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霞 郭兆龍
摘 要:德育教育是塑造青少年學生優秀品質、培養青少年學生良好學習生活習慣、提高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僅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國家關注的焦點。因此,注重德育教育,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成為當前學校的主要任務之一。文章探討了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創新與實踐。
關鍵詞:新形勢;德育教育;創新和實踐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8-0081-02
引 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部也強調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在教育中有效開展相關的德育教育,成為現階段學校和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學校可以通過一些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的滲透,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1]。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
一、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1.提高學生的素養
有效的德育滲透能提升學生的素養。相較于其他科目,語文是培養學生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章包含了我國的文化精粹,其中更是有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滲透相關德育教育。此外,語文課文中還包含了許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如忠、孝、仁、義、禮、智、信等[2]。教師在教授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將許多人文主義精神滲透給學生,如寬厚待人、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及奮發圖強等。在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學校可以通過德育工作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學生成長為新時代的合格公民[3]。
2.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同時培養學生堅忍的品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一名有著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學生,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能有效地實現自己所設立的目標[4]。此外,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將學生培養成一名具有良好品格的新時代青年,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且良好的基礎。
二、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教育對象的教育難度增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隨著各種移動終端的普及,如手機、iPad或者電子學習產品等,這些設備讓學生接觸互聯網的時間越來越多。然而,互聯網中的信息良莠不齊,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較弱,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誘惑,從而給德育工作者造成許多新的難題。此外,由于家庭因素或環境因素,部分學生的心理素質偏低,容易產生行為偏差。因此,這部分學生接受德育教育后出現反復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從而給學校和教師的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5]。
2.家庭方面難以配合
對于學生的道德素質的教育,單靠教師和學校是遠遠不夠的。生活中處處都是德育教育的時機,學生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往往大于在校時間,因此家長也需要承擔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然而,由于受到家長從事的職業類別、家長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經濟狀況和自然結構的影響,大多數家長無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難以配合學校和教師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這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素養的提升十分不利。
3.社會因素
隨著網絡全球化的發展,學生接觸不良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同時許多不良商家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生的身上,通過短信、視頻、郵件等方式向學生傳播不良信息,對學生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同時,網絡上因為一夜爆紅而得到巨額財富的“網紅”漸漸成了學生崇拜的目標,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想認知,容易使學生形成“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此外,社會上存在的許多消極思想和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4.教師沒有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被動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6]。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德育教育,以此來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三、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創新和實踐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樹立道德模范
在新形勢下,學校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相關的德育教學,并通過這一模式,使學生和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溝通關系,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而提升德育教學質量[7]。
學校在對全校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時,應樹立道德模范。學生一旦有了相關榜樣的示范,雖然不能一時徹底完全轉變錯誤的思想,但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8]。例如,學校可以定期評選“道德標兵”,其由全校學生和教師共同投票產生。這樣能讓大家信服,并且認可選出的道德標兵,如此學生也會自發地向他們學習,完成對相關素養的培養。
2.豐富德育教學內容,定期舉辦相關活動
教師在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德育教育時應把理論知識和新形勢下的社會現狀相結合,防止學生在脫離實際的情況下發展自身的思想品格。《中學德育大綱(試行)》指出,教師在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時,還要積極樹立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優秀的民族精神,更要建立起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知法、懂法、不犯法,為社會國家培養出全面型的人才。
因此,學校應在校園中全面宣傳相關的德育知識,如通過黑板報展示、名人警句的銘刻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德育素質。同時,學校應該定期開展相關的德育講座或文藝會演等,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此外,教師也可以在大課間或者午休之前進行短時間的德育知識教育等,在不打擾學生學習和休息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完成相關的德育教育,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9]。
3.融合更新,知識與實踐結合
德育知識與德育實踐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將德育課程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重點。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進行社會實踐,親身踐行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10]。
4.積極開展學校間交流
近年來,各個學校通過不同的德育方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到了因人而異,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積極的影響[11]。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學校也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可以組織各個學校進行研討交流,讓各個學校之間相互交流經驗,加強合作,從而豐富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經驗。
結? ? 語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在新形勢下的德育教育中,教師應全力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發揮勇于創新、不怕困難的精神,積極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程遠.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17-18.
余東海.新形勢下提高學校德育質量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31):15-16.
王國禮.新形勢下中學德育工作有效性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73.
馬德佳,郭裕嘉.孝心成大德? 雅行鑄完美:榆中縣岳家巷學校開展“孝雅”主題教育完善德育工作的創新與實踐[J].甘肅教育,2019(05):12-15.
王輝.實踐創新,開拓實踐:“實踐—體驗活動道德教育”的新局面[J].文教資料,2016(31):152-153.
樊潔.中學校園文化德育功能實現路徑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20.
王曉東,王雪琴.新形勢下中小學學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究[J].讀寫算,2020(04):29.
張建軍.關于新形勢下初中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05):124.
林天鑫.淺談新形勢下農村中學網絡環境的德育教育模式[J].讀寫算,2019(01):36.
黃永生.論新形勢下初中學校德育教育的開展[J].科學中國人,2016(18):257.
石青云,胡秀利.新形勢下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2):5.
作者簡介:陳月霞(1989.1—),女,河北邯鄲人,研究生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
郭兆龍(1993.5—),男,河北邯鄲人,本科學歷,中小學初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