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良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2-026-02
摘? 要? 中職院校新教改政策不斷貫徹落實,推動了基礎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看到了傳統體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問題分析新時期中職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創新路線。
關鍵詞? 新時期? 中職學校? 體育教育改革
體育課程屬于中職學校的必修課程,通過體育教學為中職院校,培養更多的綜合性人才,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近些年來中職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因此體育教學也存在著被弱化、被異化的危機。為了能夠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把體育課堂教學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需要結合新的發展形勢,反思當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其中貫徹落實體育教育改革工作,滿足社會發展對于職業人才的要求。
一、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體制不夠完善
目前,國內教育事業發展受到了國外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影響,對于我國基礎體育事業的改革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1]。近些年來我國體育教育體系不斷出臺了相關的教學大綱,但是目前在體系建設當中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如監管體系、法律體系和協調管理體系不完善等情況?;A體育教育體制建設方面也存在不平衡的情況,如從地域角度來說,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條件好的區域擁有相對完善的體育教育體制建設,而經濟和教育比較落后的區域,其體育教育體制的建設也有較大缺陷。從現在的城鄉角度來說,隨著城鄉二元化結構的發展,導致教育也出現了二元化發展情況,城市內部基礎體育教育體制,建設相對來說比較完善和健全,并且師生都認識到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農村地區不僅不具備完善的基礎體育教育體制,同時對于體育課堂的開展也不夠重視。
(二)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
具備科學的觀念和思想是確保教育事業順利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想要促進體育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需要從思想入手加強意識創新。據調查顯示,傳統基礎體育事業發展中并沒有受到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的重視,只是單純把體育課程列為副科,影響了體育事業的創新進步,同時也影響了中職學校體育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效果。在調查中隨機抽取的某地區的69所學校,對這些學校師資團隊以及基礎體育課程開展效果進行了調查。據調查顯示,其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教師創新意識不足,教學手段掌握比較陳舊,并且教師的年齡比較高,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差,受到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創新教學大綱和貫徹落實新教改要求中的表現比較差。除此之外,這一部分學校的領導對于體育教育事業的創新重視不足,并沒有改變體育學科的邊緣地位。甚至有一部分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地區,體育基礎教育開展情況更加勢微,體育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體育課堂僅僅只是個擺設,即使是進行體育學習,也是放養式的教學模式,無法真正為學生的強身健體帶來幫助。
(三)體育教育環境單一枯燥
教育環境對于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具備優質的教育環境能夠確保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提升教育質量。反之如果教育缺少了基礎的教學環境,會對教育工作開展效果起到負面影響[2]。因此,營造出具有創新性的教育環境很有必要。近些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國內已經成功舉辦了各種體育奧運會項目,體育事業的發展帶動了人們對于體育的關注度,強化了體育運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力。環境的發展為體育事業的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此,就需要站在更廣的角度觀察基礎體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目前,中職學校體育教學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首先教育過于專制,教學管制方法過于嚴厲,在壓抑的環境中很難讓學生真正對體育運動感興趣,扼殺了體育課堂的參與積極性,影響了體育學習質量。另一方面,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考試評價范圍內并沒有包含體育知識和體能測試。在這種不完善的教學評價標準下,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忽視了基礎體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這是影響學校體育教育創新改革的主要因素。
二、新時期中職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創新途徑
(一)完善基礎體育教育體制機制
具備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教育體制機制是促進我國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A教育體制機制的完善程度和內容質量直接影響了新教學綱領的貫徹落實效果。因此,需要加強監管體制建設,確保新教育綱領的有序運行,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綱領中提出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積極完成階段性的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3]。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發現上級領導派發下來的教育綱領內容非常好,但是在現實貫徹落實的過程中卻跟預期的目標存在較大的偏差,很多新綱領當中的教育目標并沒有實現,因此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也沒有完成。這種工作結果會對基礎體育教育的創新發展會造成直接影響,并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阻礙。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關機制不夠健全,抑制了基礎體育教育的創新發展。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工作自覺性,能夠自覺貫徹落實新教育綱領的要求,形成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把監督管理機制的監督效用充分發揮出來,督促工作人員能夠自覺執行相關任務。只有里外合作,共同加強執行力度和監督力度,才能夠確保教育綱領的貫徹落實,實現中職體育教育目標。
