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芳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主要科目,更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漸深入和進一步發展,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通過凸顯出互動的有效性來進一步滿足學生語文學習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策略進行相應的探究,通過制定相應的方式方法,不斷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優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策略
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從而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在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工作者必須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不斷的引導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實踐。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教學的重要意義分析
實現師生互動,對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及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把握語文知識
語文知識具有較強的工具行、抽象性和空間性,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語文學習是一門非常困難的課程。但是語文知識對于學生整個學習階段以及今后的工作、人生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的課堂教學當中,就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語文知識的教學,而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通過互動,引導學生把握語文知識。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對問題的相互交流和探討,教師用相應的語文理論知識作為基礎給學生進行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的探討,積極的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和教師進行交換,從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把握語文知識[1]。
(二)能夠進一步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打破傳統的信息單向傳播的局面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占據了課堂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這就導致整個課堂的信息是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播,而教師不能夠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動。通過實踐課堂教學互動,能夠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息實現雙向流通,不僅學生能夠接受來自教師的信息,而且教師也可以通過和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而通過交流互動,采取符合學生當前認知需求和學習需要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形成高效的語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二、師生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在明確師生互動教學對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意義之后,相關教學工作者就要立足于互動的教學模式,不斷加強課堂互動,利用多種方法實現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一)明確互動目標
課堂的互動并不是讓教師和和學生閑談,而是要有明確的互動目標,就是每一次互動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夠循序漸進的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2]。因此,教師在開展互動之前應該有一定的設計和規劃,明確這次互動的目標是什么,想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比如在課程上到一半的時候,很多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積極地和學生進行互動,此次互動的目標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課程講一些成語故事或者笑話,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這種以目的為前提的互動才能夠為教學效果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而不是為了互動而互動。
(二)科學劃分小組采取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語文課堂開啟師生互動教學的重要措施,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劃分多個小組,在小組學習過程當中就是要引入問題,引導小組內的成員進行互動和交流,或者是通過某一個問題讓小組間的同學進行相互辯論,因此來促進學生思想的升華,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比如在教學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篇文章進行深度的自主學習,包括文章當中的精彩片段、情感表達方法、修辭符號、文章題材和寫法等等,通過小組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參與,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最終在學生的相互交流和溝通的背景下,對文章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在學生展示出自己的學習成果之后,教師要及時的給予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同時也對其中存在的不足要進行指出,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以互動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語
總而言之,互動式教學作為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當中,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便于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調整,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克智.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學周刊,2021(30):153-154.
[2]薛銀功.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教育界,2021(2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