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世農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放棄農活而選擇進城務工,再加上農村的經濟條件遠不如城市,一些農村父母無法帶著孩子一起進城,因此便出現了一大批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進城務工的農村父母越來越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群體也越來越大,他們的家庭教育問題也成了整個社會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對策分析
我國經濟在不斷的進步,社會的各項領域都取得了超前的成就,正是在社會發展的同時,一大批農村青年勞動力走出了故鄉融入了城市中,在城市中貢獻著他們汗水,僅僅也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生活變得更好,改變自身落后的經濟條件。但是付出的代價便是讓自己的孩子早早的成為了留守兒童,無法陪伴左右。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其中家庭教育是最為突出的一項問題,因為父母為中心的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所以,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1]。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其一,家長缺席農村留守兒童的功課輔導;其二,農村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其三,農村留守兒童的壞習慣。以這三點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家長缺席農村留守兒童的功課輔導
農村留守兒童常年無法跟父母生活在一起,需要自己學會照顧自己,可能在爺爺奶奶這些監護人下的照顧會稍微緩解一下,但是在大多數的家庭中,爺爺奶奶已經是高齡老人了,無法照顧好自己,甚至于還需要留守兒童在照顧自己的同時還要照顧自己的爺爺奶奶,長期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留守兒童學習的時間自然會有所減少,家長無法對他們進行功課上的輔助,他們在學業上的壓力就會無形中增加,這樣對留守兒童的學業是非常的不利的,可是這樣的家庭環境又無法改變。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
留守兒童的大概年齡是在14歲以下的未成年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兒童也是個人人格形成正確思想的重要時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兒童的身心發展都是極其有效的,可是農村留守兒童對家庭部分的缺失,讓他們早早的學會了自己出現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而當社會中的一些人侵犯他們這些弱勢群體的合法權利時,他們因為自身原因感到自卑,習慣性的選擇忍讓。隨著這種情況的逐漸發展,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會越來越嚴重,家長的缺席讓他們的心理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陰影,這是監護人也無法提供給留守兒童的關愛,留守兒童得到的東西與擁有的東西無法形成平衡,從而導致家庭教育也無法幫助留守兒童疏解自身內心的自卑心理。
(三)農村留守兒童的壞習慣
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是非常缺少的一種狀態,一般的監護人都是自己的爺爺奶奶,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而且深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覺得留守兒童非常的可憐,長期的父母不在身邊,心靈上受到的傷害非常之大,便對留守兒童非常的溺愛,讓孩子養成了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對于金錢非常的向往,讓學生過早的想要得到金錢,沾染了社會上的一些壞習慣,留守兒童的家長認為自己缺席孩子的陪伴便想利用金錢來彌補孩子的虧欠,但是家長們需要知道的是陪伴是沒有其他替代品的,因此,當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出現問題時,學校為挽回學生花費的心思與時間會更多,對學校造成的負擔也是非常大的。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對策分析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與民族和社會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必須要對此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
(一)家長正確認識家庭教育中的責任
首先,家長的監護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與父母給予的關心跟督促是分不開關系的,如是必須要父母雙方出門務工的話,盡可能是讓母親能夠留在孩子的身邊照顧。一般來說母親的細致,耐心對于孩子是非常需要的,孩子會比較容易喜歡跟母親相處親近,母親也比較容易了解到孩子的內心活動,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并且采取合適的解決方法。其次,要跟孩子定時定期的電話溝通。若是必須要父母兩人出去務工,那么家長就得定時定期的給孩子打電話,跟孩子溝通最近的生活,交流學習情況身體情況。定時定期的跟孩子溝通能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是愛自己的,這也是一個教導孩子正確思想的時機。
(二)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
學校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教育也恰好是學校所擔負的責任,所以學校也需要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方面花費更多的心思,確保留守兒童能夠在充滿歡聲笑語的學校中健康快樂的學習知識。首先,學校可以為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關愛,教師在報名前進行家訪并采取調查,將一些家庭條件不好的留守兒童進行統計,在學校及政府部門有優惠政策時優先考慮,讓孩子能夠無憂無慮的在學校學習知識。其次,為留守兒童安排寄宿,學校需要優先考慮留守兒童的吃住行的問題,改善住宿的環境,對一些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給予補貼,讓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學校、教師以及同學的溫暖,使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最后,心理咨詢,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開,他們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僅僅只有一點,長期以往,會導致他們會產生一些心理上的問題[2]。所以學校需要為留守兒童安排心理咨詢的活動,全方面的了解留守兒童的內心所想,及時的疏導他們的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案。
(三)政府的扶持
留守兒童基本上還處于生長的發育期,性格以及三觀都還未成型,叛逆的心理會讓學生做出一些過激的不良行為,容易受到外界社會的誘惑。所以政府方面需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組織一些巡邏的隊伍,對附近的網吧,娛樂場所等大力度的巡查。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舒服的外界環境。
三、結束語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越來越多,家庭教育的問題越來越受全國各地的社會人士的關注。所以,想要追其根本解決問題便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共同的努力以及幫助,才能有效的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讓他們能夠感受到社會溫暖人士給予的關心。
參考文獻
[1]尹生弟.新時期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J].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19(2):137-137.
[2]朱小丹.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及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9):0180-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