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生為本是素質教學改革的重要特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生本課堂的實質,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培養過程中強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文章以數學學科為例,分析核心素養背景下數學生本課堂的構建思路與模式,為生本課堂構建提供思路。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生本課堂;構建策略
一、 引言
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生本課堂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生本教學的理念,積極開展生本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促進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落地并實現知識的有效內化。生本課堂教學可以以“個人先學、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點撥、課后復習”為基本流程,在具體實踐中將數學學科與學生學習規律進行合理的整合構建。
二、 個人先學,實現預習
預習是小學數學生本課堂構建的第一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自學并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自學資源,實現自學有效指導的教育目標。個人自學預習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生自主預習方面要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預習并養成良好預習習慣。以《多邊形面積》第一課時為例,在課前教師可以先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自學視頻資料提供給學生,視頻資料包括三個:
1. 剪下一個三角形平移;
2. 剪下一個梯形平移;
3. 具體案例分析。前兩個視頻中都詳細解釋了平移的思路、平移的過程、平移過程中底和高以及長和寬的關系,第三個視頻則是以一個底為6厘米、高為5厘米的平行四邊形為例將其平移轉化為長方形。在轉化的過程中強調了:轉化后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以及公式的推導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完成了平行四邊形公式的學習和邏輯梳理。預習視頻資料的提供符合小學生自學的需求,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模板。除視頻以外,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任務清單,里面包括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底和高與長和寬的關系,如何求平行四邊形面積例題等。通過任務書,學生可以評估自身預習中存在的不足并通過具體案例的應用完成公式的初步學習和解題,夯實學生數學學習基礎,為后續課堂學習提供必要條件??傊?,個人先學是生本課堂構建的基礎條件,也是小學生數學知識、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個人先學的設計和教學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完成數學預習工作并讓學生通過預習初步建立對數學知識的了解、數學概念的認識、數學邏輯的培養,從數學主動性和發展性角度提升個人能力。
三、 小組交流,拓展知識
小組交流是實現知識拓展,交流學習成果的有效方式,也是課堂數學學習參與積極性、生本課堂構建的基礎。小組交流的具體內容要進行必要的設定,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問題的討論,在問題分析、研討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和方法。以《梯形面積》一課為例,梯形的公式與前兩個公式的學習有所區別,在推導過程中有一定難度且有多種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中討論,如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討論了:
1. 將1個梯形分為1個長方形和2個三角形;
2. 將1個梯形分成1個平行四邊形和1個三角形;
3. 將2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接形成1個平行四邊形。三種方案讓學生逐一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分析哪種方案最合理,哪種方案計算更簡單。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逐漸推理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同時了解前兩種思路與現有的公式相比有哪些不足。小組討論是學生知識拓展的重要方式,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在組內可以暢所欲言,在交流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思路,如前兩種梯形面積的計算邏輯雖然沒有第三種的計算快,但也為梯形計算提供了一些思路,在后續的多邊形面積計算中可以讓學生形成多種計算思維,找出最快的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多邊形面積的計算能力。知識遷移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適當進行引導并加強知識拓展工作,不斷幫助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目標,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此外課堂小組數學學習過程中容易因討論聲音嘈雜而引起個別小組產生開小差聊閑天的情況,教師要加強課堂巡視,引導小組成員在組內進行合理分工,設置小組長進行統一指導,確保小組討論的質量和有序性??傊〗M合作模式是生本課堂構建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生本課堂教學的實質,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的任務并引導學生有序參與課堂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自身能力并實現有效交流的教學目標,實現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指導。
四、 全班交流,組際討論
全班交流、組際討論是提升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全班交流的組織工作,在小組討論基礎上鼓勵學生組際間的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在合作中完成數學學習的任務,強化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組際合作與討論對學生能力提升非常重要,也是生本課堂構建的重要方式,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尋找組際合作的思路,調動學生有效參與。以《多邊圖形的面積》一課為例,多邊圖形主要是指四條邊以上的不規則圖形,在計算其面積時學生絕大部分都會提到割補法進行計算,也符合學生的基本學情,但是割補法如何應用則是小組討論的重點。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多個例題,包括不規則的草坪(五邊形)等進行指導,先讓小學生分組討論得出計算答案和邏輯,然后再開展組際間討論,形成全班交流的格局。全班交流的主要目的需要教師進行設定:
1. 要根據原有圖形的特點進行思考;
2. 要利用已知的條件計算簡單圖形的面積;
