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摘要: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教育的組成之一,是社會發(fā)展的關鍵元素。新時代新氣象,我國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認識到了體育對學生的重要性,認識到了體教融合的必要,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fā)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以五大融合助力體教融合落地生根。作為體育教師應當抓住這次機會,對體育教學工作積極改進,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推動體教融合發(fā)展。
關鍵詞:體教融合?小學體育?創(chuàng)新教學
體育學科在近些年素質教育的推行下越來越受關注,不管是社會地位還是教學地位,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體育教師開始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探究新型教學模式,以創(chuàng)新課堂為手段,鍛煉學生的體魄,讓學生能在體育課上自主鍛煉,發(fā)揮主體意識,保障學生能在體育課上學有所成。小學階段正處于學生的發(fā)展塑型階段,體育教師要為學生樹立體育理念,建立體育精神,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學生在體教融合的前提下,能夠大膽實踐,促進個人的成長,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體教融合的概念
體教融合提出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全面推動學生綜合型成長,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全面型人才,教育部提出體教融合的觀念以后,確實獲得了顯著成果。為了能夠讓體育教師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時有所依據,先要弄清楚體教融合的概念。所謂體教融合,就是指教師在開展教育的時候,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從體育活動中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促進心智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讓學生養(yǎng)成每日鍛煉的良好習慣,助力學生成為促進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體教融合的概念已經成功在各個學校中運行,體育教師為此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完成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體育人才的目標。為了貫徹落實體教融合概念,體育教師在教學當中,通常會運用訓練、教學和科研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全方位感受體育。教師將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相融合,通過教育部下發(fā)的《意見》提升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同時讓學校輔導體育教師的工作,將體育教育融入宏觀教育的管理體系中,教師通過宏觀觀察,找到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模式,以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作為出發(fā)點展開教學。
二、體教融合下的小學體育教學課堂創(chuàng)新策略
1.深化體育認知
為了能夠真正做到體教融合,首先要想學生深化他們對體育的認知,學生對體育認知越深刻,在實踐活動中就越積極。深化認知的有效課程是語文學科,語文能夠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思想,是思想傳播的有效途徑。因此體育教師要幾槍和語文教師的聯系,鼓勵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夠導入體育知識,同時體育教師在教學時,也要運用語文知識來引出體育教學。讓語文和體育相結合,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傳統思想,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觀念,深化學生對體育的認知。
比如教師可以向語文教師打聽,在語文教材中有哪篇課文和體育聯系較為緊密,通過對課文的認識,體育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引入語文課文,通過解釋課文的內涵,引導小學生理解體育的重要性。小學生的三觀還未養(yǎng)成,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文章,來強化學生對體育的認識,改變學生的觀念,促使學生體育精神的建立,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
2.開展游戲教學
小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上開展游戲教學,提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程度,增強學生的體質。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游戲活動,將游戲體現在學生的熱身、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以愉悅的心情參與到體育課堂中,在游戲中養(yǎng)成團結意識,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樹立團隊意識打下基礎。
比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適可觀察學生的情緒,當學生出現無聊、不耐煩、疲憊等情緒時,可以用游戲來振奮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熱情,提高課堂參與度。比如在體育運動前有熱身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開展“唱反調”游戲,當教師說出指令以后,學生要朝與之相反的指令做動作,教師說向上看,那學生就要向下看,教師說立正,學生就要轉身等等。以游戲來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調節(jié)情緒,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有趣。在比如開展跑步教學中,學生對于跑步這種枯燥的運動沒有興趣,覺得太累所以總是想偷懶。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開展接力賽跑游戲,讓學生能夠在緊張刺激的游戲環(huán)境下,完成體育訓練。
3.尊重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對于體育學習的能力有所不同,具有體質差異。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學生的情況來設計體育教學。對于體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在課上進行難度不是很大的基本運動,目的是幫助他們鍛煉身體,保證身體健康成長。對于體質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體育教學,保證學生的體質能得到提升。
比如開展分層教學,對于體質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讓這些學生在課堂做基本的體育訓練,比如跳遠、跑步、鴨子步、蛙跳等等,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于體質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比如田徑、足球、乒乓球等等,不僅鍛煉學生的體質,還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巧。根據個體差異進行教學,有利于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達到高效學習,完成體教融合的教育目標。除了根據體質進行分層教學,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將喜歡玩球類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喜歡跑步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等等,在教學中按照小組形式展開教學,按照學生的興趣分類,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體質水平,還能夠幫助學生發(fā)展自己的特長,促進學生能夠全方面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全面的體育型人才。
三、結束語
將體教融合的概念運用到體育教學中,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水平,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鍛煉的意識,在體育學習中養(yǎng)成堅韌的精神,發(fā)展學生的興趣特點,促進學生快樂成長,讓學生能夠從體育教學中獲得樂趣。
參考文獻
[1]張永一.創(chuàng)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2021(43):171.
[2]陳永倩,邵偉德.論小學視角下的“體教融合”的優(yōu)勢、困境與對策[J].體育教學,2021,41(05):26-28.
[3]李朝輝,虞飛.體教融合背景下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以小學階段體校人才培養(yǎng)為例[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0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