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
摘 要:中學語文教學中, 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是教師關注的核心問題, 然而, 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方法有很多種, 怎樣的方法才是高效的, 這也是一個突出的難題。通過不斷的探索, 教師可以在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高效性方面多加思考和實踐。要能夠從閱讀實踐課程本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 釋放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潛能。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閱讀水平;提高策略;
閱讀課程是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 然而開展的效果高低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心理偏好等情況。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數、理、化學科習題和指導說明的理解, 直接關系到政治、歷史、地理等課程的學習, 甚至在這些科目中有些已經與語文學科形成“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的互相依賴的關系。因此, 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就成了廣大語文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勢在必行。那么要如何高效化地實現這些目標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在閱讀訓練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
當前在實踐了多年的人本主義教學理念之后, 我們都能夠認同, 學生只有把內在的學習主體意識釋放出來, 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各項學習活動中, 教師的教學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學生作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他們的主動參與, 自主探究, 以及內心的熱愛作為驅動力, 對于提升閱讀水平來說, 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 不管我們采用了多少方法, 最后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 在自主閱讀中創設積極的條件, 充分尊重學生的內心感受和體驗, 鼓勵他們的獨特見解。如我在《孔乙己》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 學生對文章的主題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說, 從孔乙己的遭遇和結局來看, 他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 小說就是要表現封建科舉制度對以孔乙己為代表的讀書人的毒害, 以達到控訴罪惡的封建科舉制度的目的;有的說,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否定, 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潰;有的說, 孔乙己本身根本沒意識到他已被封建制度所奴役, 他四體不勤, 自命清高, 思想保守, 像這樣的人必然會被社會所淘汰;有的說, 從當時民眾的角度來看,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太冷漠了, 對別人的不幸麻木不仁甚至挖苦取笑, 充分說明了封建社會世態的炎涼, 作者要批判的就是這些麻木、無聊的看客……借此機會我也抓住這樣的大好時機, 鼓勵學生的主動發言, 并且最后進行適當的總結, 讓本文的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 給學生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為學習的主人, 他們是主動地參與到文章的閱讀和理解中去的, 這與傳統的教學很不一樣, 在傳統教學中經常是教師把問題的標準答案告訴學生, 而學生所有的回答都是為了猜測教師將會說些什么。傳統教學的弊端顯而易見。
二、讓學生把閱讀當成一種愛好,養成一種習慣
閱讀是學習主體的一種, 主動的行為也是一種半自動化的行為, 學生在閱讀活動中, 要充分的參與, 要有一定的計劃和安排, 在生活中付出更多的時間, 這樣才能從量的積累到達質的改變。在語文方面, 成績較好的學生, 大多都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而且他們在幼兒園甚至小學的階段都已經有了比較規律的閱讀行為。從這些學生的身上我們看到他們深厚的文化積淀, 他們寬闊的閱讀視野, 這些都讓他們在閱讀行為中獲得了更多的滿足感, 而且在成績中也獲得了更多的回報。
我們知道, 讀書的目的在于獲得書中的意義、思想, 因此, 語文老師的任務就不僅僅是局限于教學生去解讀一篇篇范文, 而在于指導學生掌握多種適合于不同目的的閱讀方法, 如精讀與略讀, 朗讀與默讀、速讀等, 還要根據書的內容、目的指導學生進行理解性閱讀、評價性閱讀、鑒賞性閱讀、積累性閱讀、應用性閱讀等。同時要特別注意根據學生的閱讀偏好, 基于有個性化的指導, 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精神顯著體現, 逐漸地擴大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學生閱讀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快樂感之后, 他們的習慣也容易養成了。所以要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閱讀好感、采用一系列的創新方法完成這一條。所以, 讀書的目的可以比較多元, 讀書的偏好也涉及各個領域, 這些都需要尊重。最重要的是, 在個性化閱讀過程中, 學生們都能夠找到自己所喜愛的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教師的引導非常關鍵, 有了科學合理的引導, 學生才能夠在閱讀活動中, 較為持久地保持興趣, 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提高有效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快速發展學生不僅要閱讀課內的各篇文章, 以及老師所安排的一些閱讀資料, 同時在課外的閱讀生活中, 學生也要盡可能地去拓展自己的閱讀空間。在閱讀的過程中, 不僅要多, 而且要追求質量, 很多時候學生可以采用研究性閱讀的方法。要豐富閱讀的具體媒介, 閱讀的界限不僅限于紙張閱讀, 而且擴展到了電子閱讀, 這些都是信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在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的過程中, 要特別注意從細節當中把一些零碎的知識挖掘出來, 讓學生能夠感受出在語文閱讀活動中, 其實不僅僅是讀懂意思, 了解大概的情節, 其中文章所用到的一些手法, 具體的寫作策略等, 也是學生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中學生的閱讀策略可以將泛讀和精讀結合起來。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 學生在閱讀的方法和策略方面也可以不斷地創新, 他們可以實現各種方法之間的巧妙結合。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增強學生的興趣, 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閱讀興趣小組, 讓學生們能夠在小組中, 通過團隊之間彼此的積極影響, 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總之, 要有效開展中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訓練活動, 讓學生提高閱讀的質量, 在閱讀訓練的各個環節中, 真正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水平。在這樣一個競爭越來越激烈, 也強調合作的社會中, 教師的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也要注意合作化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