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比較綜合的學科,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思維開發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思維進行開發,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逐漸獲得科學思維,讓學生學會對自己接觸的實踐活動進行分析、綜合判斷和推理。文章從激發學生探索思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打造學生創新思維、開拓學生思維視野和培養學生應用思維等方面探討了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開發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思維開發;策略
一、 引言
思維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是學生對實踐活動的一種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認知過程,也是學生能夠更好理解科學、掌握科學學科學習技巧的重要方法,只有具備正確的科學思維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對科學的接觸才剛剛開始,培養學生具備科學思維,開發學生思維的情感層級、認知層級和意志層級,讓學生能夠對科學產生興趣,能夠愿意去探索、愿意去創新,愿意將思維變成一個有邏輯的事物,愿意將思考變成一個興趣,更愿意將自己對科學的認識運用到學習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二、 從教學內容出發,激發學生探索思維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與其天天去督促學生學習,不如從中選取學生喜歡的內容,激發出學生對于科學教學的探索欲望。教師在選取教學內容的時候,首先,選取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學習內容。這樣教師在教導的時候更加容易,學生學起來也更加感興趣,同時還能夠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索思維。其次,教師要選擇學生喜歡的內容。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選取一些具有趣味性,學起來會讓學生覺得開心的內容,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最后,教師要選取讓學生能夠操作,能夠參與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逐漸感覺到自己是教學的主角之一,對于科學教學有一種認同感,進而在腦海中產生探索的想法,形成探索思維。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植物的一生》教學中,教材講述了植物從發芽、長大、開花和結果等幾個小部分內容。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首先,從選取植物開始準備。教師要選擇一個學生身邊常見并且有條件去實驗的植物,最好是發芽、開花、結果的每一個過程都有,以方便學生近距離觀察和研究從而引起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其次,教師要選取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和植物相關的小故事或者小視頻作為教學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能夠覺得思考科學,去探索科學奧秘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觀察和探索的環節,讓學生想一想是不是每一個植物都會開花結果?這樣的植物有哪些?這些植物是通過什么來繁衍的?通過這些疑問讓學生愿意去探索,從而形成探索思維。
探索思維,是學生在學習探索中形成的思維,通過有趣的內容,讓學生產生想要進一步去學習的欲望和想法。
三、 從課堂教學出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有條理地去理解事物,能夠幫助學生從復雜的事物中逐漸找到輕重緩急排序規律。邏輯思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引導。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首先,要有意識地去加入邏輯思維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對邏輯思維有一定的理解。其次,教師要盡可能地讓教學顯得脈絡清楚,讓學生一聽就知道是上課的內容,從而對邏輯思維有更加直觀的理解,讓學生通過感受教師的課堂教學而逐漸明白思維邏輯需要通過哪些方面去培養。最后,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引導學生進入科學教學中,并愿意去學習有邏輯性的思考問題,從而獲得邏輯思維的訓練。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聲音的秘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一開始并不是直接講述與聲音相關的內容,而是先要向學生介紹整個單元的脈絡,讓學生對整個單元有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然后再逐一進行講解。教師在結束單元講解復習的時候,通過思維導圖等方式,逐一將單元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明白有邏輯的思維對于科學學習有著什么樣的幫助,激發出學生愿意形成邏輯思維的興趣。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抽出5到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就《聲音的產生》這一課進行邏輯訓練,讓學生為這個課整理出有關邏輯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學會邏輯性地分析和看待科學。
邏輯思維,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有邏輯地進行科學學習。教師要通過開展教學和進行邏輯訓練,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
四、 從教學方式出發,打造學生創新思維
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是要讓學生在面對科學的時候,能夠去思考、去創造,能夠用不同于常態的思維去分析和理解事物。教師從教學方式改變出發去打造學生創新思維的時候,首先,教師的教學方式本身要有創新,不能用以前的老辦法來對待學生,而是應該因地制宜地去設計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獲得新的感覺。其次,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拋棄“一言堂”,要把學生引導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思考,從而得出不一樣的結果。最后,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增加學生訓練和探究的時間,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創新。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一起協助制作教具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采用將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科學知識。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制作一個能夠運動的小車,在制作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為什么運動會有快慢之分的問題。怎么能夠讓小車行駛越來越快,從而讓學生去思考、去實踐、去創新。教師通過設立制作小組,讓四個學生各負其責,對小車制作進行研討,并且讓學生拿自己制作出來的小車做實驗,通過實驗對自己的小車進行改進。通過這種方式將學生融入教學中,讓學生自主思考,達到提升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啟發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回家后將物體運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寫出一個實踐活動總結,從而為學生創新思維搭建一個平臺。
