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全 張維 潘磊 崔鴻俠 付甜 王鵬程 黃光體 陳強
摘要:基于2019年湖北省森林生態服務功能評估重要成果,分析了湖北省森林資源價值特點;圍繞建設好綠水青山、保護好綠水青山和利用好綠水青山這三篇大文章,研究探討了湖北省“兩山”轉化的實現路徑與機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湖北省;森林生態價值;“兩山”轉化;路徑與機制
中圖分類號:S71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21)06-0046-04Transformation Path and Mechanism of “Two Mountains” Theory in Hubei
Province Based on Forest Ecological Value EvaluationLiu Xuequan(1,2)Zhang Wei(1)Pan Lei(1)Cui Hongxia(1)Fu Tian(1)
Wang Pengcheng(3)Huang Guangti(4)Chen Qiang(4)
(1.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Wuhan430075;
2.Hubei Daba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 National Positioning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Shiyan442200;
3.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430070;
4.Hubei Provincial Forest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Wuhan430079)
Abstract:Based on the important results of Evaluation of Forest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in Hubei Province in 2019,the valu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Hubei province are analyzed. Around three aspects as construction,protection and good utilization of the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guarantee paths and mechanism of the transformation realization of “two mountains”,and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for reference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Hubei Province;forest ecological value;“two mountains” transformation;paths and mechanism
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理念指引下,我國繼網絡經濟、數字經濟之后,綠色經濟新時代正在全面到來。森林生態系統既是“綠水青山”的重要載體,也是“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核心,森林生態建設由于其在改善人居環境和維持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的獨特而關鍵的作用,被賦予了重要的歷史使命,成為“美麗中國”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作為“綠水青山”的建設者,林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此,基于2019年全省森林生態服務價值評估成果[1],圍繞做好“建設好綠水青山、保護好綠水青山和利用好綠水青山”三篇大文章,研究探討了實現湖北省“兩山”轉化的路徑與保障機制,以供參考。
1湖北省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
2020年湖北省林業局向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下達了“湖北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項目,旨在算清存量、了解增量、估算潛量,通過數據客觀反映湖北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時空變化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為湖北省林業生態建設提供決策參考,為湖北省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及“兩山”轉化試點提供理論參考。歷時一年半,項目組完成了評估報告,2021年5月通過了由湖北省林業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并于9月對外發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1]。
1.1評估結果
2019年湖北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為7 890.25億元,森林生態系統單位面積提供的服務價值為8.82萬元·hm-2。按照湖北省2019年常住人口5 775.26萬計算,湖北省居民人均享受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13 662.16元。2019年湖北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相當于湖北省當年GDP(45 828.31億元)的17.22%[13]。
1.2價值量構成
2019年湖北省森林生態服務價值總量由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凈化大氣環境、產品供給、森林游憩與康養和生物多樣性等功能的價值構成。其中涵養水源功能的價值量最高,達3 309.11億元,占到總價值量的41.94%;其次為保育土壤價值1 169.88億元,固碳釋氧價值962.92億元,生物多樣性價值947.11億元,森林游憩與康養價值819.93億元,凈化大氣環境價值276.27億元,產品供給價值245.46億元和積累營養物質價值159.57億元[13]。
2湖北省森林生態服務價值主要特點
2.1林業生態效益價值顯著增長,“綠水青山”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
與2009年相比,全省森林2019年調節水量增加了173.74億m3,增幅106.21%;保育土壤增加量為18 622.62萬t,增長率為40.77%;保持土壤肥力量增加了586.49萬t,增長率為84.67%;固碳、釋氧功能量分別增加137.19萬t和510.08萬t,增長率分別為11.57%和27.04%[1]。
