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福江
【摘要】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語文與生活素材具有緊密聯系,因此教師讓生活素材走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提升作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本文著重探究將生活素材引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希望以此方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作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元素;寫作;策略
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是自我認知以及認識世界的創造性過程。”因此,教師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與寫作技巧,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現實并表達思想情感。
一、緊抓校園生活中的實踐活動,激發寫作興趣
作為體現思想情感的途徑之一,文學總是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文學愛好者。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將學生的實際實踐活動與學習相聯系,讓學生在寫作中體現實際,有效激發其寫作興趣[1]。
例如,學校舉辦了一場“我愛發明”的校園活動,要求參加的學生既需要提供作品,也需要附帶一份相關說明。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很快就做好了參賽作品,但寫作品介紹這一環節難倒了大部分學生。此時,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為什么會想到做這樣一個作品?這個作品有什么功能?在制作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有了思路后你是怎么行動的?”這樣的問題促使學生將自己的制作過程以及思路寫了下來,并且有不少同學的作品和介紹被放到公告處展示。有了這次經歷,學生都知道寫作的具體思路,產生了寫作興趣,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寫作水平。
二、利用生活素材創造學生良好寫作環境
為了能夠讓學生對生活素材的重要性加以深層次了解,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以自己的實際生活作為藍本,學生自由結組將自己的實際生活編成小型話劇在班級內部進行演繹[2]。學生為了能夠將生活中的事件演繹得淋漓盡致,需要將生活中的各種細節回憶、記錄下來。尤其是與親情相關的事件是小學生重點回憶的內容。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親身體驗進行回顧,在演繹中學生情感能夠再一次得到釋放,再一次感受到親情的偉大。隨后,教師需要讓學生根據活動和實際生活的感受書寫文章。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書寫文章的時候也會具有豐沛的情感,讓讀者能夠體會出其中感人至深的片段。
三、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生活處處有精彩”,生活便是寫作的素材庫。現代教育中倡導教師要注重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回歸社會、貼近生活。這一理念明確地指出“語文是基于生活的一項學科課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將其與生活充分結合,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并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能促進其語文能力提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體驗并觀察生活,并傳授學生觀察生活的技巧。
比如春天來臨,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去踏青游玩,欣賞公園百花齊放的美好、感受萬物復蘇的活力……在活動中,每到一處,教師都應當耐心地指導學生去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并尋找這些事物所體現出特征,以及教導學生正確使用語言、修辭手法等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此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也幫助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力,使學生養成積累生活素材的習慣,并在寫作中能夠有的放矢地運用。
四、拓展寫作視野
雖然在小學語文新教改的推行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逐漸被人們所重視,但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有多數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不足,學生的寫作視野有限。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秉持一種堅持不懈、不斷發展的學習態度,以此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升。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句話放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指的是寫作的人所具有怎樣的視野和境界,便會寫出怎樣的文章。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具有廣闊的寫作視野以及良好的寫作格局,鼓勵他們善于發揮想象力,多點閱讀以及汲取其他優秀文章的寫作技巧和好詞好句,真正為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使學生在寫作中不斷發展。
五、培養良好寫作習慣
作為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寫作教學是一個長期工程,教師應在此過程中培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融入生活素材,不讓學生養成運用生活素材的良好習慣,有效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使學生的作文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由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定期參與寫作學習,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在閱讀學習過程中以及在生活中通過記錄生活趣事和寫日記的形式養成良好習慣,并在寫作中靈活體現生活元素,使學生日后的寫作學習能夠有的放矢,寫作時信手拈來,使學生在不斷地寫作學習中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六、在生活中提升寫作能力
作為學習主體,多數學生的日常生活都比較單調,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這是導致學生作文內容缺乏真情實感、枯燥的原因,導致一些學生的寫作脫離實際,甚至出現抄襲現象。因此,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寫出一篇有感情、有內容的作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感受生活,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戶外體驗活動,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如故事會、詩歌朗誦以及辯論賽等活動;在日常學校生活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學校的運動會以及其他各種活動;在課后,我們也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區以及大自然,參加義務勞動,去踏青、寫生。這樣豐富的生活能讓學生興奮不已,促使他們在腦海中留下對活動的深刻影響,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這些經歷寫下來,以此豐富他們的寫作內容、拓寬其寫作視野。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緊跟學生的發展趨勢,切實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各種教學問題,這樣才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習作知識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生活素材中不斷探索到富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切實打開學生的文章創作思路,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及時挖掘到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包久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習作素材的途徑[J].華夏教師,2018(25):22-23.
[2]李雪玲.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