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學數學課堂差異化教學模式重要性凸顯,對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順應小學數學教學發展思路等具有重要意義。差異化教學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差距不斷地縮小,并為今后數學學科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文獻對比法和案例分析法,將《面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作為教學案例,分別從學生差異的了解、預設差異化教學目標、實施差異教學三方面分析和研究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的基本策略,旨在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差異教學;分層練習
差異教學實質為分化教學,是將本班級內學生按照個別需求,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在原有學習基礎上不斷進步與發展,提升班集體整體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教學模式[1]。教學實踐表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差異教學,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能夠顯著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學習效率,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差異教學呢,下面將以《面積單位的認識》一課為例重點闡述如何開展小學數學課堂差異教學。
一、學生差異初步了解
通過提問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差異需求,按需進行提問,因為每一個學生的智力發展的程度是不一樣的,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學習基礎之上,適應不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要實施和開展差異教學,教師就需要事先了解和認識學生,包括每個學生的學習差異、學習習慣差異、學習能力差異等,那么,可通過課前預習、作業布置和課堂觀察等方法來了解學生差異性。例如在《面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可安排一些課前測試題:①平面圖形的面積怎么定義?并利用鉛筆涂抹相關圖形;②用手比畫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長度是多少;③面積比大小。
通過問題①可以讓學生充分地了解和認知面積的意義是什么;通過問題②可以讓學生對長度概念的建立,通過問題③可以讓學生了解面積大小的比較,以便更加精準地了解學生學習起點過程中的學習差異性,并為指定良好的學習目標、確立學習步驟等提供參考。
二、差異化教學目標的預設
差異化課堂教學中,在充分了解了本班級每個學生學習的差異后,對全班學生分層,分為A層(優秀)、B層(良好)、C層(困難)三類,然后依據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大綱、教學要求等,確立課堂教學差異化的目標,教學目標的預設應體現出差異性和層次性,既要面向整體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又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化教學目標,做到統一與層次性的相互配合,目標制定相關聯性[2]。
例如,在《面積單位的認識》一課差異化教學中,教師要首先設定基礎教學目標:①結合教學實例,了解圖形的面積單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建立初步的數字面積表象,如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②結合教學實例,按照活動教學法,讓學生體會數學面積單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圖形面積估算的基本方法。同時,要進一步地促進空間數學面積概念的養成,并利用動手能力和操作觀察方法等面向全體學生,制定有效的分層教學目標。
以上教學目標的設計為基礎性教學目標,需要C層次的學生必須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而對于B層次的學生除了要掌握以上基礎教學目標外,還需要制定額外的教學目標,如能夠準確地估算單位面積數在10以內的圖形面積;而對于A層次的學生,需要設定的學習目標更加靈活,空間想象能力要求更高,如面積估算的圖形為不規則圖形等。
三、小學數學課堂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基本策略
1.有效提問,互動開放
數學課堂的互動交流至關重要,通過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可實現不同教學知識點的不同的看法,如錯誤性知識認知、教學方法的偏見等,都可以體現出來。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設定不同難度的提問內容,比如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性地提問比較難的教學知識點,而對于C層次的學生,則需要從基礎知識作為提問的重點,這樣分層提問、有效提問,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心,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再懼怕數學知識,從而能夠對數學學習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2.分組學習,活用資源
差異化教學中的有效教學方法中應主要采取小組合作教學,因此在小組分配的過程中,要本著“組內差異、組建平衡”的分組原則,即讓每個小組中,都包含有數學學習成績高的,也要包含有數學學習成績較差的,且每個小組之間的學習能力應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這樣可實現資源的共享,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主動地幫助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這樣才能夠保持良性的競爭氛圍。在分組教學的過程中,要達到分組明確、開放式教學。例如,教師可以指定一個物體結構的面,然后讓小組內的學生去估算這個物體的整體面積,在完成教師的估算任務以后,給自己小組完成任務的能力進行評分,豐富估算內容,同時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分層練習,針對學習
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共同提高是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因此對于差異化教學模式,應重點關注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平衡差異,并在習題練習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綜上所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都不盡相同,教師首先應尊重此類差異,抓住學生學習的共性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以整體學習目標的建立為基礎,實現分層、差異化教學,滿足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從而提升整個班級的數學學習整體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靜.奏響“研異—異學”和諧五部曲:小學數學課堂差異教學模式[J].江西教育,2017(2):39-40.
[2]吳文琴.抓住學生差異,構建高效課堂:淺談差異教學模式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6):108-110.
作者簡介:李紅(1975.10—),女,漢族,安徽長豐人,本科學歷,職稱: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教育,就職于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阿奎利亞學校。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