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選材技巧,并合理選擇、運用素材,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基于此,文章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踐出發,從材料的特點分析選材的技巧,即選擇熟悉、真實、典型、積極、新穎的材料;然后結合作文教學分析培養學生選材能力的策略,即強化學生對材料的感受,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鑒別材料,提高對材料的選擇能力;指導學生主動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指導學生積累素材,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選材技巧;教學指導
一、 引言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促進終身發展的重要途徑。選材是作文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所謂“三分技巧,七分選材”,沒有豐富新穎的材料,文章創作往往無從下手,或者陷入陳詞濫調的困境。根據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觀察和研究發現,部分學生作文質量不高,其中的關鍵原因在于選材不合理,例如材料老套、缺乏吸引力;材料多而雜,不夠典型;材料東拼西湊,存在抄襲的問題等等。針對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要學會如何正確掌握材料,提升自身選材和寫作能力,讓學生通過有效選材創作出高品質的作文。
二、 作文教學選材技巧
(一)選擇熟悉的材料
小學階段語文作文的主題通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十分貼近,因此,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選擇材料,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第一條選材技巧。讓學生根據自己所熟悉的題材進行寫作,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創作出質優的作品,又能夠強化寫作思路,使作文有模有樣。如果選取的材料是學生非常熟悉的,那么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會得心應手。有一部分學生誤以為寫作的材料越新奇越好,還有一部分學生放棄自己所熟悉的材料,但最終的寫作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所以在生活中選取熟悉的寫作材料,比較容易寫出較為優秀的作品。同時我們也應知道,對材料越熟悉,那么寫作時脈絡就越清楚,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好地運用材料去寫出流暢的作文。熟悉的材料能夠縮短學生思考的時間。一些小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為了標新立異,經常會選擇一些生僻、奇特的材料,這些材料雖然能夠讓自己的作文與他人區別開來,但是,放棄自己熟悉的東西不寫而去選擇不熟悉的材料,這樣無疑是舍近求遠,同時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材料的過程中,首先要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例如身邊的人、事、景觀等等,都可以納入選材范圍。這些熟悉的內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從熟悉的內容中形成更加真摯的情感,讓寫作內容更具吸引力。
(二)選擇真實的材料
真實的材料意味著學生進行寫作所選取的材料是來源于生活中的,是學生自身所經歷所感受到的。藝術來源于生活,要想將一篇創作型文章寫好,觀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十分重要,選材具有真實可靠性也十分重要。當我們在進行創作時選取的寫作題材來源于生活,不但能夠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還能夠增強讀者的共鳴。寫作的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就是要表達真情實感,只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自己,引起他人的共鳴。文學作品的真情實感往往來源于真實的材料。在小學階段,一些學生的作文存在胡編亂造、生搬硬套的問題,其關鍵就是缺乏對真實材料的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針對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從兩個方面指導學生的選材技巧:
第一,指導學生從“客觀真實”的方面進行選擇和創作,即學生在進行文章的寫作時,要根據寫作題材的客觀真實性進行描寫。例如來源于真實的生活、真實的自然。第二,指導學生從“藝術真實”的角度進行選材,即文章要在事實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發散和聯想,體現文章的文學藝術價值。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選材的技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文章情感充沛飽滿,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感染力。
(三)選擇典型的材料
所謂典型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這些材料本身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同時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某一類人、某一種現象或者某一種情境等等。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材料,作者在創作中通常會達到“以一斑窺全豹”的效果,提升文章的深度。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發現一些學生對材料的選擇沒有頭緒,經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找不到能夠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典型材料,導致文章內容單調,情感蒼白。針對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指導中,教師指導學生遵循典型性的原則,在眾多可用的材料中進行精挑細選,選擇那些具有高度概括性和代表性的材料,將典型材料與文章的主旨相結合,分析材料在展現文章主旨過程中的作用,實現對材料的合理應用。
(四)選擇積極的材料
所謂“文由心生,境由心造”,學生創作出來的文章能夠反映出學生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正確的觀點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還可以引導學生選取有意義的寫作材料,這里指的有意義,就是那些能給人啟示或提供經驗教訓的寫作材料,因為能夠給學生帶來啟發或提供經驗的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更加積極。而積極的文學作品是優秀文章所必須具備的。就算是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教師所倡導的文學創作也應當是讓學生通過文章深刻地反映出社會內容和我們所處時代的精神品質。小學生正處于情感價值培養、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引導學生看到生活的正面,讓學生感受正能量,既可以讓學生創作出內容健康向上的作文,也可以涵養學生的品格,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通過對一些小學生作文的分析,學生選擇的材料比較片面,情感的表達偏激,更多的是抱怨和發泄,缺乏自我思考和感情升華。針對此,教師應指導學生選擇那些積極向上、能夠傳遞正能量的材料。當然,這并不是說不能選擇社會生活中的一些負面新聞作為材料,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利用這些材料,將寫作的重點放在自我反思和解決問題之上,而不是簡單地發泄情緒。正確選材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留意和觀察身邊正能量的事件和人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深度。