3.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割補?;谶@三點原則,教師在引導全班學生討論時要鼓勵不同小組之間的交流:如A小組對教師提供的不規則五邊形的草坪提出可以從中心點出發到各個頂點畫出不同的三角形分別計算;B小組提出可以將其從一個頂點到其他頂點分別畫線形成多個三角形;C小組則強調可以畫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每個小組的意見都有所不同,那么如何對比則可以讓學生自己說出計算邏輯,展示計算過程后由全班學生共同討論,圍繞作圖簡易程度、計算簡易程度、模型簡易程度等分別進行討論,最終完成內容的學習任務??傊嘤懻摗⒔M際間合作是小學生生本課題教學的主要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討論的點并引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對比、分析,最終得出課堂討論的主要成果。組際合作對學生能力提升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組際合作的優勢,積極開展教學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完成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強化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實現有效指導的教育目標,初步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五、 教師點評,總結提升
教師點評是生本課堂提升的重要策略。教師在學生討論、研討的基礎上對學生學習的成果進行點評,找出其中不足,指出并肯定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力,從而利用階段性總結的方式確保教師對整個課堂的有效指導,確保學生課堂效率的有效提升。以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為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統計圖的解讀是教學的關鍵,教材中提供了多個習題,如“五年級一班同學1分鐘跳繩測試登記情況統計圖”。在統計圖中可以看到優秀有男生2人女生8人,良好有男生10人女生9人,在及格和不合格也有對應的男女生比例,屬于復式條形統計圖。在解讀統計圖時教師要讓學生觀察統計圖中的主要信息,如統計圖的橫、縱坐標分別表示的是什么指標?圖中什么顏色代表男生、什么顏色代表女生,一共有幾個等級?具體人數分別是多少?通過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學會統計圖的解讀,同時在統計圖解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引導學生將其改制成統計表,實現知識的活學活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統計圖的分析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同時教師點評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并給出具體的思路如統計圖如何分析、如何提取關鍵數據、數據表格如何尋找并找到基本數據等,從而實現對整個課堂的有效引領。教師的點評起到了總結提升的目的,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學生討論完成了知識學習,而教師的指導側重于素養的培養,包括探究意識培養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學習能力,最終實現有效指導的教育發展目標。
六、 課后復習,查漏補缺
課后復習是生本課堂的必要延伸。在課后復習階段教師應為學生準備思維導圖等內容,引導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圍繞知識體系進行構建,在復習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查漏補缺,最終完成學生學習提升的目標。課后復習要擺脫以作業為主的方式,使其轉為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數學邏輯為主,在復習的過程中積極構建起數學知識體系,實現知識的查漏補缺。課后復習是學生查漏補缺的有效方式,常規的思路是通過大量習題的方式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并幫助學生找到漏洞,但效率整體比較低也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構建生本課堂理念下,課后復習的查漏補缺以學生自主為主,體現了教學的靈活性。如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涉及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還有不規則的多邊形面積計算,內容眾多。在課后復習階段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學生復習的內容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可以看到多邊形面積計算的邏輯,并對計算的公式等進行學習和記憶。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查漏補缺除了提供思維導圖以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典型例題,例題以知識輔導為主,每一個例題對應一個知識點,如多邊形面積計算中可以用幾個典型例題來對應幾種圖形的計算,對應幾個公式,包括公式及其變式,通過例題解析的過程讓學生了解計算邏輯并提升學生的計算水平??偠灾?,課后復習是查漏補缺的有效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照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知識優化和調整,結合具體例題分析知識點,圍繞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從而快速實現知識點的整合,鞏固和發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課后復習的指導需要教師遵循小學生的發展規律,在指導過程中強化學生知識邏輯和意識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自身能力,最終實現有效指導的教育目標。教師在課后復習方面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便利條件,注重知識拓展與延伸工作。
七、 結語
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構建需要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堅持自主、自覺為原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個人先學、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點撥、課后復習”的邏輯進行實踐,以此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并構建生本課堂。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教師·新探索”最新推出問題點燃課堂:學數學“生問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小學數學教師,2021(Z1):178.
[2]郁培林.構建促進學生高質量學習的“生本課堂”: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探索與經驗[J].教育科學論壇,2021(23):12-15.
[3]陳潔華.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本課堂的構建: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為例[J].新智慧,2020(18):99.
[4]郭曉東.立足生本課堂 提升數學能力:小學高年級數學“生本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J].新課程,2020(8):82-83.
[5]卞海燕.談新課改下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實施:以常態課《三角形的面積》的教學實錄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9(34):84-85.
[6]王永春.小學數學《生本學材》的理論研究與實驗展望(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革命[J].小學數學教育,2019(23):4-8.
作者簡介:姚甜,江蘇省宜興市,江蘇省宜興市高塍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