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在當今社會,現代教育的重點是素質教育,而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普及,如何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則成為重中之重。小學是塑造學生良好品質的重要時期。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可以讓學生對人性本善的品質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法探究
小學生作為初入學堂的新生群體,生活經驗少,見識狹隘,單純善良的本性會讓他們很難分辨社會中的善與惡。他們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的群體。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圣地”,什么樣的教育決定了學生將會成為什么樣的人。由此可見,小學教育在學生一生中有多么的重要。這是一個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會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這門課程,運用良好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自己。
一、深入生活,引導學生感受學習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是根據國家教委以及教育部發布的全國中小學生課程改革意見而制定的,其內容完全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和學習需求。教師通過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以生活實際為例,讓學生切身感受課堂樂趣,從而提升對這門課的興趣。教師要運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課本中比較難理解的問題有充分解釋。小學生思維簡單,考慮問題不是很周全,所以教師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因材施教,讓他們更好地融入課堂中。例如在《社交禮儀》這節課中,它會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良好的禮儀行為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舉止端莊優雅,不僅會讓自己更有自信,還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既是尊重別人又是尊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實例,或者播放教學短片,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文明舉止是多么的重要。同時,還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面對生活中不文明的現象該如何制止。并通過家庭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自我反思,生活中自己有哪些舉止不文明,讓他們在思考中學習、成長。
所謂的引導學生感受學習,就是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將學習與生活相結合,提升學生的感性認知。在這門課程中,教師要打開想象力,科學合理地結合課本,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代入情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道德與法治在定義上歸類于政治課程,所講內容比較枯燥無味,而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正是活潑好動的時期,對于枯燥的課堂不能夠集中注意力。所以,怎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課堂學習中,提高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情景演示,可以極大增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參與進類似于游戲活動的課堂中,無疑是解決此問題的最好辦法。
例如,在《感恩》這一堂課中,教師就可以進行情景演示。首先,以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營造氛圍,學生認真聆聽,會給他們帶來深深的感受。當歌曲播放完畢,教師會提問:“誰是你們最想感恩的人?”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爭先作答:“媽媽。”然后教師問出:“該如何感恩自己的父母呢?”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比如給媽媽洗腳、給媽媽沏茶、給媽媽做一頓飯等。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布置一份家庭作業,完成“對媽媽的感恩”,以自己的方式給媽媽做一些事情,然后拍照留念。這樣不僅會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這堂課所教會他們的知識,更增加了孩子與家長的互動,使學生順其自然地走進了課堂,感受了課堂。
所謂實踐出真知,一個豐富有趣的教學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同時,它滿足了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也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
三、探索生活,自主學習
小學課堂,只是學生初入學習生涯的門檻,想要今后擁有更好的學習生活就要鍛煉自主學習能力,那么生活無疑是最好的“導師”。讓學生在生活中親身體會知識強大的力量,教師就要將生活與課堂相結合,將生活轉化為學生的第二課堂。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重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行為方式,如果教學與實際生活脫節,學生就很難領悟其中的真正含義。因此,教師要將課堂與生活實際結合,來鞏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
例如,在《勞動者》這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勞動最光榮這個道理,就要讓學生去感受身邊最平凡的勞動者。讓他們知道要珍惜勞動果實,知道勞動的艱辛,激勵學生要努力學習。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分享自己身邊的事例,并讓學生參與討論。還可以讓學生回到家中,詢問自己的父母、親戚、鄰居從事的職業,講述他們在工作中付出的艱辛。然后回到課堂中,讓學生思考該如何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不知不覺中,學生懂得了勞動者的辛苦,讓學生從實際出發,才能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知識的強大。
在當今社會中,知法守法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每個優秀公民的基本素養。將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納入義務教育中,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它是一門提升學生自我修養和道德品質的必備課程,而一種全新的、切合實際的教學方式,更是使學生全面吸收課堂知識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馮小薇.小學生公民道德教育資源整合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7.
[2]曹藝珂.“翻轉課堂”在我國小學品德課教學中適用性的行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3]李淑梅.教育人生:一位民族中學女教師的敘事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