(五)選擇新穎的材料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經常會有這種感覺:“一些作文題目經常寫,已經沒有新鮮感了。選擇相似或相同的主題,反反復復進行寫作,會使人感到疲憊,自己寫的時候缺乏激情,更不要提吸引他人了。”在作文選材中,有些材料人人皆知,而用雷同的材料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在選材過程中作者應把握新穎性的原則,即盡量避開別人容易想到或得到的材料,盡量選取與眾不同的材料內容。當然,要想保持選材的新穎性并不容易,例如在“習作:我想對您說”的教學指導中,許多學生想要對爸爸媽媽說的話幾乎是一樣的,這說明學生在選材過程中陷入了“套路”,缺乏對材料的新穎性的考量。針對此,學生可以利用熟悉的材料,從新的角度表現主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語言表達既能夠真實自然,也能夠標新立異。
三、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選材能力
(一)強化學生對材料的感受,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活中處處都有寫作的材料,而學生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對生活的感受力,觀察、獲取生活中的各種材料。例如在“習作:即景”的寫作指導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房間,走進大自然,眼隨景動,心隨景動,開闊視野的同時,用敏感的目光、細膩的情感思考美景帶給人心靈的震撼和感動。這樣才能從大自然中獲取豐富的材料,編織情景融合的紐帶,并通過整合、遷移、聯想融入寫作之中,讓作文內容真實而具有感染力。
(二)引導學生鑒別材料,提高對材料的選擇能力
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中,教師應要求學生作文內容詳略得當、中心突出、主次分明、結構緊湊。而要想達到這一要求,就需要對材料進行合理的甄別和運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理性對待各種類型的材料,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完成材料的篩選:第一,選擇能夠突出主題的材料,對最能夠表現文章中心的、最能打動人的材料加以保留;第二,對有關的材料要適當保留,這些材料與文章主題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合理利用能夠讓文章情感更加豐富,能夠使文章內涵更加飽滿,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共鳴;第三,學會去掉與內容無關的寫作素材,不論素材的辭藻有多華麗,都應該學會“去其糟粕”,在篩選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取舍,這樣才能保證材料內容集中體現文章主旨,提高作文的表現力。
(三)指導學生主動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閱讀是積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需要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為首要任務。教師要把握課堂教學機會,根據課程標準要求,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形成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課的閱讀指導中,教師對經典名著片段進行講解,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根據文章情節進行表演,還能夠根據自身的感悟來進行不同角色的演出和詮釋,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印象,還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感悟。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設計朗讀比賽,通過競爭的方式,讓學生主動進行閱讀。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朗誦比賽來刺激學生進行主動閱讀。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閱讀中注入更多的情感,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此外,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閱讀品質,告誡學生閱讀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讀寫結合的指導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制訂計劃,并按照制訂好的計劃循序漸進,即便是遇到困難也應該堅持,保持認真刻苦的態度,同時根據閱讀的積累實現寫作遷移。這樣才能激發閱讀的主動性,將閱讀行為轉化為一種習慣,并提升作文選材的能力。
(四)指導學生積累素材,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
一個優秀的創作者的腦海中一定有很多寫作素材,對每個素材都十分熟悉,需要時能夠任意取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發現學生在拿到題目后一籌莫展、苦思冥想,最后交出的作文依然言語蒼白、讀之無味。這主要是因為學生頭腦中的材料積累不足,難以在作文題目的刺激下實現對材料的“鏈接”。針對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記錄、積累寫作材料的習慣。例如,留心觀察自己熟悉的生活,記錄自己在閱讀中的所思所想,關注一切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等等。這樣才能在腦海中搭建起素材庫,為寫作提供材料。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材料是作文的血肉,要想讓作文寫得更加豐滿充實,作者需要精心選擇熟悉、真實、典型、積極、新穎的材料。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學生選材技巧的培養,設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養成觀察、積累身邊素材的習慣,幫助學生掌握運用材料創作文章的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梅琳琳.作文教學中的支架式寫作方法[J].文學教育,2021(8):140-141.
[2]趙萬文.習作選材指導單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9(29):51-53.
作者簡介:張星輝,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通渭縣文廟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