創新思維,是學生在對科學了解的基礎上,對科學進行自主思考并拓展的過程。教師需要通過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中,形成自主創新的習慣。
五、 從教學方法出發,開拓學生思維視野
思維視野的開拓首先就是要讓學生不僅局限于自己的生活,而是能夠從自己生活出發,通過吸取更多社會經驗將自己的眼界打開,能夠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首先,教師可以使用多選擇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主動吸收科學營養。其次,教師也可以使用讀書指導法,通過指導學生去閱讀課本和科學書籍,讓學生能夠了解科學的奧妙。最后,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使用直觀演示法,給學生展示科學的奧妙,讓學生知道科學不僅來源于自己目前的生活,更存在于社會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教學中,教師從“力”的介紹著手但是絕對不局限于這一個方面,介紹力在生活中的運用。教師通過播放與力學有關的短視頻,讓學生看到“力”不僅僅是一個書本知識,更是能夠運用到各行各業中的實用知識。力學不僅涉及做題,更涉及解釋人為什么會在地球上行走,為什么車子能夠剎車,以及很多大型器械設計等。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讓學生看到科學的實用價值。教師開展“力”的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知識讓學生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讓學生能夠在科學教學中打開自己的思維眼界,開拓學生的思維視野。
思維視野,是學生從何種角度、何種方面去看待事物。視野的大小決定了學生看待事物的深度和廣度。教師要增加學生的思維廣度,讓學生看到更多的東西,也要讓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去看問題,獲得思維深度。
六、 從課后練習出發,培養學生的應用思維
科學思維的開發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學生能夠通過對科學學科的學習,獲得將科學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和思維。延伸學生應用思維,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將自己在課堂中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并逐漸養成“學以致用”的習慣。首先,教師要在課后練習中加大科學應用的比例,讓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被動地學會將科學應用到實踐中,逐漸培養出應用思維。其次,教師要在課后練習中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將科學應用到社會實踐中,逐漸培養出學生主動意識。最后,教師還可以將社會實踐加入課后練習中,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學習到的科學知識直接應用到社會實踐中,看到科學的實踐性。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奧秘》課后練習設計中,教師將組裝齒輪轉動裝置,研究它的傳動特點作為課后練習。教師在進行課后作業設置的時候,首先,讓學生根據材料,組裝齒輪轉動裝置,讓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動手能力,學會組裝比較復雜的裝置。其次,利用這一裝置,仔細觀察齒輪轉動的方向和速度。根據這一觀察結果形成比較詳細的觀察日記,然后形成自己對齒輪轉動特點的認識。讓學生能夠知道科學不僅是課堂上講解的內容,更是能夠也必須能夠應用到實踐中的一個學科,從而養成應用思維。
應用思維,是學生對科學的一種實踐和運用,是有意識地將自己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的一種思維,也是科學教學的最重要目的之一。
七、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選擇課堂教學內容的時候,不僅要從科學教育的角度出發,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更需要選取能夠激發學生探索思維的內容。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將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僅自己在教學中邏輯思路鮮明,也要注意引導學生跟上教學節奏。教師通過自身在教學方式上的創新,讓學生看到創新的魅力,然后將學生引入創新的模式中,與學生一起去創新,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和實踐中感受創新帶來的樂趣,從而打造學生創新思維。教師要在教學中嘗試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從受局限的小范圍中走出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達到開拓學生思維視野的目的。教師還要緊緊抓住課后練習這個環節,為學生創造更多應用的機會,讓學生看到科學對于實踐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思維,主動將科學應用于實際,并時刻思考科學創新的問題,從而發揮思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蘇燕云.新課程標準下小學科學教學中探究性思維的訓練[J].天津教育,2021(17):108-109.
[2]儲文菊.談思維導圖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對科學思維的催化作用[J].新智慧,2021(14):91-92.
[3]姚佳.深度學習,構建小學科學思維課堂[J].小學教學研究,2021(13):83-84,96.
[4]張芳.從問題思維軌跡中鍛煉思維能力:小學科學教學三個節點的設計[J].教育觀察,2021,10(11):96-98.
[5]李興榮.開拓小學科學教學,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J].新課程,2019(5):207.
[6]肖玲,黎慧娟,王淑芳.促進高階思維能力發展的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以小學科學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5(6):11-16,57.
作者簡介:張鑫峰,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曉莊學院濱河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