巧以及審美水準,無疑是會產生質的飛躍。
能讀懂音樂的樂理美,聽懂音樂的韻律美,領悟歌詞的語境美,就是音樂的審美。想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達此目的,沒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深度融合,沒有微課,是幾乎不可能達到的。因此,小學音樂教學想要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想要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微課的助力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深度融合不可或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顯示音樂的社會功能,才能了解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才能促進學生參與生活中的音樂活動,才能關注生活中的音樂,使他們真正成為傳承音樂美的使者
我們不妨采取把音樂與相關文化進行深度融合的新舉措,潛心研究包括音樂與社會生活、音樂與姊妹藝術、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學科三個方面的內容,使之不失偏頗,基本能夠涵蓋與音樂密切相關的文化現象,能夠體現音樂文化的完整性,就足以助力學生理解音樂文化內涵;就足以催生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足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音樂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有著重要的社會功能,音樂始終伴隨著人們的生活,美化著人們的生活。因此,音樂與相關文化進行深度融合,成為學生音樂文化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黃夏影.微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文藝生活,2018,(15):23.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微課與小學“音樂與相關文化”教學深度融合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