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莉
【摘要】長期以來,受學業成績、經濟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出現了種種問題,甚至出現美術課程經常被其他學科課程占課的現象。學校和教師應該把美術教學作為提升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分析了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索了提升美術教學素養的途徑。
【關鍵詞】提升;小學生;美術素養;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9—0026—03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美術教育在提升學生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逐漸被人們認可,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美育,使得美術教育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時期,它的育人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小學生正處于情感認知、價值觀念的形成時期,加強美術教育,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階段,加強美術教育,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他們的美術素養,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美術教育的首要任務。
一、美術學科素養提升的意義
在現階段,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絕大多數的課堂教學只是停留在起步的階段,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美術知識理論都不了解,這樣的教學,學生的美術素養就無從談起。美術學科素養,通俗來說,就是讓學生通過系統的知識學習之后,形成與美術有關的思維、鑒賞、表達、設計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以及隨著能力提升而產生的情感價值觀。
一是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學生長期通過學習、感知、實踐而形成的對美的認識,美術教育從教學伊始,通過震撼的畫面、流暢的線條將學生帶入美的殿堂,當學生的知識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審美觀,而審美觀又會促進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如果美術教學僅僅限于學生單純的學畫層面,沒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學生難以形成審美觀,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極為重要,如果美術教育達不到提升學生素養的要求,那么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就無法提高,也就是說審美能力的提高是美術素養提升的一個先決條件。
二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愿望、動力和動機,只有當學生對美術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學生才會自主深入鉆研,才能把他們的創造性激發出來。而長期的、帶有壓榨性的機械勞動,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心理厭倦感,這對于美術教學來說是極為不利的。當然,我們的課堂不能只是單純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培養興趣之時,更要注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如果態度不端正,那么良好的興趣也就無從談起。
三是有助于產生碰撞的思想火花。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更是思想碰撞的主陣地,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達成對某一問題共同看法或者不同看法。學生如果不具備相應的學科素養,那么他只能是一個知識的“承載者”,而非思想的“發射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從課堂的主人也就相應地變成了課堂的“邊緣人”,這是任何一個教師都不愿意看到的現象。所以,美術教學必須把學科素養提升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思想、有主見、有頭腦的個體,只有當他們具備獨立的人格時,才會獨立地思考問題。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美術知識并不僅僅是一門學科知識,它更與學生的學習環境、生活習俗有著種種關系,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這種關系,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目前來看,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忽略美術理論知識。不可否認,相對于城區學校而言,農村小學由于學生美術功底薄弱,加之家庭教育缺失,學生與家長對美術的知識程度和認知不夠,把美術教學只是看作簡單的作畫,從思想上得不到重視。甚至長期以來學校和教師對美術學科的偏見還沒有完全消除,“副課”與“正課”的觀念依然存在,在個別學校,美術課會被其它課程所替代,學生、家長和教師對學業成績依然高度重視,即使在思想上重視美術學科的教師或者學校,也沒有探索出更好的方式去開展美術課,只是按照國家配發的教材照本宣科地講授,在多數情況下,美術學科每周的課時量僅為一至兩節,加之學校有作業量等方面的要求,教師一般情況下連教材中的要求都難以完成,更不要說課堂內容的拓展延伸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根本無法掌握美術理論知識,沒有系統的理論支撐,美術基礎知識就不牢靠。所以評價一堂美術課的標準不僅僅在于了解學生掌握了多少作畫技巧,更在于他有沒有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
二是忽略美術作業背后的技能訓練核心。農村小學美術教師,因為學校教學條件,學校、家長對美術的重視程度,以及自身專業素質等多方面原因,導致教師對美術教學的核心并沒有完全掌握,沒有真正認識到在美術課堂上到底要給學生教會什么。比如,教學《張貼的畫》這一課,通過大量的圖畫欣賞,讓學生欣賞并了解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引導學生思考張貼畫的種類及作用,以及它的構成及其創意,然后根據自己的了解構思創作一幅完整的張貼畫。從教學的要求來看,整堂課組織嚴密,設計精巧,學生踴躍參與,師生之間互動有效,教師的引導步步深入。就這堂課而言,教師最注意的應該是讓學生從張貼畫中能掌握美術的相關技巧和技能,為學生講解清楚張貼的畫中有什么線條,應該怎樣構圖,注重畫面顏色層次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美術課堂教學中學到真諦,才能提高自己的美術技能和學科素養。
三是忽略美術育人功能。毋庸置疑,任何一門學科除了讓學生掌握專門的學科知識以外,都必須注重學科育人的功能,美術課程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學中,美術育人功能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教師要在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把他們的興趣與愛好通過教學充分而直觀地表現出來,并且體現出美術學科的本質與特色。比如,在講授《開國大典》時,應該著重讓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的背景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為了中國革命而浴血奮戰的壯舉,引導學生思想上產生的共鳴,進而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感,也就是間接地發揮了美術學科育人的功能。況且,美術教學重在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持久的學習動力,因此,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育人功能,既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能力,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在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方面得到升華。
三、提升農村小學生美術素養的方法
美術教學并不僅僅限于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推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綜合來說,美術教育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是加強學科融合。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并不能只是通過美術課堂教學來實現,應該是多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把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塑造學生心靈的主要途徑,積極推進各學科之間的交融。學校或者教師要充分挖掘各學科與教材中的內容,整理各學科與美術教學相關的內容,特別是與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讓其成為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專業知識的主要途徑。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結合美術教學的目的和意義,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充分利用美術的學科特點,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讓他們從中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讓學生清楚理解美學并不只是美術學科產生出來的,而是存在于任何學科以及我們生活中的。
二是注重系統連貫。學科素養的提升其內容不是單一的,過程也不是階段性的,而是長期的系統的發展過程,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牢牢把握好這一點。由于學生年齡階段不同,他們對美術學科的內容認知也不同,在低年級階段,他們的認知是直觀的,偏重于對形狀與色彩的認知;中年級階段,他們對作品的欣賞中會慢慢滲透情感,逐漸學會理性的選擇;而到高年級階段,他們更注重分析內容,從作品中理解價值觀。所以,在不同的階段,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內容,當然這些內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并呈螺旋上升趨勢,教師不僅僅要把握好學生年齡特點與教材內容之間的關系,更要注重教材本身內容相互銜接、相輔相成的關系,千萬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或者只是讓學生掌握零星的知識,造成了知識點不連貫,內容缺乏系統性。
三是強化專業指導。美術學科與其它學科最主要的不同點在于它更注重內容的專業性,這里的“專業”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指教師技能的專業;另一層含義是指傳授知識的專業。二者缺一不可,即我們不能讓非專業的教師教授學生,更不能讓專業教師隨意性地教授沒有專業性的內容。所以學校在教師配備上要確保具有專業修養的教師通過美術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生活的智慧,激發學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專業知識體系中提升科學核心素養。更為重要的一點,美術教學的專業性并不僅僅只限于課堂,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充分利用室外教育資源,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強化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綜上所述,美術素養是學生應該具有的重要素養之一,細察農村學校的美術教育現狀,美術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全面地反思和實踐,切實提高教育的效果。[1]農村美術教學無論是從教育資源還是從專業素養提升來說,都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特別是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情況、認知程度、學業成績等各方面的因素,對美術學科持有排斥態度,要把美術教學長久地貫穿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教師必須針對實際情況,轉變教學方式,優化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專業化成長、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燕.談農村學校學生美術素養的培育.美術教育研究[J].2012(18):23.
編輯:魏麟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