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燕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能力不僅可以方便學生學習語文,還可以更快地吸收和理解不同學科的基礎知識,學生擁有了閱讀能力會讓學習成績更優異,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特別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識字量有限,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有困難,且沒有正確的閱讀習慣,這就給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基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革,在語文教學中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學好語文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文化品味,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整體氣質,使學生真正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交流方式,讓學生擁有大局觀,從更高角度來看待問題,從而對學生以后的生活和成長都具有良好的影響。閱讀能力是學好語文的必備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技巧作為教學的重點。
一、增強自主閱讀認識,提高閱讀能力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讓學生閱讀的內容都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識,即使教師有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學生還是會對閱讀產生抵觸的情緒,這是因為教材的知識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且教師僅讓學生閱讀語文教材的知識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刻板的觀念,讓學生不局限于教材的知識,使學生能適當地閱讀課外書籍。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立讀書角,讀書角中應放入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如《湯姆索亞歷險記》《小王子》《十萬個為什么》《愛的教育》《名人傳》等,這樣的書籍不僅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學生愛上閱讀,拓寬閱讀的視野和知識面,還可以讓學生在書中學到感恩、勇敢、善良等美好品質,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課外書,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閱讀完課外書籍后,教師可以適當地要求學生寫一篇閱讀筆記和閱讀心得體會,學生在寫閱讀筆記的過程中學會了自己梳理書中的主線劇情和整體的脈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差異,要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閱讀,并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改革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新,由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剛剛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且低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所以小學生很難完整地讀完整本書,這時教師不能強迫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要學會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比如,在學習《找春天》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描寫春天特點的詞語,像鶯歌燕舞、萬物復蘇、百花齊放等,要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通過課堂的互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再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關于課程的圖片,調動學生的感官,之后再帶著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發散性和開放性,有利于學生進行思考和創新。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布置作業時,不要死板地僅限于抄寫生字,可以讓學生的家長錄制一段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視頻,或者讓學生寫一篇字符較少的關于春天的作文。
三、巧用故事教學法,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聽故事,也比較喜歡講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還喜歡手舞足蹈、邊講邊示范。在了解到小學低年級學生有這樣的學習特點之后,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方案時,就可以積極引入故事教學法,使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得到不斷的提升。比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去哪里》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一下雷鋒叔叔的故事。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一開始,讓大家各自講述一下自己創編的故事,然后在小組內再進行講述,各組選出1名代表在全班進行講述。有一位小朋友是這樣講述的:一個年邁的大娘要去菜市場買米,在道路上艱難地行走著,在路上遇到了一個小伙子,小伙子在詢問大娘去哪里之后,就爽快地背起大娘,陪她一起去購買大米,然后將她安全地送回家。《雷鋒叔叔,你去哪里》這首小詩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如果創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既能發揮學生自己的想象力,還能使小學生在創編故事的過程中,通過更加具體化的故事情節感知雷鋒叔叔的人格魅力,使得其參與閱讀理解的積極性得到大大提升,由此對于閱讀文本的理解程度不斷提高。當然在創編故事的時候,有不少學生還會將幫助過自己的好朋友或看到過的好人好事融入其中,此時教師沒有必要過多地去糾結,只要與文本人物形象和文本主題有關聯即可,這樣就能使實際的閱讀教學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在使用故事教學法時,還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導小學生聽出故事的主要內容,知曉故事內容中的主要人物,用一兩句話表述故事的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講述比較完整、故事內容聽得比較明白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對所聽故事進行鑒賞和評估,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由此學生會帶著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進行閱讀,這也可以使得閱讀教學的氛圍步入到更加理想的狀態。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更加人本化的視角去審視閱讀內容并做好教學設計:在閱讀內容的呈現上要追求情境性,在閱讀方式上要選擇交互性,在閱讀機制上要選擇系統性,由此使得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步入到更加高效的狀態。當然為了實現上述的目標,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去反思和歸結,不斷提升自身閱讀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的能力,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樊曉輝.小學語文學科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設計分析[J].華夏教師,2020(27):61.
[2]王文晶.如何實現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J].華夏教師,2020(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