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輝
摘 要: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特別的發散性思維,它能幫助學生在分析問題中形成更加獨特的分析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來說,小學科學課程無疑是一門有效的教學科目,而針對科學課創造性思維不足的情況,教師應該加強對問題解決方法的研討和探究,用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結合新時期的教學特點,提出了一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有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教師在整個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可以影響學生的思考,可以影響學生得出的結論,也可以影響學生的探究進度。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其實,創造性思維就是人們平時生活中對事物看法的另一種詮釋,它是平時固有思維的一種提升,在固有思維的基礎上,人們可以提出更多的問題來對固有思維進行重新的認識,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也可以說,創造性思維是固有思維的一種高級表現形式。在小學科學課中結合創造性思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質疑
首先,擁有質疑的精神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持有質疑思想,對自己不認可、不理解的事物提出質疑。不管質疑的結果正確與否,都表明了一種愿意探究、愿意打破固化思維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比如:教科版五年級“種子發芽實驗”一課的學習中,師生共同探究了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幾個條件,經過查看資料和聯系生活,大家一致得出結論,種子發芽與土地、水、陽光和合適的溫度等因素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學生都會點到為止,覺得知道了這些發芽條件即可,但知識是無止境的,需要懷著不斷探索求知的心去學習。所以教師可以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個結果提出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說怎樣來證明種子發芽需要這些條件?除了這些條件以外,還需要其他的條件嗎?假如改變其中一個條件,種子還能發芽嗎?通過這些問題,學生會發現其實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在等著他們解決,而且已有的定論也會有一些遺漏,知識是不斷進步的,而非一成不變。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個實驗,將土壤的因素去掉,探究種子是否可以發芽,經過分組對比實驗,學生就會得出結論,沒有土壤,種子也是可以發芽的,只不過發芽程度和以后的生長狀態會受到影響,相比于缺乏土壤的環境,在有土壤的地方,種子的枝丫明顯成長得更好。
二、利用各種有效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創造性思維也會得到有效培養。針對小學生的好奇心特點,教師可以把握有效時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實驗活動為例,在“光的反射”一課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去探究,課上準備幾個手電筒,把窗簾拉上,燈關掉,用手電筒去照射書本,讓大家觀察光是怎么照射的,在書背面的墻壁上有沒有反射光,如果效果不明顯,教師還可以準備幾面鏡子,讓光照射鏡子,再觀察反射光。通過觀察,學生可以描繪出反射路徑,并注意到不僅原來的光是直射的,連反射的光也是直射的。教師還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告知學生光可以反射,而且人類利用這種原理制造了不少有用的東西,比如說最典型的是鏡子,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讓鏡子將人的面容反傳給照鏡人,通過實驗探究和生活舉例,學生就會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在學習中會增加不少興趣。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小學科學是一門半理論半實踐的課程,在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得注重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全程演示,讓學生觀看結果,應該更注重學生自己的操作,通過科學引導,讓學生自己通過實踐得到答案。比如說在學習“光與熱”的時候,為了分清楚哪種顏色更容易吸收光熱,教師可以親自帶領學生去戶外探究,并讓學生自行組織,選擇合適的驗證方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將各種顏色的紙張或者物品放置在陽光下面,感受它們的吸熱能力。這種方法雖然簡單可行,但是需要注意不少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所不能充分考慮的。比如說,實驗組所有的實驗物品都需要放置在陽光條件一樣的地方,保證受熱條件相同,而且放置的時間也應該一樣,在這些限制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實驗的結果才更具說服力。另外,為了提高實驗的精準度,教師應該在所有測試物品下面放置一支溫度測量計,讓其緊挨測驗材料,用精準的數據判斷材料的吸熱情況,通過這些限制條件和驗證手法的布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僅可以增強,還能培養學生實驗的嚴謹精神。
四、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在小學科學課堂的日常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得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對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散思考,將自己的觀點大膽提出來,即使出現了大幅度的偏離,教師也不應該全面否定學生,而應該在適當肯定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更加合理的角度去思考。
五、結語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要重視起來,及時調整教學模式,積極進行改進。對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的趣味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對學習中存有的疑惑要敢于質疑、敢于提問、勇于探究,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積累,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相信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小學科學課程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也能取得更大的教學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少霞.關于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8(3):29-30.
[2]周永廣.結合小學生心智特點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102.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