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金玉
摘 要:近年來,以學生為本這個話題在教育界成為了十分熱門的話題。初中數學教師也應當在教學中貫徹這一教育理念,做到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一改長期以來學生被動學習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就重點探究了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實現以學生為本,希望能夠對廣大數學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學生為本
引言
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是教師把大量的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海里,沒有意識到學生是否有吸收或者是否愿意主動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般都不高,并且對學習也沒有什么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盡快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初中數學學習中來。初中數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生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學習,并且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下學習。
1.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品質,主要包括了學習水平、學習能力、道德品質、思維方式以及創新能力。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實行以來,教育部就特別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養成問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實也就是呼應了以人為本的這個教育理念,同樣都是要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研究表明,只有教師把以人為本作為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在現實的教學活動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另外,為什么近年來教育部一直深抓學生的核心素養養成問題,這與他們今后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目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說是教學第一任務。也只有讓每一個學生的核心素養變得豐富起來,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起來才能更加輕松。核心素養不僅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成績優秀,更多的是指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所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主要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培養,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養成。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以往數學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都是只顧著自己上課,好像完成了自己的教學目標就大功告成了一樣。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是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的,自然也就對學習不會感興趣。所以教師要盡快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知識的獲得是一個內化的過程,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愛上學習,他們才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并且努力學習。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感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他們才會愿意主動投身到學習中來,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身處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下學習。其次,教師要改變學生以往那種被動學習的狀態,正確引導他們能夠積極探索和創造知識。最后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也就是去研究學生,發現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幫助他們解決,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才會把自己的心里話向教師進行傾訴。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也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想法,讓學生一直都是學習的主人。
3.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
表現欲是每一個人在心底都會有的一種欲望,是每一個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的一種表現。學生也是一樣的,他們也希望在教師和同學面前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進一步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表現機會,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因為如果當學生的這種心理需要得到滿足之后,他們在心底會產生一種自豪感,這種感覺在學生心底會推動他們更加積極地去學習和創新,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所以教師應該要在授課的過程中多多為學生創設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并且要鼓勵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其次教師要保護那些表現欲望特別強烈的學生,不會讓他們因為得不到表現的機會而降低自己的表現欲望。教師要讓他們在一些難度更大的問題面前去表現自己,讓他們能夠突破自我。比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這個數學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為每一個學生發九根火柴,讓他們去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搭建出更多的三角形出來。這種競爭的課堂局面,會激發出學生的表現欲望,并且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每一個學生都會為了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表揚去開發自己的腦筋,并且會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
4.培養學生學以致用
新課改以來,教育部對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在學習初中數學的過程中要利用多種角度去看待問題,并且要利用自身的所學知識去解決身邊遇到的數學問題。隨著目前市場經濟體制的慢慢形成,很多股票以及保險和貸款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且在初中數學的課程中已經在慢慢涉及到這些知識了。比如很多單元里就出現了利息、儲蓄這些知識[1]。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精神。比如在為學生講解“統計”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統計一下自己班上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個,分別占了全班人數的多少比例。在進行統計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能提高自己對統計學習的興趣還能提高自己的調查能力。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經常為學生創設這種教學任務,那么學生就會意識到原來數學并沒有那么難,數學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有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價值,他們才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并且激發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欲望。教師只有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學習數學的作用,他們才能體會到成功學習的喜悅,才能逐步克服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的失敗情緒和不良情緒。
結束語
以學生為本主要是應該從學生出發,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再為他們制定學習計劃,并且要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讓他們能夠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去解決身邊遇到的數學問題[2]。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還要努力把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好要達到教師能夠與學生之間產生共鳴,學法和教法統一,并且共同成長共同發展。只有做到這些,學生才會對數學知識越來越感興趣并且愛上數學學習,進一步促進初中數學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白冉.以學生為本,創建和諧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J].成才之路,2018(21):41.
[2]龐婧.學習成效是衡量教學效能的重要標準——淺談新課標下“學生主體”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8(1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