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建
【摘要】高中數學課堂多以教和練相結合,學生聽課質量不高,是導致學生上課不認真,課后復習不積極,學習成績一直不能提高的原因。因此,教師應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提高課堂知識的吸收和轉化。學生在課堂上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進,并創新教學形式,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中數學 聽課效率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25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聽課效率一直是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水平、追求高效課堂的目標。教師自身儲備的知識只有被學生吸收轉化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值得教師探究。
當代教師過分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忽略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把所有數學問題都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這樣的結果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難度加大。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教師進行引導,能夠更容易走到正確的解題思路上,可以避開很多不必要的彎路,減輕學習負擔。教師應利用好課堂的時間,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一堂好課應做到內容充實豐富,課堂氣氛活躍,給學生以啟迪,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的聽課效率直接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是否有效。教師要提升學生的聽課效率,首先要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是教學的核心。設置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積極認真的思考能夠幫助教師把握課堂的節奏和學生的聽課狀態;最后將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學與練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最終有所收獲。
一、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有了學習數學的需求和意識后,才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教師可以利用數學與人們實際生活相關聯的特點來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情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進行教學設計。
如教師可邀請五位同學上臺分別扮演三名旅客、一名服務員、一名店長,設置如下情景:三名旅客去住旅館,住一晚要30元,旅客每個人拿出了10元。但旅館打折優惠只需25元,服務員送錢的過程中偷偷留下了2元,只送回去了3元,也就是說旅客三個人每人只花了9元,加上服務員偷偷留下的2元,一共是29元,問剩下的一元去那里了?然后教師給學生時間思考,再分五人小組討論,臺上的五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討論。最后無論學生是否討論出來結果,都要給學生正確的數學思維引導。這其實就是數學思維的問題,三名旅客是支出者,而收入者是服務員和店長,旅客實際支出是27元,店長和服務員的收入正好是25元住宿費和偷偷留下的2元。學生很容易把服務員的2元收入劃分到支出中,這就造成了數學邏輯的錯誤,導致少了一元的存在。這是在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舉出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例子,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帶入問題去思考。并且如果學生發現自己的在生活中能用到學習的數學知識,有了學習數學的需求,對學數學的欲望也就會增加。教師可以同時采用幽默的話語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對課堂充滿期待,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數學不再反感。
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是提升聽課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做好預習準備,課堂集中注意,積極思考,認真回答教師的問題,做好課堂筆記,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改正,那么學生的聽課效率自然不會低。
二、在教學中突出如何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認真思考
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分清主次輕重,以解決學生問題為重。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將知識經驗傳授給學生,無論教師的知識經驗再怎么豐富,學生不能將其吸收利用,那么學生的學習是無效的。所以,教師要注重解決學生怎樣高效吸收知識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后,一定要確認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并能舉一反三地運用這個知識進行解題。如圓的一般方程式為x2+y2+Dx+Ey+F=0,x的平方和y的平方的系數相同,不等于0,沒有x、y這樣的二次項。學生在求圓的方程時不一定非要知道所有參數的數值,圓的一般方程中有三個特定的系數是D、E、F,因此只要想辦法求出這三個系數的數值就能夠確定圓的方程。同時,圓的代數特征非常明顯,它和圓的標準方程相比較,是一種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而圓的標準方程能夠給出圓心坐標的數值和半徑大小的數值。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將兩者相結合,通過方程給出的信息確定更多圓的其他信息,由此來解題。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解決學生知識實踐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解題思路,提升學生的聽課效率。
三、數學知識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可以促使學生知行結合,有所收獲
數學是與實際生活結合得最緊密的一門學科,學生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獲得數學思維,更是為了將這種數學思維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緊密結合,體現數學的實踐性。現在很多學生認為在生活中運用不到數學,比如遇到有人落水,難道還要測量數據來計算跳水角度嗎?但是遇到數學詐騙,利用邏輯混亂設計騙局,如果數學思維不縝密就很難看出這種騙局。數學與生活十分貼近,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優點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如將一道函數題設計成在超市買東西付款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立體幾何時,空間想象能力欠缺,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模型,多觀察,多練習,逐漸磨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數學實踐教學可使學生知行合一,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學生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有落腳點,自然而然就愿意認真學習,在課堂中的聽課狀態也就更加集中,知識轉化率提高了,聽課效率也就提升了。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學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思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提升學生的聽課效率。為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應突出解決問題,幫助學生轉化使用知識;最后促使學生知行結合,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