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基地課程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目標的指引下,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體系中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課程。它不僅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更為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適宜的場所,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由此可見,實施實踐基地課程模式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從實踐基地課程模式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及培養方面進行深入的闡述。
關鍵詞:中小學生;實踐基地課程模式;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素質教育的內容及形式也得到了豐富和延伸。心理健康的引導及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于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實踐基地課程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綜合實踐教學模式,在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通過多功能、多主題、多類型的綜合性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通過綜合性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中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進行實踐基地課程的開發和教學模式的實施,以此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中小學實踐基地課程模式的概述及對學生心理品質的
影響
中小學實踐基地課程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中小學實踐基地對學生進行實踐課程教學的模式。而中小學實踐基地課程的理論基礎主要來源于盧梭的“自然教育”和杜威的“活動課程”,其本質是一種以活動、學生和經驗為中心的課程。由此可見,中小學實踐基地課程模式是引導學生在進行實踐活動參與的過程中,在實踐中獲得經驗、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對中小學生心理品質的完善與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1.有助于學生意志、情感能力的增強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而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的培養,應主要體現在對學生意志能力、情感能力的培養。而實踐基地課程模式是建立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之上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課程引導的過程中,都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現狀及培養目標,從而有助于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意識能力、情感能力的培養。
2.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中小階段的學生也面臨著學習、升學、社交等多方面的壓力,另外,由于中小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很容易出現一系列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而通過實踐基地課程的開展,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內,通過自主參與相關的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心理壓力的緩解,從而實現學生心理問題的自我調節。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咨詢方面的實踐活動,對學生的不良情緒或負面心理進行及時的疏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程度。
二、實踐基地課程模式下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策略
1.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對實踐基地課程進行科學的設計,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論認為,人的各個層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時,更容易形成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因此,在實踐基地課程模式下,教師應“以人為本”,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現狀及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開展,使學生在對實踐活動進行參與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發展層次,得到心理需求的充分滿足,從而有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2.通過多元化實踐基地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實踐基地課程的內容豐富、涉獵廣泛,教師不僅能夠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進行課程的設計,同時還能通過多元化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的培養。如,教師針對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現狀,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國防教育主題或素質拓展主題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高強度演練或具有高難度體力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堅韌不拔、不怕吃苦、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從而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實現了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3.通過開展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專題教育類課程,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
在實踐基地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發展需求,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主題的實踐活動。在這種心理健康主題教育類的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與輔導,還可以通過心理情景劇及沙盤游戲等形式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教育、調節和治療,從而更加全面地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實現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總之,實踐基地課程模式是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基于全面素質教育理念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中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進行多元化綜合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發、設計與實施,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心理需求的滿足、心理壓力的緩解,從而有助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吳穎,張肖.以立德樹人為引領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質量[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7(6).
[2]劉西亮.青少年成長中積極心理品質形成和培養研究[J].中學時代,2014(2).
[3]衛萍.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調查分析與教育對策[J].中國特殊教育,2013(12).
[4]梁四紅.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J].貴州教育,2016(Z1).
作者簡介:翟瑋(1981.2—),女,漢族,籍貫:山東威海榮成,學歷:本科,現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