2.2森林生態系統涵養水源效益尤為突出,碳匯功能顯著
湖北省的森林年調節水量高達337.32億m3,相當于259個東湖的蓄水量之和;森林涵養水源價值量達3 309.11億元·a-1,占全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的比例的41.94%;森林固碳量1 322.72萬t,價值量為124.10億元;年吸收二氧化碳可達4 850.46萬t,約能中和當年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2.18億t)的22.25%,中和當年總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3.69億t)的13.15%。
2.3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東西部差異顯著
評估結果表明,鄂西山地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顯著高于鄂東低山丘陵區,并且顯著高于平原湖區。評估結果凸現出鄂西作為湖北省重要生態屏障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碳匯等方面發揮的巨大生態價值,并為區域內兩江兩庫生態安全和國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2.4鄂西地區作為湖北重要生態屏障,森林生態價值顯著
從單位面積森林系統所發揮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看,鄂西地區單位面積價值量最高區域可達到13.36萬元·hm-2,鄂東南地區單位面積價值量最高可達11.35萬元·hm-2,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凸現出鄂西作為湖北省生態屏障的重要性與生態價值,對鄂西的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全球性意義。
3湖北省“兩山”轉化路徑與機制探討
3.1“兩山”轉化路徑
3.1.1優化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空間布局,實現“綠水青山”提質增效。
自2014年相繼實施“綠滿荊楚”“精準滅荒”及長江兩岸綠化等生態工程以來,湖北省森林生態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果,極大改善了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使得森林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得到提升。但也存在森林生態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備,國土綠化還存在亟需補齊的短板;森林資源結構失衡,中、幼齡林面積偏大(占比84.09%),林種結構單一;森林生態服務功能西高東低,空間分布不均衡;單位面積森林服務價值8.82萬元·hm2·a-1,處于全國中等偏上水平,森林質量和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針對以上問題,需進一步構建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體系。
(1)優化湖北省森林結構和生態服務空間布局。評估結果表明,湖北省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森林生態服務價值為6 361.91億元·a-1,占總價值約80.63%;國家農產品主產區生態服務價值占比11.90%,國家重點開展區、省級重點開發區占比分別為1.64%和3.38%,省重點生態功能區占比2.46%。由此可見,盡管近年來湖北省不斷加大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投入,開展了一系列森林恢復與保護工程,但森林資源集中分布于人口密度較低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而人口密度大、生態環境壓力高的重點開發區及重點農產區森林資源不足。在這一空間分布格局下,生態系統服務傳遞過程受到抑制,森林生態系統服務難以直接作用于改善城鎮生態環境,支撐城鎮可持續發展。應充分結合國家“長江重點生態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及湖北省“鄉村振興戰略”,持續開展長江沿岸綠化工程、國家省市生態公益林建設工程、城市森林建設、濕地生態修復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等,提升湖北省長江兩岸、江漢平原以及城市群的森林資源量和質,使森林資源分布相對合理進而提升森林整體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調整和優化湖北省森林布局結構,突出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效益,平衡其他主體功能區綜合效益。
(2)精準推進,強化湖北省國土綠化成果。由于自然條件限制等多種原因,湖北省部分造林困難地仍存在宜林荒山,國土綠化還存在亟需補齊的短板。如鄂西北巖溶石漠化集中分布區、兩江兩庫水土嚴重侵蝕地、鄂北鄂東沙化地、鄂中采礦廢棄地等。因此,要加強現有工程造林的幼林管護,確保成活成林,鞏固造林成果;堅持精準綠化、科學綠化,堅持適地適樹,擴大鄉土樹種綠化比例,切實補齊短板。
(3)加強低效林改造,優化群落結構,提升森林質量。從評估結果可以看出,湖北省神農架、宜昌、恩施等地單位面積森林生態服務價值較高,最高達到13.36萬元·hm2·a-1,而襄陽、十堰、黃岡等森林大市則相對較低,其原因一是新造林、幼齡林占比較大,二是因氣候條件和立地條件差,導致林分質量不高,從而拉低了價值量的平均水平。針對湖北省部分地區存在的幼齡林面積大、人工純林分布廣以及立地質量較差地區森林質量低下等問題,在后續森林生態系統管理中,應重點通過混交、補植、林下撫育等方式,開展中幼齡林近自然化改造和撫育管理。結合立地條件特征,開展低效林改造工程,提高復層林和混交林比例,增強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3.1.2建立長效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監測體系與評估機制
長期以來,以傳統的森林資源監測為核心的森林監測方法和體系難以適應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對森林資源和森林資產評估的要求,也難以為森林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提供有效數據支撐。為此,需要建立湖北省長效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監測與評估機制。一是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監測體系,根據湖北省目前生態監測網點情況,整合現有森林、濕地、退耕及天保等監測站點,以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為對象,采用多種手段在不同尺度上進行監測,形成點線面一體化、省市縣多方參與的生態系統服務監測網絡。二是建立常態化的監測評估機制,將森林生態系統服務供給水平、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和森林生態系統安全性作為重要的監測內容,納入森林生態系統的監測和管理中,作為森林生態系統管理的關鍵依據,盡快形成具有先行示范意義的森林生態系統監測評估指標體系,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撐平臺和示范體系。
