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領域,社會思潮演變動向關系著意識形態工作成效。而大學生是社會思潮傳播過程中的重要載體,是需要重點關注的群體之一。當前“躺平”“內卷”“歷史虛無主義”“功利主義”等熱門詞語在學生中口耳相傳較為頻繁,思政教育中通過強化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新時代網絡陣地建設、利用優秀影視作品引導等,幫助學生強化馬克思主義信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穩固高校意識形態主陣地是科學研判、防范化解此類多元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是當下思政教育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關鍵詞】內卷;躺平;歷史虛無主義;社會思潮;思政教育
時代發展變遷中總是伴隨著各種觀點與思潮的交鋒對抗。特別是當下信息技術、互聯網快速發展之下,高校學生正面臨“信息大爆炸”,各種信息縟繁雜亂的時代,保持理智和清醒需要高度自覺,同時也離不開教育引導。
一、新時代高校學生群體中值得關注的幾大社會思潮及其變化特點
(一)“躺平”背后的社會思潮
“躺平”是網絡流行詞,是近期學生間口耳相傳較為頻繁的熱門詞語,其主要含義是無論對方做出什么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不做出任何反應,默認表示順從。造成“躺平族”盛行是有深厚的社會經濟背景。當下我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發展關鍵時期,隨著經濟增長換擋降速和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行業發展空間受限,激烈的競爭最終反映到個人生活和工作競爭也日趨高壓。“躺平”充斥著無奈與消極情緒,是社會層面的一次危機,如果任由這種情緒在學生群體蔓延,最直接的結果是使得大量青年學子看不到希望,變得無聊和頹廢,長此以往有可能導致新的社會對立,社會層面的危機也會衍生。前段時間一篇名為《躺平即正義》的帖子被大量轉載,引起“共鳴”,而實際上“躺平”并非是智者選擇。對大部分年輕人而言,并非真的沒有“欲望”,也不是一開始就想蹉跎,只是有時候目標實現的難度較大、途中遭受挫折、對生活質量要求過高等原因造成的“低欲望”“無欲望”。
(二)“內卷”背后的社會思潮
“內卷”是網絡流行詞,該詞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屢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網絡討論。含義是一類文化模式發展演變過程中,到達又不能到最終形態也不能轉化為新生形態的時期,從而只能內部競爭,使得局勢越發復雜。在網絡加工流傳之后,被很多高校大學生用以指代內部不理性競爭與非自愿競爭。也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內卷”作為一個學術名詞,與網絡熱詞“內卷”含義有所區別,例如高考填報志愿之際,網絡上討論熱度極高,稱“生化環材、土木、機械”為選擇專業時的“六大天坑”,這易使從事理工科學習研究的在校大學生產生較大心理波動,直接致使部分學生對未來就業擇業充滿焦慮。例如清華北大校園內學霸邊騎車邊端著電腦的圖片在網絡上大肆傳播,造成其他同學競相效仿,以謀求一席立足之地。當用功比拼突破一定程度之后,便成為了無謂的內耗,使有益的競爭變得無益,乃至有害。
(三)“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正確樹立“歷史觀”的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歷史虛無主義”指盲目否定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更甚者是否定歷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民族精神,否定一切歷史觀點和思想傾向。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際,全黨、全社會范圍內掀起學習黨史高潮,同時在高校內組織深入學習“四史”、牢記初心,“歷史虛無主義”再一次在掀起廣泛討論。這里重點討論的是一切“戲說”“笑談”“水煮”歷史等娛樂過度行為,屬于歷史虛無主義新動向之一。例如前段時間一部抗日神劇《雷霆戰將》開播沒幾日就在各大視頻網站相繼下架,其中部分八路軍使用發膠、發蠟,住在豪華別墅等鏡頭極易造成一些大學生對歷史產生誤判。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歷史觀,做到居安思危、不忘國恥、勇擔責任、珍愛和平,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身力量。
(四)學習感悟“抗疫”精神使得以理性愛國主義為顯著特征的民族主義思潮持續高漲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國內社會思潮呈現出諸多新情況,其中有積極面也有消極面,但主要以積極面為主。近兩年“抗疫”貫穿在校大學生學習生活始終,例如為做好疫情防控進行校園封閉管理、疫情爆發之初改用網絡授課、全校組織免費集中接種新冠疫苗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在校大學生心理動向。在疫情防控期間廣大黨員干部、一線醫護人員、基層工作人員等不畏艱難固守本職崗位,而廣大的普通民眾不出門、不聚集來支持疫情防控工作,都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團結協作、共克時艱的偉大民族精神。特別是中外疫情防控成效鮮明對比之下,更是彰顯中國強大的動員能力與社會制度優勢。令人落淚的抗疫故事、鮮活的抗疫人物,包括中央表彰“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等新聞報道都成為生動立體的思政素材,每一個學生都是參與者,有助于提升學生思政獲得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地對口支援等激發了人們對于愛國主義更深層都認識與思考,更有利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
(五)“輕西方主義”社會思潮暗藏危機
