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珍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的智能學習環境下,依托全新互聯網技術的平板類智慧課堂,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過程的動態數據分析,實現學生學情的數據化和思維的可視化,為小學數學課堂的精準教學提供條件。教師可以根據準確的數據分析了解每個學生,進而因材施教,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精準教學;智慧課堂
什么是精準教學?網絡上眾說紛紜。綜合起來闡述,就是借助信息技術和移動學習終端以及云平臺,通過分析跟蹤、記錄學生在學習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數據,幫助教師開展的差異性教學。我校是省級示范學校,在整體推進“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工程2.0”的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智慧課堂對傳統教學的巨大沖擊。我校的智慧課堂能保證學生每人都有一個移動學習終端(平板),里面安裝的“人人通空間”、教學助手和遜克縣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三位一體,可實現智慧學習環境下的所有學習。本文中,我以小學數學課作為切入點,以我校“人人通空間”平板智慧課堂為例,談一談如何利用平板課堂輔助教學的功能實現小學數學學科的精準教學。
一、課前開展教學前測促高效
教師開展教學前測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根據反饋更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先利用“人人通空間”,提前布置好課前預習,或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針對下節課知識點展開檢測,這樣在前一天就可以知道前測結果,然后經過仔細分析,把一些前測結果運用到第二天的課堂教學中,實現精準教學。
例如,學習《長方形的面積》一課,教師前測布置了選擇題:你認為長方形的面積大小與長方形的(? ? )有關?A.長;B.寬;C.長和寬。全班48人,選擇A答案10人,約占20.8%;B答案13人,約占27.1%;C答案25人,約占52.1%。從后臺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學生沒有學習過或者沒有認真預習過長方形面積的知識點。我還布置了一個問答題: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簡單敘述方法即可。教師在課前預習結果中查看學生的答案,有部分學生回答:“長方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長和寬有關,因為一行有幾個面積單位,即長方形的長度,就有幾行面積單位,即長方形的寬度,所以求面積可以直接長乘寬就行。”學生回答得非常準確,可以看出已經掌握了新課的知識并深刻理解算理。第二天,我把這個優秀的前測作業直接借助平板展示出來,并給予該生表揚和鼓勵。
再如,在《比和比例的整理與復習》一課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進行比和比例相關知識點的收集整理,整理成思維導圖或者知識點圖。課堂教學伊始,我把收集整理好的優秀預習作業圖片與評價量規同步上傳至屏幕,要求學生結合評價量表開展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并在平板公屏上針對展示的作業進行彈幕評論。多數學生都能準確說出展示作品的優缺點。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找到別人作業的優缺點,也能快速發現自己的不足,在自評和互評中提升學習能力。
二、課內注重學生差異促發展
評價一節課是否有效,不僅關系到教師教學的好壞,也關系到學生學習質量的優劣。在課堂上,如果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深度,思考有深度和廣度,數學思維品質就能得到有效鍛煉,數學核心素質就能得到提高。平板課堂里的分享資源功能使我們可以輕易地推送視頻、音頻、圖片、文檔等各種學習資源,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如果某個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問題,還可以直接在平板上求助,班級其他學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進行幫扶指導。
(一)“資源推送”巧幫忙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千差萬別。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無差別的輔導是浪費優秀生的時間,拓展知識的輔導對后進生來說無異于聽天書,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而平板課堂輕松解決了這個難題。在平板課堂中,給學生推送資源輕而易舉。當學生想挑戰新內容時,推送的拓展資源可以幫上忙;當學生思維打不開時,一個簡單的解題方法就是那止渴的楊梅。自主選擇的推送內容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升。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資源推送發揮了重要作用。中等生和學困生在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時遇到瓶頸,拼成的長方形與圓各部分有什么內在聯系找不到,計算圓面積的公式無法推導出來。