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磊
摘 要:地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科學的學科,到處都蘊藏著地理知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更多的教育學者都把研究重點放在教學方式的創新上,其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讓課堂變得高效,讓學生的收獲越來越多,能力提升越來越迅速。因此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讓學生能夠將地理學知識學習得更加扎實,并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應用策略
生活化教學就是要打破實際生活與學科知識之間的界限,讓學生以生活經驗為輔助手段,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慢慢具備初中地理學科素養,讓教師在生活化教學方法中有更多的心得,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所以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將生活話教學融入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一、采用貼近生活實際的導入方式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所學習的科目較多,時間比較緊張,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調整學習狀態,進入地理學科的學習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課前導入的環節,為了充分發揮導入環節的價值,就要采取貼近生活實際的導入方式。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地消除對于新課程內容的抵觸情感,對于新課程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多變的天氣》時,就可以用從生活實際出發,以電視上每天播放的天氣預報為導入,天氣預報中所出現的特殊符號中代表著怎樣的含義,我國不同地區的氣溫差異等等,讓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地理知識其實就在身邊,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生活中的積累就能積極地和老師互動,那么通過貼近生活實際的引入就能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中,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深入到課堂之中[1]。
二、通過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在初中地理的學習階段,學生會接觸到許多地理學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主要以記憶類和理解類為主,為了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將書本中的地理學知識理解透徹。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都是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但是這種方式的教學效果有限,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思考和發展的機會,但是對于問題的質量需要嚴格把控,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問題來讓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的狀態。比如在地理學習中最常用到的工具就是溫度計和地球儀,那么教師在使用教具的過程中可以演示錯誤的使用方法,特意讀出錯讀的數值,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指出教師存在的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于常見工具的印象。那么教師就可以在此基礎上總結工具正確的使用方法,學生通過這一完整的教學環節所學習知識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也能更加透徹。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加強教學效果
為了提高初中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習的地理知識[2]。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學習的重點在于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學習和介紹,那么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得聽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播放影音、圖片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不同國家的地理環境特點,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保持較好的專注力,對于各個國家的地理風貌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另外,在學習八年級下冊《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時,可以通過圖片的形式展示出在干旱地區的人民是怎么生活的,從而更夠讓學生加強節約水資源的節約意識,讓學生從地理知識的學習引申到生活理念上。這也就是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最為直觀、最為生動的收獲。
四、通過生活化作業進行鞏固
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后及時鞏固所學習的內容,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也需要加入生活化元素,改變傳統的背誦型、抄寫型課后作業,因為布置課后作業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機械性的完成,而是要在鞏固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收獲,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地球的運動》時,為了加深學生對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組織探究小組,去找一找生活中存在的地球公轉與自轉的現象[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地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能夠讓學生足不出戶看到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地理風貌,感受不同地區國家的風土人情,而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在于將這些知識熟練地運用到生活實際之中,所以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意義就在于此,教師一定要將生活化教學方式融入到每一項教學環節中。
參考文獻:
[1] 邵麗敏,王曉妮.以“項目研究”引領“教學改革”, 乳山地理教學呈現“生命活力”[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19,0(9):87-87.
[2] 杜文遠.采取探究性教學,優化初中地理教學質量[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0(11):0096-0096.
[3] 馮麗香.汲生活之源,綻課堂之花——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8,0(4):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