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小學計算能力始終貫穿著整個數學課程的開展。所以這也是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在課程中推動情境化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課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基礎練習,提升計算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能夠更正自身的教學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計算信心,并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基于此,結合教學經驗,就怎樣開展小學階段下的計算能力培養進行全面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受到了教師的高度重視。在提出新的課程標準之后,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并敦促學生認識到計算能力對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積極投身學習數學的氛圍并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進行計算能力的培養,以此提升學生在當前階段下綜合數學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一、推動情境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眾所周知,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持續發展的動力,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前提。計算技能是數學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對于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營造一種趣味性的教學氛圍來開展課堂教學,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注意力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情境教學法是針對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且受到了教師的青睞。當教師考慮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案時,他們可以創建基于問題的教學情境,以促進學生思維和計算技能的發展,并在課堂上開展教學活動。小學生可以在基于問題的教學中充分利用主觀能動性,將其與數學問題相結合,并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計算水平。
例如,在對學生開展“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節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入這一節課程中,將課程提問以生活情境進行表達,這樣學生能夠融入學習情境之中。比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開展“我是小商人”的活動,讓學生以商人的身份運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來進行計算。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加強對計算知識的運用,也能夠提升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二、強化基礎教學,強化學生能力
伴隨著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信息化設備的應用,現階段下學生自身的計算能力降低了,對數字的敏感度很低。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需要強化學生的基礎計算能力,并且在訓練之后,需要幫助學生實現自身計算能力的練習。基礎計算能力是數學基礎學科內容,計算是數學的最基本技能,數學課程中的內容與計算息息相關,始終貫穿著整個過程。教師應在基本數學教學中始終滲透計算的概念,以此實現學生在當前階段下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學期為學生訂購一本計算練習冊,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機會進行基礎的計算練習,通過針對學生進行的計算練習,強化學生自身的計算知識基礎,總結出容易出錯的問題,大多數學生會犯錯,然后重復練習幾次,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生的技能,讓學生能夠形成對知識的有效掌握,在反復的練習中讓學生能夠進一步對知識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理解。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能夠及時開展基礎內容方面的強化練習,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身能力的強化與進步。
三、優化評估教學,培養計算習慣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經常直接指出學生的問題。這種點評的方法過于簡單直接,而且可能會對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傷害,并且某些學生可能由于老師的批評而對學習數學知識失去信心。這樣,教師的評估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優化教師評價模式非常重要。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需要在課程開展的時候優化自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以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以及樹立信心。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方面的評估時,需要根據學生在當前階段下的發展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對于犯下錯誤的學生,不應該單純進行責備,而是需要引導學生制作一個錯題本,幫助學生找出問題的所在,以此進行改正。這樣能夠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會進行總結,通過對自己犯下錯誤類型的總結,讓學生逐步在計算過程中形成一個良好的計算習慣。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小學階段下的數學能力培養時,需要積極從學生興趣方面下手,同時幫助學生進行基礎方面的練習,并結合科學的評價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計算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自身數學素養以及邏輯等方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平.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8).
[2]張龍琴.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學周刊,201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