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越來越重要,英語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語言之一,文化意識培養則影響著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發展。高中英語教學是培養文化意識的重要途徑。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出使得教師進一步認識到了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較多問題。文章針對高中英語教學文化意識培養現狀,提出教學優化建議。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化意識;現狀;對策
一、 引言
文化包含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展、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思想價值觀等多方面內容,不同的文化環境孕育了不同的語言。同時,語言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承,可見,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隨著文化多元化發展,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語教學培養文化意識既利于新時代青少年學習外來文化,又利于學生發展文化思辨能力,積極繼承、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二、 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英語核心素養是新時代青少年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高中英語中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體現英語教育的文化立場。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交流因文化不同,在語言表達、交流方式、交際禮儀等方面存在差異。英語教學注重文化意識培養有助于學生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流,從而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通過英語了解西方文化,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強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第二,消除文化隔閡,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發現,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諺語、俗語在英語文章也十分常見,而英語中的一些俗語也可以運用熟悉的話語進行表達;第三,減少語言表達的失誤。受文化影響,不同國家的人有著不同的交際禮儀,語用習慣等。培養文化意識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在文化交流中一些注意事項,避免在交流中產生誤會,從而實現有效交流,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發展。
三、 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現狀分析
(一)教師自身文化教學能力不足
教師在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文化意識首先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出使得教師進一步認識到了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感受到部分教師文化教學能力存在不足。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文化意識培養教學理論儲備不足。傳統教學重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教授,對文化內容關注較少,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進行簡單講述,因此,教師自身對文化教學理論的學習較少;另一方面,教師自身文化常識儲備不足,文化底蘊薄弱。在英語課程中進行文化滲透,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文化內涵進行探究,同時,需要通過自身的知識儲備對教材中涉及的內容進行講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通過與教師交談可以了解到,部分教師會因自身教學水平,以及文化知識儲備不足而回避學生提出的關于文化的問題,減少課堂文化教學內容。
(二)學生自身文化學習意識薄弱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主觀意識對學習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受傳統教育觀念以及應試教育體系影響,部分高中生更加關注“分數”。因此,英語學習更加注重語言知識與技巧,對自身文化修養的重視程度較低。通過訪談學生了解到,部分學生認為在英語學習中融入文化是有趣的,并且自己想要了解豐富多彩的文化,但同時,學生也表示“成績”對升學十分重要,因此更希望能夠提升成績。可見,新課改背景下,傳統教育實現根深蒂固,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觀念。此外,針對學生當前文化意識水平進行調查可以了解到,超過70%的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程度為“有一點了解”,這充分說明學生文化認知水平亟待提高。而影響學生文化學習意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方法等。因此,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文化知識,提升文化意識。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單一化
教學內容是英語課堂的核心,教學方法是呈現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接受、理解教學內容的關鍵。然而,當前英語文化意識培養存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單一化的問題。從教學內容來看,英語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未能充分與社會生活聯系,學生對文化的學習局限于課本,未能深入社會現實進行探究,從而不能有效理解文化內涵。同時,教學輔助資源未能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未能多維度學習、了解文化,對文化的認識停留在淺層次。從教學方法來看,文化內容教學以講授為主,課堂上缺乏自主學習探討,也未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進行文化展示。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更應注重教學創新,既要豐富教學內容,又要革新教學方法,通過有效教學培養學生文化意識,促進其全面發展。
(四)學生文化素養評價體系缺失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中的關鍵一環,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英語教學注重教學評價改革,力圖通過科學評價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深化教學影響。目前,高中英語關于文化素養的評價體系尚不完善。從評價方法來看,書面測試仍是檢測學生文化水平的主要方式,單一的考查手段不僅不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真實水平,還影響了學習興趣的發展;從評價內容來看,教師在課堂評價中側重于對知識、技能的評價,關于語言交流習慣、交際禮儀等文化內容評價較少,不利于學生文化認知水平提升,從而影響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從評價主體來看,教師仍占據評價主體地位,學生參與評價的機會較少。并且由于英語文化活動舉辦相對較少,其他教師、家長等參與評價的機會也十分少,這就導致學生難以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影響文化素養培養。
四、 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實踐探索
(一)強化文化教學培訓,增強教師專業素養
