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菲
摘 要: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育人"要從學前教育開始,培養幼兒親近和喜愛中華文化,借助經典文化的精神命脈滲透幼兒心靈、助力幼兒茁壯成長。良好班風就是一個班級的魄之所在。國家倡導: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育人,是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如何打造幼兒和諧相處的良好班風成為每一位奮斗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終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本人十六年來一直身處幼教一線,積年累月一直致力于研究這個問題,而近三年一直任教中班幼兒,我愿意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和研究成果,與全國的幼教人共同分享。助力推動全國幼教人打造和諧班級,讓和諧之花怒放于全國各地。為建設和諧校園盡一份力量。
關鍵詞:培根鑄魂 班風和諧 潤心養正 主題課程
班訓 評選班長 愛的瞬間 和諧校園
秉承一顆愛孩子之心,我用了整整五年時間,從門外漢叩開幼教工作之門。因為熱愛,我特別喜歡研究班級里的孩子,幼兒階段是最為純真和美好的階段,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我把班級里的孩子都當做自己的孩子一視同仁地愛著。可是孩子們之間難免會有摩擦,甚至會為了爭奪和我牽手的機會而爭執起來。
看著這些“爭風吃醋”的小家伙,這樣的場面并不是我所希望的,我期待他們能像兄弟姐妹一樣互幫互助,希望他們能像一家人一樣團結友愛。幼兒園應該是孩子們的樂園。
我非常努力給予孩子們一樣的愛,若要擁抱一個不落每個孩子都擁抱一遍,若要游戲,一個不少都要玩一遍。可我發現小摩擦依舊存在。孩子們會為了莫名其妙的小事情而爭執起來。
苦思冥想了很久,我覺得一個班級首先要打造良好的班風,有了好的班風孩子們之間才會兄友弟恭,經過十年的實踐和近三年的梳理和觀察,我終于看到了我期待的班級氛圍。
我希望把我的經驗告訴全國的幼教同仁們,助力他們也能打造出這樣溫暖和諧的班集體,讓祖國的幼苗都能在愛中成長,為建設和諧校園校園從娃娃抓起。
經過我的研究和實踐,沒有特殊情況(如單親家庭,家庭存在暴力父母等特殊因素),通常3-5個月時間就能打造出這樣和諧快樂的班集體。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班訓叩開培根鑄魂之門
1.班風的定義
班風是指一個班級穩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體風范,是一個班級中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思想等方面的共同傾向。即一個班級的風氣,是由班級幼兒共同營造的集體氛圍,反映了班級幼兒的整體精神風貌與個性特點,體現出班級的內在品格與外部形象,引領著班級未來發展的方向,對于班級管理至關重要。
2.班風的重要
班級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最基層單位,良好的班風將為幼兒茁壯成長、發展最有效的催化劑,良好的班風不僅凝心聚力,幼兒之間和睦互助,還能營造文明禮貌的氛圍。
3.班訓的誕生
2012年參觀中小學時,發現醒目校訓,特別引人深思和喚醒內心斗志。班級也可以有班訓,于是參考了多個小學的校訓,結合幼兒園一直開展的禮儀教育編寫了班訓初稿。2015年最終定稿,并沿用至今。
4.班訓的奇妙
班訓內容朗朗上口,并結合幼兒園文化。內容如下:
心中存有真善美,牢記老子德道經。
浩然之氣充天地,天生賦有慧德能。
文明禮敬終生益,團結友愛走四方。
愛心永駐中一班,爭做丹麗小明星。
每天清晨誦讀一遍,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就能印刻到腦海中。當孩子們發生爭執的時候,就讓孩子們背誦一遍班訓,潛移默化中達到讓幼兒自我反省的神奇效果。
二、借助經典文化潤心養正
借助經典的力量潤華童心。例如《上學歌》《分果果》等幼兒喜歡的經典童謠,在唱唱跳跳中向幼兒傳遞了正能量。潛移默化中在幼兒的心里種下為人民服務,好好學習的種子。如春風化雨般潤澤幼兒學會分享的美好品質。
借力誦讀經典文化養護正念。例如《弟子規》、《德道經》、《三字經》等適合幼兒聆聽和誦讀的中華精髓。在吟唱和欣賞中傳承祖先的智慧結晶,鼓勵幼兒踐行祖先遺志。
這一切成為奠基了班級文化的底色,充分借助經典文化的力量潤澤童心,養正每一棵祖國未來之希望的幼苗。
三、開展主題活動潤禮無聲
遵循《綱要》和《指南》精神,以直接經驗為基礎,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注重孩子實踐體驗的過程為理論依據,開展“禮貌寶寶旅行記”的主題活動。
(一)主題活動目標
1. 能夠注意到別人的情緒,禮貌待人。
2. 會用平等、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
3. 初步了解并掌握符合社會規范要求的語言和行為。
4. 初步掌握尊重、關心、體貼他人的表現與方法。
5. 在游戲活動中感受禮貌交往方式帶來的快樂。
(二)主題的網絡圖
(三)最喜歡的問候方式活動案例
1.不一樣的問候方式
一直以來我園的問候禮儀主要以“鞠躬禮”為主,除了“鞠躬禮”還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問候等。
師:請問你們知道哪些問候的方式呢?
