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登峰
摘要:數學計算是人們實際生活中最常見的生活技能,同時也是人類進步的標志。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怎么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這是目前數學學科中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提升小學數學的計算能力,老師對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做分析,讓學生有一個好的計算習慣。
關鍵詞:小學階段;數學教學;計算能力;方法策略
引言:
計算是數學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提升學生的成績的基礎。因此,如果想要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立足于書本教材,立足于日常生活中關于數學的方面,老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這一特點,讓學生保持對數學的好奇心。
一、加強口算,是提升數學計算能力的基礎
口算是學生們提升計算能力的基礎,同時也對學生的計算水平的高低產生影響。口算能力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計算效率;另一方面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這對于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也是有積極作用的。比如說在練習口算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有這樣的速度: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立馬就能說出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乘除法都要計算的很準確。老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先要對學生的口算能力進行監測,除了一般的口算訓練以外,還要對一些常見的或者是特殊的需要記憶的題型進行練習,比如25*0.8、0.25*4、等,老師可以讓學生之間展開口算比賽,把班級學生分成小組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接龍的模式,來對口算進行練習,這樣的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此來提高口算能力[1]。
二、明白算理是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
數學中的計算規則不是想象出來的,而是有科學的依據總結出來的,老師如果想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先讓學生明白計算步驟中的道理,老師在訓練學生計算能力時,要讓學生對計算的規則展開深入的分析,最大程度的挖掘出計算的本質,讓學生加深對計算規則的印象,提升對計算的學以致用。比如說在學習“小數乘整數”這一節內容時,老師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來分析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相關的問題:小紅要買三個鉛筆,每個鉛筆的價格是0.8元,那么小紅買三只鉛筆一共花了多少錢?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把相關的式子寫下來0.8*3,然后帶領學生進行思考,這個式子所代表的含義是什么,我們要選用什么方式把這個式子解出來,學生們在經過討論后,有的學生說可以用加法;有的學生說可以用小數的定義來計算;還有的學生選擇之前學過的豎式計算,對待學生提出的每一個解答方式,老師都要給與鼓勵,認可學生的思維。在這樣的談論后,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在計算小數乘法時,先依據整數乘法的模式進行運算,然后再看這個式子中有幾個小數點,就從得出的積中,從右邊開始數,點上相應的小數點,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漸的提升了自身的計算水平。
三、加強練習,以此來保證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對計算的道理以及規則都清楚了,但是這個時候,如果不及時練習,那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只是停留在了理論的部分,實際操作能力是沒有辦法得到提高的。有很多的老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展開了題海戰術策略,在大量的題海下,促進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升,這樣的模式只會讓學生感到厭煩,過度的練習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同時也拉低了學生的計算效率。所以,合理的教學規劃是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步驟,老師可以為學生挑選出典型的題型,這樣可以降低學生的壓力,也能讓學生達到練習計算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小數乘法”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先為學生設計習題的訓練。這一節內容的計算主要是建立在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得來的,所以,在展開計算的環節,老師要凸顯出這一思想的轉化,在訓練學生的小數計算能力的過程中,要先讓學生展開整數的計算,然后數式子中的小數點的位置,最后引導學生算出小數乘法的結果。在這個計算環節,最容易混淆的部分就是對積的數位的確定,尤其是學生在算到最后的積的個數不夠,要用0來補充時,在小數點確定了之后,要如何在積上正確的表達出小數的個數,這個問題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設置出一些習題:0.1*1 、0.1*0.01 、0.01*0.001等這樣的式子來訓練學生對小數點的把握。
四、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的生活接觸到社會的時間比較的斷,他們對于新鮮事物比較有好奇心,老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征,來進行小學數學的開展活動,可以選用比較有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計算的熱情,提升學生融入課堂的積極性,以此來提升數學課堂的質量。比如說在學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選用多媒體的模式,在課堂的準備工作時,為學生搜集和這一節內容相關的動畫片,學生在圖片的模式下,更加深入的了解數學知識,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學習中;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2]。
五、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老師要開展實踐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老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在數學計算中的每個步驟,從看題、計算等進行數學計算,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計算結果正確率。比如說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采用故事法來引入書本教材內容,比如:動物園內召開運動會,在開展體操比賽的時候,小狐貍出場了,這些小狐貍一共站成了16排,每一行里有11個狐貍,請同學們來計算,參加比賽的小狐貍一共有幾只?老師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模式,對此進行分析與計算,學生們在進行了實際的計算后,就可以很好的掌握整十、整百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了,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還培養了學生好的計算習慣。
總結語:
數學學科中的計算是整個數學的基礎部分,目前階段,有的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依據很差,在進行計算的時候,主要是太依賴計算工具了,沒有對數學嚴謹的態度,這就造成了對學生數學方面的不利影響。所以,在數學教學環節,老師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選擇有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建立對待數學的嚴謹性,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鳳.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4):156.
[2]潘玉.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C]. .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