新課改促進了教學理念的革新,但是部分教師對理念的踐行力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化意識的培養。高中英語教學強化文化意識培養首先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文化教學能力。首先,學校應發揮教師繼續教育作用,通過組織專家講座、教學研討會等教育活動搭建學習交流平臺,讓教師學習文化教學理論知識、教學實踐策略,切實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提升其文化意識培養意識。其次,結合新時代教學環境開展教學培訓,指導教師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課堂,提升課堂的開放性、交互性以及豐富性。例如,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庫搜集教學資源,制作微課、PPT課件等,將教材中涉及文化內容以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在課堂中,并通過資源整合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促使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知識。再次,學校應盡可能為教師提供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通過拓展教師的視野,提高對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視程度。并且外出交流學習有助于教師借鑒優秀學校教學經驗,對促進本校改革具有積極影響。最后,學校需要為教師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如圖書、網絡學習課程等,這樣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學習文化教學專業知識,從而提升專業素養,提升文化教學水平。
(二)營造文化體驗氛圍,提升學生學習意識
良好的環境對個體學習、理解文化知識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且學生親歷文化活動,體驗不同的文化有助于其陶冶情操、塑造文化品格。隨著知識的不斷豐富,經驗的積累,學生的文化底蘊不斷提升,學習意識也隨之提升,能夠主動了解不同的文化,探究文化內涵。從課堂教學來看,教師可以利用影視、圖片等資源創設學習情境,通過組織學生欣賞藝術作品感受文化。例如,在聽說課中,教師設計的主題為“李子柒的造夢人生”,李子柒的視頻在海外備受歡迎,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從“李子柒的造夢人生”這一主題出發,結合高考對學生英語能力考查的要求,設計了“聽、說、讀、寫、譯”五個情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李子柒的原創視頻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了解傳統文化。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拓展相關詞匯,擴大知識面,更能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喚起對生活的熱愛,對終身學習的渴望。從校園生活來看,教師應積極組織英語文化活動,例如成立英語話劇社,組織學生排練話劇,進行話劇表演。這一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閱讀到很多經典的英文作品,豐富其文化底蘊。此外,還可以組織英語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這些活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鍛煉其思辨能力,對學習能力提升有積極影響。
(三)注重教學多元化,提升英語教學有效性
教學多元化主要是指教學內容多元化以及教學方法多元化。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時代,高中生對互聯網并不陌生,能夠熟練運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并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了解世界。但是網絡環境中文化內容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文化中包含著色情、暴力等內容,嚴重影響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發展。教學內容多元化需要教師對文化進行篩選,將優秀文化融入課堂,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文化辨別能力,使其自覺抵御不良文化的誘惑。例如學習“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這部分內容時,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進行課堂導入。并以端午節為例,詳細地介紹了端午節的日期、傳說、慶祝活動或民俗等。而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介紹搜集的關于復活節、圣誕節等西方傳統節日的知識。此外,教師組織小組討論,要求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們重視傳統節日?如此一來,學生既能深入了解教材內容,又可以學習了解很多文化背景知識。而教學方法多元化,則可以提升教與學的效率。例如,在教學“Music”這一單元時,教師在課前組織學生進行小型的社會調查,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不同人的音樂喜好,了解音樂文化。課堂教學中,運用音頻、視頻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感受藝術。此外,教師還應注重采用思維導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組織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文化素養培養。
(四)創新文化意識評價方法,促進全面發展
文化意識評價對文化意識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促進文化意識培養在英語教學中落地,必須創新、完善評價體系。考試是傳統教學考查方式,文化意識評價應在以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例如,對評價內容進行創新。書面測試中應以選擇題、填空題、翻譯題等形式考查學生對基本文化知識的掌握。同時,教師還應在題目中滲透文化,如地理環境、歷史發展、文化習俗、文學作品多方面內容,從而考慮學生的文化認知水平。再如對評價方法進行創新,上述提高考試是傳統評價體系中主要方式,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英語知識競賽,以競賽檢測學生文化知識儲備,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完善評價主體。以話劇表演活動為例,教師邀請學校領導、各個學科教師、學生,以及家長觀看,并讓從中各選取一名代表對表演的話劇進行評價,讓學生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明確日后學習目標,從而促進全面發展。
五、 結語
綜上所述,人文性是語言學科的顯著特征,高中英語教學不應過度關注工具性,忽視人文性。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不可避免,跨文化交流能力更是個體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培養文化意識對個體發展以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必須基于時代發展以及個體發展需求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董合華.文化意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培養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8(8):45.
[2]張烽火.關于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的嘗試[J].記者觀察:中,2018(11):160.
[3]徐基望.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8(5):69.
作者簡介:
潘洪雄,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平潭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