(二)解放思想,創新發展
創新是工作開展的主要動力,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創新發展,我國社會、政治和經濟環境都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對于中職體育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中職學校需要具備創新發展思想,積極開拓思維,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擺脫傳統和落后思想的束縛[4]。目前,雖然我國中職學校體育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還難免受保守思想的束縛。這些保守思想觀念會給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阻礙,因此需要積極解放思想,實現教育的開拓創新,以保障中職體育事業的創新發展。中職學校實現體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學習其他學校先進的教學理念,推動改革工作的貫徹落實,并根據學校內部實際情況,實現教學創新。
在傳統發展模式下,體育教學理論課程占據了較多的時間。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了放養式教學模式,在簡單的學習相關運動知識之后就讓學生自由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實際上起不到任何鍛煉效果,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體育教學的時效性[5]。因此,需要積極加強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力度,科學合理地設計出體育教學計劃。要積極完善主教材、服教材制度建設,形成俱樂部模式下的體育教學制度等,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改善在傳統教學評價中的不足之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教師要注意中職體育教學評價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教學評價要公平、公正和公開。
(三)完善師資團隊建設
中職學校需要加強體育師資團隊的建設,并針對現有的體育教師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化教師的思想覺悟,引導教師能夠注重自主學習,利用自主學習強化個人教學水平[6]。中職院校要做好多元化培訓教育工作,采取半年培訓、一年培訓等制度,樹立起長遠培訓和短期培訓計劃,幫助提升體育教師的教育技術、教育管理以及教學實踐能力,確保體育教師能夠完全勝任中職體育教育事業創新工作。教師的培訓需要跟教師的考評、晉升和福利待遇相掛鉤,這樣能夠真正激發教師的參與積極性,提升培訓效果。
(四)加強資金的投入力度
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當中,一部分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條件影響,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缺少完善的教學設備,現有的教學技術也不夠先進。因此需要借助當地教育部門以及中職院校自己的力量,投入充足的資金來完善體育教育基礎建設。要為中職院校采購更加先進化的教學設備,并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提升課堂教學質量[7]。例如,在籃球以及足球運動學習當中,有很多專業術語學習,如果單純地進行理論講解,無法讓學生更加全面立體的理解。如在籃球當中的搶斷、助攻、3秒違例以及足球運動當中的部位、防守反擊等詞語,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設備應用,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和圖片,使其能夠對這些專業術語的學習有更深刻的理解,保障體育知識學習質量和效果。這些教學設備的完善都需要應用到足夠的資金,因此充足的資金是保證基礎建設工作開展主要條件,也是促進體育事業創新改革的有效保障。
(五)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創新
如果一部分中職院校并沒有條件采購完善的體育設施,則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模式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幫助學生在快樂學習當中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提升課堂教學質量[8]。教師需要具備創新教學觀念,了解中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特點,采取學生們喜歡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接受體育鍛煉。例如,在立定跳遠當中,需要學生做出收腿騰空的動作。如果單純進行動作練習很容易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出游戲化教學情境,如“大灰狼抓小白兔”,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白兔”逃跑必須要雙腿一起跳,“大灰狼”也要雙腿一起跳著追。這樣的游戲環境可以建立起輕松愉快的氛圍,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掌握動作要領。
三、結語
中職學校體育改革創新,需要從內外環境入手,了解社會創新,完善學校內部體育文化建設,實現體育教學改革創新,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馬博寧.新時期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文藝家,2019(09):219.
[2]周靜.新時期中職體育教學的創新與改革研究[J].山西青年,2018(22):204.
[3]張景青.新時期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9):37-38.
[4]周逖.關于新時期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創新與改革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04):102.
[5]崔安安.新時期中職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7(10):220.
[6]薛鈞.關于新時期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創新與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01):141-142.
[7]李志.關于新時期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創新與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4):30.
[8]趙忠娟.新時期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分析[J].赤子(下旬),2016(0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