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波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主要是在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當中完成的,只有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才能保證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基于此,本文以“圓的認識”為例,探究了構建小學數學學科互動課堂的具體策略,希望能為實際教學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互動課堂 ?圓的認識
一、關于互動教學的概述
互動教學把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緊密結合起來,主要體現出教師主動教學和學生主動學習,師生交往互動,學生之間合作教學,進而構建高效課堂。
二、當前小學數學互動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并未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沒有處理好自身主導與學生主體間的關系,以至于自身主導作用阻礙了學生主體性的有效發揮。由于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十分嚴謹,具有較強邏輯性,如果教師太過注重知識講解,沒有把學生身心特征當作出發點,忽略學生個體需求和情感體驗,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課堂互動效率較低。
2.教師缺少情境設計能力
其實,課堂互動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表現。為此,教師需創設有關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互動情境。由于學生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極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所以教師需要創設相應情境,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缺少情境設計這一能力,無法為互動教學創設合適的情境,導致情境缺乏感染力,難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對教學效果產生較大影響。
3.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愛一些有趣的事物,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學習缺乏自覺性。受到自身因素影響,學生普遍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并沒有深刻認識學習的價值,缺乏學習的能動性、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學生普遍缺少自控能力,無法長時間維持良好的學習行為,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監督與陪伴。在家長和教師的監督之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難以養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如果無人監督,他們就不學習。課堂之上,很多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了較大影響。
三、構建小學數學學科互動課堂的具體策略
1.創設相應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課前幾分鐘能夠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在教學期間,數學教師需要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如故事、表演和圖片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學習和探究。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數學教師可把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小轎車當作基礎,設計一些相關問題,再組織學生展開課堂討論:“第一,為何汽車車輪都是圓形的?第二,如果把轎車車輪換成正方形或者三角形,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如此一來,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之上暢所欲言,積極參與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確保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2.指導學生自學,促使學生積極參與互動
在“圓的認識”這一內容的常規教學期間,數學教師會介紹圓的定義、圓的半徑和直徑概念,以及兩者間的具體關系。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師需要讓學生經歷知識構建的具體過程,所以數學教師要巧妙設計學生的自學任務,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知識探究或討論活動。同時,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展開自主學習,把重點內容標記出來。在此基礎之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作圖,可以把知識學習和應用進行有效聯系。因此,在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容,了解圓心、直徑和半徑這些知識。最后,學生可以自行繪制一個圓,在圓中標記出圓心、直徑和半徑。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快速掌握圓心、直徑和半徑的概念,加深對圓的理解。
3.展開合作探究,促使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合作探究活動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即合作和探究。小學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抽象性、嚴謹性,極易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導致學生在學習期間遇到不少困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合作學習方式,可以起到補充和借鑒作用,促使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當學生掌握圓心、直徑和半徑這些基礎知識以后,數學教師可借助問題形式設計一些探究任務:“第一,組織折一折的活動,讓學生沿著直徑對折圓,可以發現什么?第二,組織畫一畫的活動,讓學生借助圓規自行繪制一個圓,說出具體作圖方法,以及在這個圓中能夠繪制出多少條半徑和直徑?第三,組織量一量的活動,讓學生測量自行繪制的直徑和半徑,仔細觀察兩者的特點。第四,組織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觀察繪制的圓,思考半徑和直徑之間具有怎樣的聯系?”數學教師通過組織以上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探究中進行合作,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期間完成相應的探究活動,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所學知識。
4.組織趣味活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依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必然會導致課堂教學單一枯燥,進而對教學效率產生較大影響。為此,數學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一些趣味性的教學互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融入數學學習。尤其是在教學鞏固互動期間,如果教師施以題海戰術,極易讓學生出現厭煩心理,但通過組織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可以避免上述問題,進而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數學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腦筋樂園”活動,借此活躍教學氛圍。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學校即將舉辦秋季運動會,借助何種方法可以在操場之上繪制半徑是10米的圓呢?畫出顏色與大小各異的圓,讓這些圓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之后,教師可以拿出兩張卡片,一張是長方形的,一張是正方形的,問學生:“如果長方形長度與寬度分別是14厘米與9厘米,正方形邊長是10厘米,如何才能幫助教師利用這兩張卡片剪出面積最大的圓形卡片呢?”數學教師通過組織上述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躍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和探究,進而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5.結合現實生活,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圓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源自現實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有著重要應用。可見,數學和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緊密關聯。其實,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在開展“圓的認識”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實施教學,借此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圓”的有關知識。例如,在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借多媒體展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圓形事物,如車輪、圓形盤子、圓形花壇等,這些都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之后,教師可讓學生自行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圓形事物,思考為何這些事物要制作成圓形,進而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圓。
綜上可知,互動課堂能夠打破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沒有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也缺少情境設計這一能力,再加上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進而對教學效率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在開展“圓的認識”教學期間,數學教師需創設相應情境,指導學生自學,并組織趣味活動,展開合作探究,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有效提高教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鄭紹玉.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淺析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20(95).
[2]朱翠香.立足教學互動,構建和諧課堂——淺議構建小學數學和諧課堂教學的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20(46).
[3]蔡蓉蓉.學習共同體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25).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方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