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紅
【摘要】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為小學的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多條件和優勢,伴隨而來也增加了各種不安全因素。安全問題不僅是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也是一個教育問題。尤其是小學生安全教育,更應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農村小學 安全教育 現狀 措施
我國是世界上兒童數量最多的國家,兒童的健康成長是一項重要而非常緊迫的工作。小學作為兒童接受教育的主要階段,小學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從公開的資料可以看到,每一年廣大農村小學都會發生一些讓人痛心的安全事件。這就需要了解清楚小學安全教育的現狀,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兒童共同努力。
一、農村地區小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
1.安全意識薄弱。農村地區的小學生生活在經濟條件欠發達的地區,很多父母常年在外,缺乏對孩子的安全教育。而在學校教育中,大多都偏重于智力教育,而對安全教育總是重視不足。在有關的安全教育課或者活動中,并沒有引起老師和學生的充分重視,很多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歸根到底,家長的缺位、學校老師的重視不足和學生的自我安全意識不夠,是存在的最大問題。
2.安全措施實施不到位。一方面是因為關于安全措施的教育不充分,另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生并沒有熟練掌握安全措施。這就導致遇到危險時,往往不能采用安全的措施進行防護,以避免更嚴重的安全事故。比如,當發現同伴溺水,很多學生往往不知所措,甚至忘記大聲呼喚成人前來救助。有些小學生自己的游泳水平有限,但是靠一股救人的熱情,跳進水中,沒想到連自己都差點遭遇危險。這樣的事情看起來荒誕,但是卻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一旦出現嚴重后果,就無法挽回。
二、農村地區小學生安全教育薄弱的原因
目前,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安全教育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首先是家庭因素。由于城鎮化的迅速發展,農村青壯年大批進程,由于沒有充足的條件讓孩子進入城市,只能留在農村就讀。這就是留守兒童的問題。他們只有年老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顧,再加上這些老人文化水平一般較低,并不能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其次是學校因素。由于小學階段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再加上地處農村,各項條件有限,并沒有充足的教師資源。很多老師教學任務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安全教育。即使教師有心配音學生的安全意識,也難以保證安全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最后是學生因素。由于生活環境的特殊性,這些農村地區的小學生生性活潑,膽子大,對自我的保護意識明顯不足。而他們又對學校和老師的安全教育重視不夠,導致他們沒有強烈的安全意識。除此之外,社會環節的因素也有一定影響,農村條件差異大,各種溝渠、道路、車輛造成較多的潛在風險。
三、增強小學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1.增強安全責任意識。安全教育首先是安全意識的培養,從以往“要我安全”轉變到“我要安全”,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增強安全管理水平。作為學校管理人員和開展安全教育活動的老師,要把目光放長遠,跳出傳統管理的圈子,在教育的大視野里看待安全的地位和價值。在整個安全教育過程中,人始終占據至關重要的主體地位,是管理的核心。學校安全教育的基礎要以人為本,尊重老師,尊重學生,尊重家長,這樣才能形成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
2.搭建安全管理的隊伍。學校應該成立以校長為第一安全責任人的安全管理小組。這個小組包括學校管理的行政、班主任等。整個安全小組不僅要樹立安全意識,規則意識,更要貫徹落實好各種安全管理制度。老師是直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主要人,不僅自己要有很強的安全意識和應對安全的技巧和方法,而且還要善于和學生溝通好,傳達好,解釋清楚,把各種常見的安全隱患的根源和應對方法都解釋清楚,務必讓孩子們意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3.開展安全法制教育。各種安全教育的開展,都需要以法制為基礎,以教育為本,讓所有學生熟悉有關安全法制的知識,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通過恰當的教育內容和方式,進行必要的安全演練,在教育和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潛在的各種安全隱患和現象,形成自我保護和自我救助的基本技能。眾所周知,安全問題不僅僅出現在社會上,也可能出現在校園內。這更需要有充分的安全法制教育,只有學生知道了可能出現的各種安全問題,才能形成辨別和應對的能力。在遇到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他們就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可能就避免出現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更重要的是,這樣就能形成學生正確的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對他們的成長成才都有很大的意義。
4.建立健全預防事故機制。小學是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事關無數孩子一生的教育和成才。在安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以預防為主,這應該是所有安全教育工作者的共鳴和原則。而預防為主,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預防事故機制。保障兒童安全不能僅僅靠學校的各種安全制度就能完成,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都要把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工作體系之中,形成長效機制,并把機制應用到常規教學中,把安全教育放入學校目標的考核中。首先,建立健全各種安全規則制度,完善校園安全的各種制度建設,包括安全管理人員公示制度、檔案管理記錄制度、應急處置預案制度等。其次,建立學校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學校安全檢查要把安全教育實施情況納入進來,實施精細化管理,明確領導、班主任和老師在在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責任和工作,尤其是把責任情況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并落實好各項安全工作。最后,還要做好校園內部安全隱患的排查工作。聯系相關部門注意學校周邊一些潛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查漏補缺,做好預防工作,還要提高事故發生后的緊急處理能力。對于校外的不法分子進入學校,一定要時刻提高警惕,加以防范,把隱患處置在萌芽之中。
5.構建“家、校、社區”一體化的安全培養模式。學生安全不僅僅學校的事情,更不全是家長的事情,這是一個全社會的問題。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一起搭建起保護孩子的良好氛圍,互相支持,一起搭建起保護孩子的社會環境。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各種安全教育。關注兒童的性安全教育,需要家長和學校一起進行適當的安全教育,要向學生傳授防范性侵害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作為教育者,要強化自己的安全防范技能,不斷學習各項安全技能。還要多關注孩子的言行舉止,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把情況和家長溝通,注意把握好保護兒童和安全防范的尺度,讓孩子安全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學生的安全教育,事關所有學生的健康和成長的大事。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大環境,為學生提供安全的校園環境,是所有人的社會責任。校園安全,人人有責,所有人都重視學生的安全,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將會越來越有效,孩子也能更好地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歡.小學生安全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7.
[2]王宇鋒.沈陽市中小學校園安全管理問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3]強恩芳.校園安全與“平安校園”的建設[J].教學與管理,2017,(4).
[4]江夏.英國現行學前教育督導制度的內容、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