詩函:可以擊掌問候
根據幼兒的交流中,了解了孩子們的已有經驗。日常生活中“招手、微笑、擁抱、親親”等方式孩子們都體驗過,但是,根據孩子們的認知水平,還沒有能力將這些行為與問候禮儀相鏈接。因此,我們通過一段視頻的學習,了解到“原來還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問候”。讓孩子從視頻中了解“跳舞的方式,貼臉的方式,握手的方式,微笑的方式…”
這么多問候方式,哪種問候方式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問候方式呢?孩子們用繪畫的方式選出喜歡的問候方式!通過孩子們的表征,我們觀察到,孩子們除了喜歡“鞠躬禮”以外,還想體驗其他的問候方式等。我們采用了統計的方式評選出“最受歡迎的問候方式”。
2.最受歡迎的問候方式
孩子們扮演成唱票員,老師則扮演成記錄員,在一唱一記的過程中,我們選出了“最受歡迎的5種問候方式”。
教師的思考:在兒童階段孩子們的具體形象思維更加凸顯,在評選中主要運用了分類統計的方式,讓孩子們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讓其初步感知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同時,感受到運用數學的方式還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3.制定一周問候計劃表
孩子們利用周末時間,在爸爸媽媽的陪同和幫助下,根據在幼兒園模擬
的情景演練,認真制定了可以提示自己每天早晨應該使用的問候方式的記錄表。大部分寶貝都做成了表格的形式。
4.問候方式模擬演練
我們和每個寶貝在教室門口,進行了五種不同的問候方式的情景模擬演練。每個寶貝都和老師認真問候。
5.踐行五種問候方式
教師的思考:經過一個周的實踐發現,周三本該用跳舞的方式打招呼,只有一半的寶貝愿意這樣回應老師,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這樣的問候方式。部分孩子在實踐的時候出現難度。那到底什么樣的問候方式才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呢?
6.創意問候的方式
這次每個孩子畫出了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問候方式,孩子們繪畫非常形象。其中摸頭、握手兩種方式畫的比較多。我們還和每個寶貝把每種問候方式都進行了現場嘗試。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體驗,紛紛投票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問候方式。
7.請選擇問候方式
系列活動后,我們最終將八種問候方式表征到墻面上,每天早晨讓孩子們自由去選擇。幼兒的品行都是在活動及與環境的互動中養成的。《指南》指出幼兒對社會領域的學習,需要同化、強化和體驗,避免簡單說教。禮儀其實如影相隨發生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通過開展禮貌寶寶主題活動,深入促進班級成為團結友愛有禮的班集體。
四、評選班長人人有事做
從設立職務到具體幼兒,我們都是根據幼兒的意愿選擇,充分尊重和滿足了每個幼兒的小班長任職愿望,孩子們每天有序履行自己的職責,真的做到人人有事事有人做。不僅提升幼兒的責任感,還在不知不覺中讓班級不由自主呈現和諧之風。
五、及時點贊發現愛的瞬間
以身作則經常幫助爺爺撿落葉,整理玩具。孩子們之間也自然兄友弟恭成為一家人。堅持周周鼓勵,月月頒獎,讓每個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
對幼兒之間互幫互助瞬間會及時拍照并發到班級群進行嘉獎。
期待通過言傳身教,能讓每個幼兒成長為對國家和社會都有用的人,愿傾我一生為中國夢助力!
以班訓叩開培根鑄魂之門,借助經典文化潤心養正同時,有效開展主題活動讓潤禮無聲,借助評選小班長人人有事做,并能及時點贊幼兒之間愛的瞬間,這一切都助力打造和諧班風,讓每個孩子童年閃光,為每個孩子種下報效祖國的宏心壯志!因為我堅信,一個孩子優秀也許改變不了什么,一群優秀的孩子一定可以成為人類未來之希望,足以成就我們偉大的中國夢,甚至是改變世界!
我愿攜手眾多辛苦在一線的幼教同仁們,一起努力從打造和諧班風做起,用愛澆灌幼苗,為打造和諧校園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