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通
摘要: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進步及發展,社會上對于各種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強,數學作為學生最為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不僅僅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更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在這種模式下很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難以得到有效地增強。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新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師首先便是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積極利用有效手段為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切實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豐富的數學知識內容,切實提高自身數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數學作為學生最為重要的主科之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言十分重要,教師的有效教學手段不僅僅能夠使學生快速的掌握數字知識內容,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及想象能力,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同樣也是初中數學教師最為緊要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是教育時代的發展趨勢。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當不斷的學習有效教學手段,積極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大腦思維意識,積極參與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學過程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切實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使學生更易融入其中,并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了解及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各項特點為學生選擇課堂教學模式,使其更具一定針對性,切實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1.1 正數和負數”的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在課上首先組織學生根據所學內容進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探究正數及復數之間的關系,使學生通過課上與其他學生的交流討論,不斷激發自身大腦思維能力,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進一步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更能切實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并不斷的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為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二、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作為一門十分嚴謹且較為抽象復雜的學科,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情況而言較為困難,學生早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對一些重難點知識內容產生混淆甚至迷惑,嚴重阻礙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講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融入其中,利用學生日程生活在常見的事物導入數學知識內容,消除新知識對學生產生的陌生感,化解數學知識的難點,幫助學生更快的理解及掌握其中的知識重點,充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4.1.2 點、線、面、體”的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為學生開展這一章節知識教學時需要讓那個學生從大腦中生成“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概念,而很多學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空間感,很難理解這一衍化特點,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找尋生活中的例子為其開展教學活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屋檐下的雨滴為學生比喻成“點動成線”;將快速揮舞的木棒比喻成“線東成面”;將來回關合的門比喻為“面動成體”,利用這種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加深學生對本章節知識的理解,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作為一門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僅僅依靠于課本上的知識,僅依靠課本知識內容是很難使學生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同時也難以使學生的大腦形成相聚聯系的數學知識框架。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想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還應當不斷豐富課堂實踐性教學內容,利用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更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及掌握所學知識,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首先帶領學生根據一塊地圖繪制坐標網,并在繪制結束以后又教師向學生進行提問,教師隨機說出一個坐標點學生則根據教師的說出的點位尋找地圖相對應的位置。利用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章節的知識內容,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及時糾正自身的教學觀念,積極利用有效教學手段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以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將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作為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基礎,切實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新平.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8,(6):47-48.
[2]華月紅.論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