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當我們談起歷史,一個個風云人物就會浮現在我們的眼前,這些都是源于歷史故事,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賦予我們中華民族新的生命力。初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承載著重要使命,歷史學科是培養他們正確價值觀的一門重要學科,巧用歷史故事,激起學生們探究歷史的興趣,不僅僅能夠豐富歷史教學內容,還能夠使歷史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幫助學生們提升自身的歷史素養。
關鍵詞:歷史故事;課堂導入;歷史素養
一、 引言
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其涉及范圍較廣,時間跨度也比較大,學好歷史能夠激發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樹立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而對于初中生而言學好歷史存在一定的困難,歷史故事對初中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滿足學生們的好奇心,巧用歷史故事,助推歷史課堂,不失為教師們課堂教學的一個好方法,值得我們深究。
二、 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現狀分析
課堂上初中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而歷史學科涉及許多歷史事件,顯得雜亂無章,這就使得學生們在學習起來存在這困難,而且許多歷史知識需要記憶,背誦,不具備靈活性,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許多歷史教師選擇在課堂上講述歷史故事來以吸引學生們的目光,但在敘述歷史事件時有時候敘述的不完整,有的甚至與真實的歷史脫軌,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很容易受到誤導,這就需要教師們在運用歷史故事時一定要保證其真實性,并且保證趣味性,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徜徉于歷史的海洋中。
三、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歷史故事的必要性
縱觀上下五千年,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體現在了歷史這門學科上,初中歷史是學生們初步認識歷史,了解歷史并且接受歷史的重要時刻,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正處于叛逆期,在這個階段學好歷史能夠幫助學生們構筑正確的世界觀與歷史觀。他們在課堂上不能很好集中精神,而歷史學科本身較為枯燥,而且時間跨度較大,有的甚至于年代久遠,很難激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就需要教師們巧用歷史故事,讓原本沉悶的歷史課堂活起來,吸引學生們的目光,讓他們主動去探究歷史學習的奧秘所在。
在歷史課堂上運用歷史故事,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們學習歷史的求知欲,讓歷史課堂更具趣味性,通過思考歷史故事,領悟人生的道理,能夠活躍學生們的思維,使歷史課堂更具實效性。巧用歷史故事,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能夠讓課堂氣氛更為活躍,讓學生們主動參與,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創設更加高效的歷史課堂。
四、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巧用歷史故事,創設學習情境
課堂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良好的開端可以事半功倍。而對于初中歷史課堂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做足準備引導學生們去學習,勢必能夠調動學生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歷史學習中來,因而教師們要留出一定的時間來向學生們滲透這些歷史故事,以便于學生們更快地進入角色,以歷史故事為切入點,加深學生們對于課堂學習知識點的印象,尤其是一些歷史典故,教師們要善于把握精髓帶動學生們進入歷史學習的軌道中來。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0課《秦末農民起義》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運用“指鹿為馬”這個歷史典故作為引入點,讓學生們去感受秦二世的昏庸殘暴,此時在設置問題引發學生們去思考,問題一可以是讓學生們思考秦朝的暴政有哪些?問題二可以是讓學生們去猜測秦朝的最終命運,讓學生們帶著這些設問去學習這節內容。又比如在設置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的課堂導入時可運用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幫助學生們理解基礎知識,更好地明白“杯酒釋兵權”以及重文輕武這一政策。
(二)巧用歷史故事,理解教學重點
初中歷史分為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歷史離大家比較遠,不易理解,若是想讓學生們理解課堂歷史內容,就需要將一些抽象的知識點進行轉化,這樣更易于掌握。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對于歷史課堂的認識以感性認識為主,而對于這些復雜的理論知識與概念,很難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們將這些理性的概念通過歷史故事轉化為具體的,易于理解的點,提煉出教學的重點。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這部分內容時,在理解計劃經濟、市場經濟與社會制度關系這一難點時,教師就可以運用鄧小平同志的黑貓白貓論,“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一趣味性語言讓學生們理解這一難點,使枯燥歷史課堂更加有趣。又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們就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產生的故事進行闡述,幫助學生們全面認識亞洲這些封建國家是如何建立的,以此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感染力。
(三)巧用歷史故事,解釋教材內容
