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萍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要想全面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確保小學生可以真正從閱讀活動中實現長遠發展,小學語文教師便要切實發揮小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將閱讀、思考與表達活動結合起來,切實優化學生的閱讀認識,使其實現思辨性閱讀探究。從設計閱讀問題,喚起學生思考意識;組織主旨討論,優化學生辯論效果;借助思維導圖,優化學生閱讀思維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組織思辨性閱讀教學活動,為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組織策略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以學生的單向接受為基礎,為了豐富課堂的知識容量,讓小學生能夠切實豐富知識儲備,小學語文教師會在閱讀課上全面解釋每一篇課文的布局結構、語言特點與主旨內涵,希望可以快速完成閱讀教學任務。但是,由于小學生無法對文本產生共鳴,缺乏必要的思考經驗,所以他們在閱讀活動中的思維能力水平低下,不善思考,無法及時展開閱讀辯論,直接影響了小學生思維結構的發展。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關注閱讀教學的思辨性特點,切實優化小學生的閱讀思維,使其在思考、辯論與綜合歸納活動中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
一、設計閱讀問題,喚起學生思考意識
問題是組織思辨性閱讀活動的前提,因為問題是促使學生思考、使其產生質疑思維的重要媒介,有效的問題串可以促使小學生展開閱讀探究,使其全面內化文本內容,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設計閱讀問題,切實優化學生的思辨性活動,促使小學生自主整合文本內涵,引導小學生展開豐富的閱讀探究活動。
就如在《觀潮》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圍繞課文內容設計了相關問題,希望小學生可以在問題的驅動下展開思維分析與閱讀辯論。比如,課文描寫了哪件事?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敘事寫景的?作者在看到錢塘江漲潮時的感受與心情是什么?你對課文中哪些片段的感觸最深,為什么?請對比“天下奇觀”與“觀潮”這個題目中的“觀”,分析二者有什么不同?奇觀的奇體現在什么方面?等等。這些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引導學生劃分課文的布局結構,使其全面整合文本信息,且可促使學生認真分析課文的語言特點,使其實現深度閱讀,切實推進了思辨性閱讀活動的教學進度。
二、組織主旨討論,優化學生辯論效果
實際上,一篇優秀的文本勢必會反映特定的時代文化,體現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與人生感悟,而這些內容便構成了文本主旨,是組織思辨性閱讀活動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師會直接歸納規范答案,讓小學生背誦課文主旨,但是小學生并不能真正了解課文主旨的內涵。因此,在思辨性閱讀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自我表達,使其從多維角度去探究文本的主旨內涵,使其針對主旨內涵展開平等辯論,由此優化小學生的思辨效果。
就如在《走月亮》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讓學生回憶自己與母親一同在月色下散步的生活經歷,希望學生能夠帶著情感去朗讀、分析課文內容,促使學生深入分析課文主旨。在本輪主旨分析活動中,筆者充分解放了學生,讓學生自主表達個人想法。比如,有的學生表示《走月亮》體現著作者對母親的依賴與感恩之情,體現出了恬靜、安穩的心情;有的學生則表示《走月亮》這篇課文呈現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在母親的縱容、關心與愛護下長大的過程,畫面感十足,可讓我們代入自己的影子,喚起讀者對母親的愛意,等等。面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結論,筆者會充分尊重學生,認可每一種有效觀點,讓學生大受鼓舞,切實保護了學生的思考意識。
三、借助思維導圖,優化學生閱讀思維
思維導圖是一種模仿人類大腦的工作原理所形成的一種思維工具,一般會圍繞一個中心關鍵詞,分級設立各級關鍵詞,使用相應的箭頭、符號、框架與文字整合各個關鍵詞的關系,可以清晰地呈現小學生的閱讀思維,使其歸納有效的閱讀方法,進一步深化思辨性閱讀教學的效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借助思維導圖來幫助小學生再現個人思維結構,使其由此展開豐富的閱讀思辨,穩步提升小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能力。
就如在《盤古開天地》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就可以通過課文閱讀掌握盤古這位神話人物的傳統故事,整體閱讀難度不大,所以筆者組織4人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探究課文知識,鼓勵各小組自主制作思維導圖,從起源、故事過程、結果三個角度確定思維導圖的基本結構,根據課文內容填寫思維導圖內容,使其自主分析課文結構、故事主旨,由此促使各小組展開了思維探討,全面歸納了閱讀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組織思辨性閱讀活動是為了保證小學生可以自主分析文本結構、文本語言與文本內涵,使其實現長遠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全面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放松自己,使其自覺地將閱讀、思考、辯論活動結合起來,全面開發學生的閱讀潛能。
參考文獻:
[1]董有志.小學語文課堂思辨性閱讀的策略研究:以滬教版課文《信任》為例[J].教育參考,2017(4):84-89.
[2]樊金梅.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5):67.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開放課題《基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結題成果論文(課題批準號:KCX-201904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