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間的患有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變化狀況。方法:在2020年10月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期間在我院選擇被診斷為慢性病的患者中選擇100位,作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慢性病患者心理變化的實踐研究對象,并對這100位慢性病患者通過交流平臺(微信,qq等)發放自制心理變化研究的調查問卷,收集患者填寫結果,研究在新冠疫情暴發至今整個期間內患有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變化狀況。結果:通過相關實踐研究表明,有85%的慢性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對于在社區醫院門診感染新冠病毒方面有所憂慮,而其中有83%的患者覺得自身不會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69%的患者會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而擱置慢性病的治療計劃,63%的接受調查者認為疫情防控期間對于慢性病的治療效果會更有效,92%的接受調查者希望醫院可以開慢性病長處方對疾病進行控制,從而減少去醫院的就診頻次,減少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概率。結論:通過相關實踐數據表明,在新冠肺炎爆發至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大部分會因為自身疾病的治療產生焦慮和失眠的消極心理情緒,所以醫務人員在對慢性病患者進行診斷、治療和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好對患者的心理疏導,確保患者心理健康。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慢性病患者;心理狀況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面對具有高感染風險的診治,我國通過嚴格的控制方法防止疫情傳播,慢性病患者進行常規疾病治療,不光是慢性病患者,還有進行診治的醫生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現象導致患者出現了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如出現焦慮以及失眠等心理狀態的變化。這些心理健康問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對治療慢性病的信心,我院是新冠病毒期間慢性病患者進行診治的醫院,注意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這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慢性病的治療和恢復患者對于慢性病治療的信心有顯著幫助。因此,本次實踐研究將對新冠病毒期間到我院診斷治療的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狀況變化進行了仔細研究,主要實驗步驟如下所示。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選取
在2019年10月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期間在我院選擇被診斷為慢性病的患者中選擇100位,作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慢性病患者心理變化的實踐研究對象,其中40例男性慢性病患者以及60例女性慢性病患者,年齡分布在18至75歲之間,大于60歲的有10例患者,且患者的文化水平分布情況為:擁有初中及以下水平的慢性病患者有10例,高中水平的患者15例,大專以及大學本科的患者60例,碩士及以上水平的患者15例。慢性病的病齡分布情況為:患有慢性病1年以內的有40例,患有慢性病3至5年的患者有30例,患有慢性病5年以上的患者有30例。
對于病患的收治:第一,慢性病患者的年齡需要在18歲以上;第二,慢性病患者需要對電子產品有一定的使用能力;第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保持正常交流,沒有認知障礙。患者的排除標準:第一,患者患有嚴重身體疾病;第二,患者患有嚴重的精神類疾病且無法正常填寫調查問卷的。
1.2 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 22. 0對相關實驗數據進行的統計分析,此次實踐中的計量資料通過平均數±標準差的方式進行表示。
2結果
2.1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對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對于慢性病治療的心理變化狀況的統計數據表明 , 有85%的慢性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對于在社區醫院門診感染新冠病毒方面有所憂慮,而其中有83%的患者覺得自身不會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69%的患者會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而擱置慢性病的治療計劃,63%的接受調查者認為疫情防控期間對于慢性病的治療效果會更有效,92%的接受調查者希望醫院可以開慢性病長處方對疾病進行控制,從而減少去醫院的就診頻次,減少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概率,詳細數據如表一所示[1]。
3討論
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滴注和密切接觸,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安全。目前。冠狀病毒在過去引起大規模流行病傳染且新冠病毒的傳播率高。一名感染患者可以傳染2到3例正常人。有關部門注意到,在疫情防控期間大部分人的心理問題都在增加且在新冠肺炎傳播期間,隨著許多新病例的增加,健康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對于疾病的治療的焦慮心理也會增加。因此,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大規模的診治分離的模式會增加患者的焦慮心理,而焦慮的增加也會對其他健康問題產生連鎖效應[2]。這項研究調查對象主要是我院的慢性病患者,據調查結果顯示有85%的慢性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對于在社區醫院門診感染新冠病毒方面有所憂慮,而其中有83%的患者覺得自身不會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69%的患者會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而擱置慢性病的治療計劃,63%的接受調查者認為疫情防控期間對于慢性病的治療效果會更有效,而92%的接受調查者希望醫院在新冠肺炎疫情傳播期間,可以提高提供慢性病長處方對慢性病進行控制和治療,從而減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去醫院的就診次數,減少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概率,保證自身人身安全。
綜上所述,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醫護人員在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及時的診治管理的同時應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在發現具有心理問題時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
為了進一步為新冠肺炎期間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準確治療,醫護人員應該豐富問卷調查的內容,針對影響患者心理變化的原因,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讓患者對慢性病的治療保持信心[3]。
參考文獻:
[1]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4-41.
[2] 程麗,鄭麗平,晏蘇玉,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焦慮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浙江醫學,2020.(4).
[3]白春杰,紀代紅,陳麗霞,等失眠嚴重程度指數量表在臨床失眠患者評估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