教材上的內容有限,有的內容需要教師的講解,這時候就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綜合利用影像以及圖片直觀形象展示給學生們,幫助他們理解教材內容,將一些與教材相關的歷史故事通過PPT或制作成視頻,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們的印象,還可以充分運用當今的網絡,教會學生們自己搜索相關的故事內容,理解教材相關內容。比如在講授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蒸汽時代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時,可圍繞“蒸汽時代”這一背景材料,播放與蒸汽時代相關的視頻內容,擴充教材知識,通過視頻將教材上抽象的歷史知識直觀展現在學生們面前,充分了解蒸汽時代的由來,學生們仿佛身臨其境,親身感受歷史真相,使得對于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
巧用歷史故事解釋教材內容不僅限于多媒體播放,也可選擇多種形式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比如小組合作,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歷史課題,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收集相關的歷史資料,發表感想,對收集的歷史資料在課堂上講解,對于表現出色的小組成員進行表揚,而不敢發言的同學也要給予鼓勵,通過收集講述歷史故事,讓學生們自己去還原真相,真正掌握歷史知識,使得歷史教學真的有效,切實提升學生們的能力。
(四)巧用歷史故事,提升學習成效
歷史故事的運用也要切實保證成效,不能一味地講述故事,抓住核心內容,運用歷史故事可以首先以人物為中心進行講述,然后再以事件為中心進行講述,講述人物時要將人物性格與特色重點描述,突破僅僅介紹人物的局限。比如講授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7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向學生們講述相關的歷史故事,闡述法西斯戰爭是如何產生的,將故事細節向大家介紹,將歷史故事與歷史事件相融合,將學生們帶到歷史情境之中,讓學生們真實感受到歷史事件的存在,提升歷史課堂的學習成效。
五、 講述歷史故事,提升學生們的歷史素養
(一)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初中階段是學生們行為養成的重要階段,對于剛剛接觸歷史學科的學生們而言,歷史的枯燥無法引起學生們的共鳴,歷史故事以新穎有趣的方式進行,獨辟蹊徑,一些正能量的故事能夠加深學生們對于情感的理解,有助于他們正確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樹立。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向學生們講述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們體會紅軍戰士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即使是敵人的炮火,寒冷的鐵索也不能阻攔紅軍戰士們前進的步伐,傳遞給學生們正能量,樹立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高貴品質。
(二)吸引學生目光,提升學習能力
講述歷史故事,運用好歷史故事,不僅僅能夠助推歷史課堂,也能夠促進學生們學習能力的提升。講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好歷史故事進行課堂教學。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這部分內容時,要求學生們通過學習,充分認識漢武帝的大一統政策,明白其作用,還要求學生們能夠正確評價漢武帝這一人物,這無形之中也能夠培養學生們的評價能力。通過向學生們講述漢武帝這一人物形象,學生們能夠客觀評價,促進學生們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拓寬眼界,提升歷史素養
講述歷史故事能夠幫助學生們了解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通過講述歷史故事,學生們更加主動積極學習,成為自身歷史學習的主體,不僅學到教材中掌握的內容,也更加詳細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故事與歷史事件,拓寬了眼界,不知不覺中懂得了更多的歷史知識,隨著知識的拓展,興趣也會更加濃厚,學生們會慢慢愛上歷史,愿意去學習歷史,自愿投身于初中歷史學習中來,研究歷史奧秘,歷史素養也隨之提升。
六、 結束語
歷史學科承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學好歷史,能夠讓學生們將中華民族的精神傳承下去,針對歷史學科特點,教師們要善用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思維,以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巧妙運用歷史故事,找到歷史故事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善用歷史故事,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們通過歷史故事來理解一些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幫助學生們理解歷史事件,加深印象進而掌握歷史知識,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通過積極主動參與充分挖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運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們的歷史素養,助推歷史課堂邁向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崔曉娟.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融合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80,83.
[2]門高潔.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N].科學導報,2020(B3).
[3]張小欣.初中歷史教學中故事運用有效性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0.
[4]謝又佳.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20(12):87.
[5]張琦.故事資源應用于七年級歷史課堂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0.
[6]黃燕.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八年級教學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20):63-64.
作者簡介:陳卿祝,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市巷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