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雙玲
摘 要:實驗細節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關注細節的基礎上,對原有實驗教學過程或是器材,進行優化或是調整,解決科學實驗中的一些問題,達到讓學學生獲得科學核心素養的目的。從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四個方面進行簡要介紹。
關鍵詞:初中科學;核心素養;實踐教學;實驗細節
本文中的實驗細節與科學核心素養教學具有一定的融合性,能夠尊重學生的實驗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問題,探究科學實驗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觀察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一、關注細節,聚焦重點,提升觀察能力
在初中科學實驗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實驗步驟,需要學生執行。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由于某些學生的疏忽大意,往往忽視實驗過程中的細節。而這個細節是整個實驗教學的關鍵點。為此,初中科學教師可以將這個實驗關鍵點“提出來”,讓學生真正關注關鍵性步驟,觀察關鍵性現象,從而抓住實驗教學的主要矛盾,讓學生的實驗學習更具有方向性,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例如,在講授“鐵絲和氧氣的反應”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應注重講解其中的細節,比如,教師讓學生將鐵絲繞在火柴上,并再三強調以引起學生的重視;讓學生在氧氣瓶子的底部,鋪上一層沙子。為了提升學生對此兩處細節的關注度,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鐵絲和氧氣的反應,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的過程中真正掌握操作步驟,加深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的認知。在學生真正掌握操作細節原因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仔細觀察,進行驗證,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
二、規范操作,關注細節,增強操作能力
實驗應遵循一定的操作規范和流程。然而,在實際的實驗操作過程中,由于部分學生粗心大意,往往落下某些操作過程,或是顛倒實驗的向后順序,導致實驗器材的損壞,造成整體實驗教學效果不佳的狀況。為此,教師在實驗過程中應注重規范學生的操作過程,注重引導學生從實驗的細節入手,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升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講授“串并聯電路”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著重講授檢測電流時的關鍵實驗操作步驟。具體教師主要講授以下兩個細節:細節一,在讀取相應電流表或是電壓表數值時,學生一定要注意量程,避免在計算數據上的嚴重失誤。細節二,注意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連接方式,讓整個的操作流程更為規范、高效,即電壓表要和整個電路進行并聯,而電流表要和所測電器進行串聯。與此同時,在實驗開始前,實驗過程中以及實驗結束后,相互檢查,避免一些錯誤的發生。
三、關注細節,適時引導,增強創新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突發性問題。對整體的實驗教學實際而言,教師不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相應的操作策略。為此,教師可以適時地對學生引導,充分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獨立思考,增強他們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制作地球儀”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物品以制作地球儀。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適時地走入學生的實驗過程中,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啟發性的引導。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小明用乒乓球作為地球儀,并運用鐵絲進行相關的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小明不能固定乒乓球。教師適時地說:“你可以從粘住乒乓球的角度,也可以制作球形的形狀,固定乒乓球!”教師運用啟發的方式,讓學生關注實驗中的細節,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合作教學,分析細節,提升探究能力
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思考實驗中的操作細節,真正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相關化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例如,在講授“氧化銅和氫氣反應”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以小組的方式讓學生思考:試管在通入氫氣時,為什么需要向下傾斜?熄滅酒精燈為什么是實驗結束后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保證各個小組的水平大致相同,保證每個小組中有不同成績層的學生,增強合作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充分運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讓學生從實驗的整個過程進行分析,真正掌握實驗的原理,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總之,在培養初中生科學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實驗的教學,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關注細節、關注問題、探究問題,提升學生的實驗學習綜合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深入研究實驗教學,并在此過程中,設置多樣性的實驗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控制好實驗引導和自主探究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獲得實驗成就感的同時,提高整體的實驗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邵愛強.基于智慧課堂的初中科學核心素養的養成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7).
[2]吳宇潔.匠心小細節 匯聚大精彩:對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科學實驗細節教學的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