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價值取向與道德觀念悄然發生變化。在學校教育中,強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已然成為學校教學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開展校本德育工作將面臨嚴峻挑戰。當今時代信息傳播渠道多樣,內容眾多,學生時刻都在接觸不同的信息宣傳。立足于學校教育,分析校本德育工作的措施。
關鍵詞:德育教學;學校教育;工作探索
學校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德育,對學生終身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德育并非單純的思想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本文將以數學課程教學為切入點,探究在教學環節中如何強化學生德育。
一、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內涵,養成學生高尚情操
無論何種教育,都不得背離愛國主義教育,在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堅決不能憑空想象,應該特別突出數學學科的特點,用科學數據和事實說話,通過數學教材中的素材為德育提供支持。
如我國在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有許多值得稱頌的數學成就。在數學教材中分布著很多數學材料,比如在一年級數學中有關于七巧板的相關介紹,老師可以讓同學們了解古人對七巧板的認識,感受古人的智慧。在三年級,同學們已經學習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老師可以帶領同學們認識滴水計時器具——刻漏,通過刻漏比較準確地掌握時間……這些都是我國數學歷史上比較重要的數學成就。老師要靈活運用數學教材中的材料,充分利用這些數學資源,要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查閱數學資料,讓學生合作小組進行討論,分享自己在數學探究中獲得的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我國的數學成就,認識到在數學史上我國做出的突出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此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結合我國的現代成就,如在學習單位轉換的時候,老師可以介紹我國的國土面積為9600000 km2,我國海洋面積為
2997000 km2,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國家建設與數學發展密切相關,為祖國的強大感到自豪。
二、從數學的本質特征著手,養成學生科學態度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也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培養學生創新和求實的態度,讓學生在今后的問題探究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實際作為基礎,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數學的基本概念具有嚴密性和準確性,數學計算還具有規范性。在新課程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展開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態度。
比如,在講解“三角形”概念的時候,數學教材中對于三角形的定義為三條線段圍成的封閉平面圖形,老師要引導學生從定義中明確三角形的基本要素“三條”“線段”“圍成”“封閉”“平面圖形”,這五個要素都具有重要意義,也不存在語義上的重疊。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對數學概念形成正確的認知,引導學生與實際案例相結合,感受數學知識的嚴謹性。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學習特點,精準地對學生展開教學工作,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養成積極探究問題的習慣,能及時對存在的問題作出反思,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態度。
三、創新德育教學的基本內容,提升德育管理的時效性
就管理層面而言,改革德育管理要注重德育內容的制定與完善。針對于目前存在的問題,要從過去的德育內容與目標出發,不斷深化改革,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特征。隨著時代的更新發展,社會和經濟得到普遍發展,人們的道德準則與道德觀念已經發生變化。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高效結合社會發展趨勢與道德建設,將之融入數學課程之中。將我國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在數學課程中宣講出來,與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相適應,能更好地與社會環境相結合。
例如,為了應對目前經濟社會帶來的挑戰,教師要注重在課程學習中加強學生的現代公民意識,將優秀數學家探求真理的過程講給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價值觀念。組織開展德育的時候,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社會熱點,教學中引入道德宣傳,讓學生能夠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應對多種時效問題。
在新時代教育理念之下,德育成為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單元。小學階段的教學活動中,德育已經逐漸被提上日程,其能為學校教學改革提供重要方向。本文通過簡明扼要的闡述,分析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希望能夠為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方全.體驗式德育實踐中的問題及其破解:以小學傳統節日教育為例[J].今日教育,2017(6):40-42.
[2]楊玲,陳樹發.網絡時代小學德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南昌縣小學為例[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9(2):124-130.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