所謂“輕西方主義”思潮實為“一窩蜂地盲目推崇西方”社會思潮的對立面。鼓吹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秉持西方為中心的信條,隨著經濟發展、國家富強,這樣的思潮逐漸衰敗。近年來出現了其反向的“輕西方主義”,即過度輕視部分西方國家綜合實力。近年來美國大選亂局、種族主義沖突、西式民主崩潰、疫情防控失守等都客觀上標志著以美為首的西方文明在逐步衰落。網絡上也流行一種說法,疫情大考之后國際格局將會重新“洗牌”或是出現重大變化,中外疫情應對。中美貿易戰“開打”近三年對中美兩國實際影響進行分析,于是國內出現眾多呼聲,認為已經到了向美“全面開戰”之時,主要表現在政治上高呼盡早不顧一切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經濟上完全同美脫鉤,認為中國已然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等。這些言論在互聯網上蔓延,在學生群體中傳播,實際上也是一種潛伏的危機,忽視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實情。例如1949年新政協籌備會上,對于國歌的選取進行激烈討論,其中《義勇軍進行曲》中有一句歌詞是“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許多人認為應當進行修改,認為同中國當時實際不符,最終,毛澤東、宋慶齡、田漢等人紛紛表示不應該改,應該保留。毛澤東強調“居安思危是一個民族成熟的表現”。目前中國發展舉世矚目,但越是順境越應作出正確判斷,結合具體國情,處理好大國關系,保障行穩致遠。
二、針對廣泛存在的幾大社會思潮應對的建議
(一)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引領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延續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應當堅決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決抵制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侵入。然而能不能正確引導青少年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否順利向前。新時代必須持續深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畫、大眾化,發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這是時代的需求,一再得到實踐的正確檢驗。高校思政教育應更加深入推進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研究宣傳工作,高校思政教師應時刻關注黨的理論創造,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中國最新理論成果。應當準確把握學生群體特征和成長需要,迎合時代發展改變教育方式,不斷提高實效性,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相關基本原理講清楚,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以提高學生思政獲得感為目標,提高思政教育親和力、影響力。
(二)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網絡陣地建設
帶有鮮明時代特征的高校思政教育網絡陣地是時代產物,給高校思政工作帶來機遇與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樣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是新任務、新時期、新形勢下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總要求”。網絡虛擬世界愈發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要陣地之一,只要運用得當,社交媒體的輿論正面引導作用,其效用遠高于翻閱書本、抄寫讀畫,應當在建設和用好網絡學習平臺上下功夫,堅決抵制一切模棱兩可、推波助瀾的行為。
(三)用優秀影視作品引導大學生的成長
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好做是普遍共識,新時代的青年有個性、有思想,善于挑戰突破,注重開拓創新,同時伴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發展,給高校思政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推動思政教育改革創新。例如中央黨校大有影視中心依托中央黨校獨特內容資源,順應讀屏時代融媒體發展趨勢,發揮影視作品在大眾傳播中的廣泛性,以此來帶動主流媒體宣傳推廣。近期,部分優秀影視作品在學生群體中談論熱度極高。例如有學生表示《覺醒年代》將原本只是歷史書本上冰冷的幾行文字重現在了大家面前。從前對那些革命先行者只知其一,電視劇使得這些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靈動。近年來幾部主旋律影視作品也是引發劇烈討論,《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紅海行動》等再現了中國從磨難中走來,在希望中繼續前行。在高校課堂可以開設電影賞析課、影評短會等,這是一種極富趣味性的教育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思政獲得感。但是對影視作品創作提出了極高要求,特別是以階段性史實為背景的作品,歷史劇創作一定要堅持“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原則。一方面呼吁更多優秀影視作品誕生,另一面對已存在的優秀影視作品要善于運用,讓其走進課堂。
總結:
將當代社會思潮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問題為大學生們講通、講透,化解大學生對當代社會思潮本身的困惑,有助于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中真正落實立德樹人艱巨任務,同時任何失誤都具備兩面性,將部分社會思潮充分利用進行反向宣傳,實為生動的思政素材,可提升學生思政獲得感。
本文系貴州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專項: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科學研判、防范化解多元社會思潮路徑及意義探析(編號:XJSZ20210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