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殿珠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新形勢下,只有將高職學校的語文教學與綜合素養高度融合,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語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時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新世紀人才急需的今天,只有樹立宏大的語文發展觀,將語文學科的雙面屬性完全激發出來,才能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與人生品味,塑造更高尚的道德和人格,最終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高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培養途徑展開探究,以期能夠在提升高職語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促進高職學生實現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高職語文;語文素養;培養途徑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高職學校的育人目標如果還是鎖定為“培養與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要求相符合的專業基礎扎實,具有綜合職業素質,能夠直接服務于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就落伍了,不難發現,這個目標的制定更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放在了一個非常輕的位置上,導致高職學生畢業之后普遍都存在自我認識不足,缺少必要的人文涵養,進而導致在實際工作崗位中臨場應變能力欠缺,綜合職業能力低下等,這與新時代人才的要求相差甚遠。語文學科作為傳達思想情感、價值觀的重要文化載體,是人類文化的結晶,為人文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因此,作為人文教育的主陣地,語文教學必然首當其沖的要挑起人文精神教育的重任。
一、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探究性學習主要是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基礎,以個人或者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學生在自主討論、對話、實踐與反省中探尋自己的價值,形成獨特的觀點,這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理念不謀而合。在語文教學中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還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思辨的樂趣并形成特有的思辨文化,使得整個語文課堂煥發出人文光彩。比如詩歌《將進酒》,在教學的時候,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自主意識,我將感悟和探究兩種教學方式相融合,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首先讓同學們在課前自主搜集與“酒”相關的詩詞名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然后在學習這篇詩歌的時候,對其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組織學生進行賞析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綜合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豁達的境界以及豪放的情懷。最后在誦讀感悟中,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二、通過文本分析,建設學生的精神家園
通過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課文進行深入閱讀,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感悟作品中蘊含著的思想內涵,還能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建設學生的精神家園。在仔細研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中優美的詞語進行賞析,發掘其精妙之處,并且要善于抓住其中最能表現出作者感情和內心的語句,引導學生反復品味,領會作品更深層次的含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實現“從文到道”。例如,在學習到女詩人舒婷《致橡樹》這篇詩歌的時候,首先我引導學生對文中重點的語段進行反復朗讀,對“絕不像”、“絕不學”等修飾限制性詞語重讀,讀出自信,讀出執著。通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除了幫助學生學會去鑒賞、品味以及感受詩歌的內在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與詩人內心世界的深入交流,體會詩人的飽滿情感,有利于學生正確人格的培養。
三、借助課外閱讀,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不得不說,教材上的知識終歸是有限的,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大局觀,形成完善的人格,教師還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搜集課外優秀的素材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所需以及教學安排,為學生做好補充。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定期組織“美文鑒賞”“XX讀后感”等一系列課外活動來進一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與此同時,教師自身還要博覽群書,擁有一雙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陪伴著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高職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擁有仁心與仁愛,語文教學和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實則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而針對于語文教學實際課堂,人文教學確實不應該被獨立開來,要緊密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找準切入點,盡可能多的注入語文素養的思想,這樣才能使得語文學科教育落地生根,才能真正促進高職學生實現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孔棋.讓人文性成為高職語文教學的根——淺談高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J].現代職業教育,2019(12):130.
[2]王俊麗.高職學校語文教學與學生素養教育[J].文淵(小學版),2020(5):55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