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平 郭紹


摘 要:函數是貫穿高中數學課程的主線,它蘊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等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人教A版新舊教材“函數的概念和性質”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并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新舊教材;函數概念;數學核心素養;分析比較
一、問題的提出
從2020年9月起,廣東省高中數學啟用人教版2019年審核通過的《普通高中教科書·數學》A版(簡稱新教材)。此前,學生使用的是人教版2004年初審核通過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簡稱舊教材)。
新課標指出,數學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智力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材作為高中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是課程理念的重要載體。那么,新教材有何特色?體現怎樣的教學理念?面臨困惑,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對教材有深刻的理解。
二、新舊教材函數內容設計分析比較
函數在高中數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它蘊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工具。下文比較人教A版新舊版本“函數”部分內容。
1.函數整體編排分析比較
舊教材函數內容在必修系列中共設置四章14節。在數學1學習集合、函數概念和基本性質,形成研究函數的通法,再研究基本初等函數;感悟函數與方程之間的聯系;在數學4學習三角函數。
新教材的設計有較大不同。第一冊核心為函數知識,共設置五章24節。首先,新教材的內容處理既“瞻前”又“顧后”。它設置兩章高中數學學習的預備知識,為學生做好學習心理、學習方式及方法、技能上的準備,完成初高中數學學習的過渡和銜接,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和認知水平,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
其次,新教材的編排是運用集合與對應學習函數概念,研究函數的性質;學習冪函數后學習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建立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再學習三角函數。較之,新教材突出主題教學,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知識,形成知識的結構框架和研究的通法。
此外,新教材在基本初等函數的學習順序中,把冪函數置前。編者的意圖是:一是立足學生的知識背景。因為冪函數中有學生熟悉的函數,如y=■、y=x、y=x2等;二是形成方法的類比。顯然,新教材在舊教材的編排邏輯上,精選數學內容,優化課程結構,突出主題教學,注重知識的整體性、連貫性和系統性。
2.“函數的概念及其性質”章節分析比較
新舊教材“函數的概念與性質”在設置欄目上,結構大致相同(見表1)。新教材對“函數的概念及其表示”表達更精準;每一小節分課時進度;新舊版練習題大致相同。較之,新教材題目設置更體現分層性和階梯性。
3.“函數的概念”內容分析比較
對教材整體編排及章節形成清晰脈絡后,教材如何建構函數的概念?現以“函數的概念”為例分析教材,以期管中窺豹悟出教學啟示。
(1)情境設置分析
舊教材開篇直接指出將學什么內容后,給出三個實例。新教材則以兩個問題(判斷是否是同一函數)搭建學習支架,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舊教材在情境設置上分別對應函數的表示法列舉三個實例;再引導學生分析例子變量間關系的共同點,歸納函數的概念;接著,引導學生從集合間的對應關系再次認識已學的函數;再引導思考:如何用函數的定義描述反比例函數。新教材則以4個問題引入。其中,設置問題1、2為判斷函數是否相等埋下了伏筆。接著,引導學生歸納例子的共同特點,概括函數概念的特征。
新舊教材皆立足于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所用的情境實例均來源于生活,加強了數學與生活及生產實踐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
(2)函數概念形成分析
舊教材在初中“變量說”的基礎上,從實例中歸納變量間關系的共同點,理解對應關系,概括函數概念。舊教材把諸如實例中變量的關系統一描述為函數。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理解函數概念和發現其三要素,尤其是用集合語言和對應關系表達概念是比較困難的?;诖?,新教材用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函數概念的抽象。在學生的學習經驗上,利用開篇“判斷函數是否相同”和用問題1的變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體會需要重新定義函數的必要性,然后遵循“具體—抽象—具體”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中,歸納函數的共同特征,構建完整的概念即“對應說”,再利用新知認識舊知,升華對函數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直觀想象等素養。
(3)函數概念辨析分析
在概念的辨析上,舊教材通過:用新知重新認識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和判斷兩函數是否相等(例2)兩個辨析活動,理解函數的三要素。新教材在此基礎上,增加學生構建問題情境(例1),讓學生從抽象的解析式回到實際情境,體會函數的概念。通過3個環節,用新知解釋舊知,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利用數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體會函數的工具性;透過現象看本質,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直觀想象、數學抽象等素養。
(4)例題、練習分析比較
如果說主干知識打造了教材的“筋骨”,那么例題、習題就是填充其中的“血肉”。新教材設置例題1,要求創設問題情境,使變量關系可用y=x(10-x)描述。問題設計較新穎,可以看出編者的意圖,讓學生經歷具體到抽象、抽象到具體的過程,發展學生數學抽象和數學建模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同時滲透應用意識,引導學生生成一雙慧眼: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
新教材第一課時增加4道練習,其中練習1是由舊教材的情境實例改編而成。練習4則與例1(構建問題情境)同類型。第二課時練習與舊教材同。較之,新教材重點考查對函數概念本質的理解,著力發展學生直觀想象、數學抽象、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等素養。
三、結論與教學建議
舊教材在初高中的知識銜接上,不故特別說明。但它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和生成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思維能力。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分析、歸納,構建函數的概念。新教材則承舊啟新,將課程內容進行整合,突出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將初高中知識進行銜接,構建函數研究框架,形成研究思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展示知識生長過程,加深學生對數學內容本質的理解,關注用數學知識為生活服務;發展學生數學抽象、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等素養;發揮了數學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要以生為本,落實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诖死砟睿ㄟ^分析比較教材的差異,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1)教學目標要突出數學核心素養?!八幕保ɑA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沃土。而數學素養是“四基”的繼承和發展,更是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因此,教學要關注數學核心素養如何與知識技能有機融合,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升數學素養。
(2)教學中要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教師要設計問題情境,搭建問題支架,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幫助學生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并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3)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教”與“學”并重。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摸索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動手實驗、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教學中善于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巧妙融合,把數學變得“看得見”“摸得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渠性萍,楊紅萍.高中數學新舊教材內容對比分析:以“函數的概念”為例[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9(22).
[2]張啟莉.高中數學新教材的比較與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六卷)[C],2018.
[3]章建躍.第三章“函數的概念與性質”教材介紹與教學建議[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9(28).
[4]張文剛,李本祿.高中數學人教B版新舊教材結構內容的比較:以第一章“集合”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9(31).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