我向這些學生推送了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動畫,生動的動畫演示將圓等分、拼組的過程展示得清清楚楚,學生懂得了拼成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圓相比,雖然形狀改變了,但面積沒變。求出的拼組后近似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的面積,近似長方形的長即圓的周長的一半1/2c(πr),近似長方形的寬也就是圓的半徑r,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計算圓面積的公式是S=πr2。優秀生在課前預習時就已經理解了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鑒于此,我為他們推送的資源變成了等分成若干份的圓形拼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后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發現,無論拼接什么圖形,S = πr2就是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把所有的知識融會貫通,學出了新高度。
(二)“數據分析”找差異
練習是數學課的重要環節。練習不能靠刷題以量取勝,要提高練習的質量重在精。平板課堂的練習設計比傳統課堂更有優越性。
在課堂練習中,借助統計數據不僅可以查看學生提交作業的先后順序,也可以了解已經完成作業和還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名單,有助于教師靈活掌控練習時間的長短。與此同時,分析提交的內容可以是選擇、判斷等客觀題,也可以是畫圖、計算等主觀題。與傳統課堂相比較,教師可以避免練習過程中多次在教室巡視,節約了大量時間。平板電腦的后臺數據能精準分析每道題的出錯人數、姓名及出錯率,并且指出錯題內容相對應的是哪一個知識點。借助這些數據,教師能快速做出取舍,對學生都會的知識不用講,對出錯多的重點講,對出錯少的單獨講,大大提升了課堂效率。
三、課外抓好反饋促提高
在“人人通空間”里,教師可以分配客觀題,如判斷題和多項選擇題,這些題目可以自動糾正,也可以布置填空、計算、應用題等主觀性作業。學生提交作業后能馬上看到得分,還可以查看錯誤題目的解析,實用性非常強。全體學生提交作業后系統會自動形成一個作業報告,對所有題目進行正確率統計。教師可以查看每一道題都有哪些人做對、哪些人出錯,并結合一些錯題來講解微課,也可以讓學生錄制視頻講解,審核合格后發布到空間內。學生可以當天及時學習、訂正,這比傳統課堂的次日講解更有時效性和實效性。
平板智慧課堂的另一個優勢是作業管理,把教師從作業訂正和多次復批做記錄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來,不用每次統計哪些學生作業未提交、哪些學生的錯題還需要訂正、哪些學生訂正后又錯了等等,方便教師及時跟蹤問題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給予指導。
四、平板智慧課堂的不足
雖然平板智慧課堂讓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現精準化,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畢竟“人人通空間”后臺呈現的數據是機械的, 我們要能發現數據背后暴露的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一道常規教學應用題,據統計85%的學生都正確,按照管理系統數據統計,這是一道優秀率很高的題目,教師可以一帶而過。但如果是一道最基本的題目呢?那15%的學生出錯,就預示著學生沒掌握,教師要特別重視,不能等閑視之,要找到原因消除出錯率。
“人人通空間”系統可以將各類型的題目統計數據一一呈現,我們有時能分辨是非,卻分不清好壞。如一道小數的加減法簡便計算題,沒有用簡便算法,只看答案可以顯示出結果正確,但學生的簡便計算過程才是重點。所以,不能只看結果,重點要看計算過程。有些時候,教師要對系統分析的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和再加工,只有這樣,才能從看似統一的數據中找到更多的教學價值。
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盡管把平板電腦智能應用于課堂教學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也存在局限性。平板智慧課堂學習作為一個有效的輔助認知工具,是為教學管理服務的,只有把它用得恰到好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而把平板智慧課堂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需要呈現的知識是復雜、抽象、多變的內容,可以選擇使用平板課堂;有時不需要使用平板設備時,可以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如認識鐘表、認識人民幣、師生間的感性交流等。智慧課堂與傳統教學相輔相成,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也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平板智慧課堂的發展還會有質的飛躍,我們的智慧教育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孫曙輝,劉邦奇.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教育信息,2015,(12).
[2]傅蔣,甘霖.實施精準教學,打造智慧課堂——基于精準數據分析的平板智慧課堂探索實踐[J].教育周刊,2019,(8).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