3.1.3有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實現生態與產業雙向轉化。
①建立林業生態產品分類體系,明確林業生態產品內涵及其生態價值屬性體系,編制林業生態產品目錄清單。②建立林業生態產品調查監測機制,開展林業生態產品普查和林業生態產品動態監測,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③建立林業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針對不同的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和統計評估單元,構建科學合理、操作簡便的林業生態產品價值指標評價體系及其評價技術、方法。④探索并開展不同類型、不同地區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將林業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納入項目資金分配和績效考核評價過程中,推進結果應用。⑤健全林業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拓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抓好林下經濟、森林旅游康養、自然教育、生態體驗等工作,提升生態產品開發價值。⑥健全林業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立健全林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3.1.4充分發揮湖北省森林生態服務的碳匯功能,努力實現“雙碳”目標。
一是科學綠化,增加森林碳匯。根據湖北省的林業規劃,制定森林面積和蓄積增長量的具體目標,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力求提高森林質量。在森林碳匯能力較弱的中東部地區要有的放矢,合理規劃,把造林綠化、森林經營與應對氣候變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增加森林碳匯,充分展示林業生態建設對于應對氣候變化的顯著成效。二是加強管理,減少林業排放。加強林地占用管理,減少林地流失,遏制濕地流失和破壞。按照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相關規劃的要求,切實加強災害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努力將災害引致的森林碳排放降到最低程度。三是確定目標,抓好碳匯考核。在已制定湖北省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目標的前提下,統一部署,對各地區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目標(含林業碳匯指標)進行考核。目前可納入考核的兩項林業碳匯指標有年度造林合格面積、年度森林撫育合格面積。四是完善體制,加快林業碳匯市場開發。與其他核證減排量相比,林業碳匯不僅具有減排效應,還有顯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等生態效應,碳匯開發還帶有一定的扶貧性質。目前,盡快完善碳匯計量與監測體系、碳匯核算方法學等制度建設,確保林業碳匯項目規范科學發展,加快推進林業碳匯項目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進度,為未來全國碳市場啟動交易時納入碳匯項目做好準備。
3.2“兩山轉化”機制
3.2.1完善投入機制,確立公共財政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主要渠道地位和作用
按照分類經營的要求和事權劃分的原則,把林業生態建設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積極爭取國內外市場化資金的投入,使政府投資和社會融資相互結合、互為補充,從而緩解目前生態公益林建設資金緊張,投入不足的問題。積極探索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林業建設的政策與機制,加快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渠道和投資方式多樣化的穩定的林業經濟政策體系,吸引和鼓勵盡可能多的投資主體參與林業建設,加大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和人才建設的投入。促進金融機構的資金投入力度,建立產權交易市場,發展森林資源抵押貸款,推進森林政策性保險業務。
3.2.2積極探索和試驗符合林業特點和市場規律的運行機制
一是強化森林分類經營機制。公益林納入公共財政范疇,由政府投資和制定相關的各項管理辦法,引入有關法人參與經營管理;商品林全面推向市場,完善相關的林業產業扶持政策,鼓勵全社會參與林業產業發展。二是改革林業建設管理機制,積極推行林業項目建設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實行管辦分開,理清管理職能,規范管理行為,加大林業依法建設力度。
3.2.3建立政府決策和績效的生態考核和評估機制
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應用,探索將生態產品總值指標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推動落實在以提供生態產品為主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取消經濟發展類指標考核,重點考核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環境質量提升、生態保護成效等方面指標;適時對其他主體功能區實行經濟發展和生態產品價值“雙考核”。推動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作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湖北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報告》通過評審[EB/OL].(20210526)[20211130].http://www.forestry.gov.cn/main/102/20210525/131055955790203.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EB/OL].(20210426)[20211130].http://www.gov.cn/zhengce/202104/26/content_5602763.htm.
[3]王兵,蔣有緒,牛香,等.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GB/T38582-202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