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燦
【摘要】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學習過程中很難集中精神,所以課堂教學效率難以得到保障。鑒于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興趣,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對吸引學生注意力有很好地幫助。對此,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為切入點,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教學方法;小學教學;課堂效率
引言: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階段,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有很好地幫助,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不僅能夠實現對有限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還能夠學生更好地在課堂上集中精力。所以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以及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效果的發展,通過基本學情調查的方式,深刻圍繞學生的興趣點,有針對性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特點分析
數學本身是一門集合了眾多抽象知識的學科,枯燥是小學課堂教學的一大特點,所以和其他學科的學習相比,數學學習的難度更大,學生想要掌握更多數學知識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與初高中數學不同的是,小學數學主要以基礎性學習為主,一般不會涉及到比較深奧的計算。不過對處于身心發展初級階段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在課堂的精力很容易分散,不過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都比較強,尤其是對許多新鮮事物有十分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對教師來說,應當重視將更多豐富的教學元素融入到課堂當中,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們在良好的學習情境當中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通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做好鋪墊工作。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自主意識缺失
在小學數學微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長期都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對于教師言聽計從,同時對教師有非常強烈的依賴性。長期處于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學生將逐漸缺失自主意識,也就難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未來成長有一定負面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干預性較強,雖然對于知識講解比較詳細,解題過程中會詳細給學生講解每一項步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普遍缺乏自主思考的時間,長期下來學生在思想上可能會產生惰性,在后續學習中遇到難題不愿意自主去解決,在這樣的情況下非常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教學方式單一
在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展,仍然存在比較普遍的“填鴨式”現象,教師習慣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并且給學生設計的習題難度一般較高,長期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打擊,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產生一些消極的心理。所以教師在后續教學中想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重視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確保學生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在面對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習能力較差,教師一般采用口述的方法進行授課。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許多教師都需要消耗超過三十分鐘的時間用于授課,主要圍繞教材知識點進行講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多數學生的注意力會分散,想要讓所有學生都認真聽教師授課有很大的難度。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特點應當重視體現在目標預設化、內容生活化、探究合作化、思維個性化等方面,所以針對以上一些情況,本文主要結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有效分析一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措施與方法,希望可以為廣大數學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指導。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分析
(一)以調動學生的興趣為起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研究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當前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意識,認識到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興趣調動的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許多教師通過實踐證明了,諸如圖片、視頻、音頻等能夠直接對學生造成視聽覺沖擊的教學方法有著強大應用價值。所以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教師需要精心進行設計,靈活地將教學中的內容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現出來[2]。同時教師還需要多舉辦實踐活動、競賽活動,并將各種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元素帶入到課堂當中,通過在課堂上不斷融入新鮮元素的方式,讓學生持續對學習保持高昂的情緒,從而為后續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加強對教材內容的研究,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仍然以傳授教材知識為主,同時教材也是授課的主要依據。所以對教師來說加強對教材內容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結合下節課需要傳授的知識,借助互聯網廣泛搜集數學資源,靈活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比如在學習“認識鐘表”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展開調查,了解到學生對鐘表的認識情況,并有針對性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容。如果大多數學生對鐘表的認識比較模糊,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一個搜集生活中鐘表的任務,并讓學生將鐘表帶到課堂中。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們講解完教材內容后,需要讓學生們拿出鐘表自行進行操作。比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一組時間,讓學生自主調節鐘表至指定位置。實踐操作活動也可以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五人一組的小組,并在黑板上寫出五個時間,并向學生們講解競賽活動的規則:通過討論的方式分配任務,分別將黑板上對應的時間設置出來,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得最終勝利[1]。這種競賽的方式,可以有效活躍課堂的氛圍,對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能力有很好地幫助,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認識鐘表”相關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該部分知識。
(三)重視教學情境創設,實現因材施教目標
小學數學教學比如清楚地認識到,創設教學情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作用。這是一種任何一門學科、任何階段學習都不容忽視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便于學生直觀了解到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中向學生們講解一些比較復雜的計量單位時,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掌握和鞏固這些知識。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換算”的時候,不少學生無法有效區分mm、cm、dm和m,所以教師就可以廣泛搜集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物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這些物品進行測量,如石頭、樹葉等。將這些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帶入到課堂當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測量的方式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同時對學生的興趣也有很好地調動作用。教師也可以利用少量時間帶領學生們到操場上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們對操場上的物品進行測量,如樹與樹之間的距離、乒乓臺的高度、操場的寬度等,讓學生們通過合作測量的方式將對應物品的準確長度記錄下來,進一步對學生的知識進行鞏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當適當給予學生引導,糾正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錯誤步驟、觀念,讓學生們在反復練習實踐的過程中真正掌握“長度單位換算”甚至是“長度測量”相關知識[3]。同時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習慣、特點,所以想要有效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必須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做好學情調查,保證課前準備充分,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將每一位學生都更好地帶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才能夠拓寬課堂教學的深度。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掌握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能力,避免在長期采用單一教學方法的情況下對學生的興趣造成打擊,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對學生的未來學習有很好地幫助。
(四)靈活運用多媒體,構建高效課堂
在當前的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持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正視多媒體技術的重要價值,借助多媒體技術的便捷性、可復制性等特點,靈活設計學案、教案,將教材內容更加生動、豐富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憑借多媒體技術,能夠實現抽象知識的生動化、形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更容易理解復雜的數學知識。教師通過有效結合教材內容與多媒體課件的煩惱歌是,采用視頻、動畫等為學生們構建一個動靜結合的課堂,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有效調動效果。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必須充分重視多媒體技術優勢的發揮,實現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效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優勢,通過這種方式切實提高課堂的效率。
(五)靈活采用課堂激勵方式
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當主動對課堂評價方式進行改進,站在全面性的角度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所以對教師來說,必須具有獨特的眼光,充分運用激烈的手段,幫助學生建立在學習中的自信心,通過這種方式充分將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起來。采取有效的激烈措施,對強化學生自信心、增強課堂互動性、維護師生關系有很好地促進效果,教師應當綜合采用物質激勵、語言激勵、榜樣激勵等手段,有針對采取激勵措施。比如針對數學成績進步較大的學生,教師除了需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激勵外,還可以通過物質激勵的方式,起到對其他學生的榜樣激勵效果,如獎勵學生筆記本、鋼筆等,采用合理的激勵方式對學生的優異表現、優秀成績予以認可,確保學生在后續學習中有足夠的動力。
結語: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基于學情調查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結合不同教學內容、學生不同特點靈活選擇并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興趣為前提,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獲得更好的收獲,并在不斷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掌握豐富的知識運用經驗。
參考文獻:
[1]呂密.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19):102.
[2]吳昕怡.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家長,2021(03):81-82.
[3]蔡添益.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當代家庭教育,2020(32):90-91.
[4]李桃.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科技資訊,2020,18(1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