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摘 要:中華上下五千年孕育出璀璨的中華文化,其內容凝聚了先輩的智慧,是我中華之瑰寶。在中小學的語文教育中,教師需要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于教學過程,便于學生更好地接納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并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更好地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關鍵詞:語文教育;中華傳統文化;小學教育
中華傳統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著璀璨的光芒,對于小學生的語文教導中,需要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其中,讓小學生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成長,培養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學進度進行合理的安排,讓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更好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從而讓學生能夠有效并吸收接納中華傳統文化知識。
一、咬文嚼字,感受文字之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會經常出現一些學生不認識的字,教師需要進行讀音標注、引導朗讀、筆畫分解等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文字,而一些文字的字義有很多,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文字之美,有些字還具有典故,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認識字的時候,加入一些趣味性的講解,讓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文字之中,在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比如小學五年級上冊所學的第一篇文章《白鷺》中,就有很多的新字出現,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就不能局限于該字在文章中所表現的意思,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在一字一句中體現,文章《白鷺》中的“蓑”就在中國很多的詩句中出現,“蓑”這個字,在柳宗元的《江雪》之中就有提到“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教師在講解文字時,便可以將文字在其他地方的用處舉列出來,讓同學想象這個詞會出現在什么地方,在學生專注思考之時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詩詞與典故,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在說文解字時,也可以引用文字的演變,講解文字的演化過程,將文字從甲骨文進化到如今的現代文字的過程逐一展示出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致并且也能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二、活用故事,領略文化之美
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至今,自然會有很多的名人故事,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就有很多關于古代名人的故事,比如在小學五年級教材中出現的《將相和》,教師講課過程中可以將《將相和》的故事先大致的講一遍,再帶領學生進行細讀,在《將相和》的故事中,就有成語“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的典故,教師在講解時可以進行著重介紹,讓學生能夠沉浸于《將相和》的氛圍之中。課本出現的故事還有很多,在講到牛郎織女的故事時,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故事情節安排,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是七夕佳節的載體故事,也是一段令人動容的愛情故事,那么,教師在講解相應的中華傳統故事時可以靈活安排,針對于小學生喜歡新奇的事物這個特點,可以對牛郎織女的故事進行包裝或者組織課堂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在歡樂之中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而語文教材中關于古人古事的文章是比較多的,教師需要做足準備,在講課時展露自身知識儲備,讓故事變得生動形象,用充滿趣味的故事帶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小學生推開歷史的大門,去領略歷史故事中的文化之美。
三、引入典籍,感受智慧結晶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有眾多的文化經典名著,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對一些經典名著進行推薦,而適合推薦給小學生的經典作品有很多,比如《三字經》、《千字文》等,這類作品語言短小但內容豐富,對于小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有正確的指導方向,是中華經典著作之中的經典,但在中國傳統經典著作中,并不是很多作品都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一些復雜的、晦澀難懂的就不能推薦給小學生,比如《易經》這類書籍。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程度有限,對于一些文學作品并不能更好的理解,但他們往往會對于充滿韻律的詩詞會很感興趣,那么,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個特點,推薦唐詩宋詞等一些關于詩歌的作品給小學生閱覽。而對于這些經典著作,教師需要去鼓勵并支持學生閱讀,可以邀請學生們在課堂上分享或者組織班上同學構建一個閱覽角,讓同學們在閑暇的時光內也能閱讀書籍。對于五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已經認識了一定的文字,并且也有一定的認知,那么《孝經》這本著作就十分適合五年級的學生閱讀,他的內容簡單,而五年級的小學生能更好的吸收《孝經》中的內容,并且,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來推薦相應的傳統文化典籍,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以此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平時的生活之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之余也可以接觸到一些相關的中華傳統文化。
四、文化活動,體驗文化之樂
中華傳統文化有太多的傳統節日,教師在任課時,也可以根據傳統的節日講出其載體故事,通過典故、活動來讓同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節日,比如為了紀念屈原而誕生的節日端午節,在端午節即將到臨的時候,教師便可安排端午節活動,在活動中講解屈原精神所在,同樣的,其他各類型的節日也可以開展感悟傳統文化的活動。中華文化傳統節日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通過對傳統節日體驗和介紹的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吸收傳統文化知識,并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可以讓課堂氛圍開放且時刻充滿活力。
五、古今結合,閱覽經典畫面
在科技時代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會大量的運用到多媒體展示柜,這樣一來,教師可以結合古今,運用當代科技技術展示傳統文化的內容。比如小學五年級中有一個單元是講解到中國四大經典名著里節選的故事,教師可在多媒體展示柜上展示中國四大名著一些插畫、影視作品等,可以播放《三國演義》的火燒赤壁的經典畫面,講解諸葛亮為何而草船借箭,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帶領學生進入到四大名著的故事情節中,同時也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后主動的翻閱四大名著,了解書中的故事。
總結
中華傳統文化需要每一代人的傳承,教師需要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之中,讓小學生能夠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成長,進而培養當代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涵養,讓中華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孕育出強大的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1]施曉虹.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之我見[J].試題與研究,2021(33):89-90.
[2]王亞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家長,2021(29):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