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的教學是教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小學生的教學不再是單純以教授知識為主要目的,而是轉向關注學生自身的能力發展狀況,強調學生的創新意識。文章主要思考當前教育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建立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進而對此做出策略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必要性
一、 引言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對人才技能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當前社會的數學教學不能單是知識的教學,應當進行不斷的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會帶來不一樣的收獲,更能夠在教育方面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選擇。
二、 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方式過于僵硬化,缺乏靈活性教學
小學數學是所謂的“入門式”教學,其自身也存在過于死板,過于理性化,過于老套的教學問題。加之,其過于強調理性思維,而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得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沒有擺脫陳舊的教學模式的束縛,一直在故步自封,固守“僵尸化”的模式。但是,新時代中,原有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被時代所淘汰,其存在也只是負隅頑抗。新時代的小學生所了解的世界比以前更為寬廣,其眼界更為高遠,其思維更為開放,而傳統的死板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代小學生發展的需要了。
(二)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過于嚴肅化,沒有活躍氣氛
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過于嚴肅化,過于死氣沉沉。不難發現,很多小學生對于數學課堂都提不起興趣,對于數學這門課程也沒有什么愛好,大多是被迫學習。嚴謹的數學教師,死板化的教學方式,嚴肅化的課堂氛圍,低效率的課堂教學,這一系列都是死循環,使得學生難以融入數學課堂,不能夠體會到數學所帶來的樂趣。倘若小學數學的課堂過于嚴肅化,就會使得小學生對數學課堂產生極為不好的印象,影響往后的數學學習,影響未來的綜合成績,也不符合全面發展的要求。而無休止地公式背誦,無休止地刷題,使得從課本上學到的知識無法實踐運用,也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和教學的目的,學生最終會失去學習欲望,放棄鉆研。
(三)教學成果檢驗形式化,“分數論”成為唯一標準
當前,中國的教育模式太過于死板化,小學教學過程中也難以避免這樣的問題。學業分數,是目前教育教學成果評判的唯一標準。因此,這種評判模式就使得很多學生為了各自想要得到的成績拼命向著提高分數去努力奮斗,不停地補課,不停地刷題,不停地奔波似乎成為現代教育的常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難以逃脫“分數論”的定律,特別武斷地以分數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優秀與否,是極其不全面的,也是極其不負責任的,這種評判方式不利于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同時,這種方式也助長了不良的教學風氣,影響教學效率。
三、 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鍛煉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創新意識的必要性
(一)是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的,是新時代的產物
培養小學生數學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在當前社會大發展、經濟大進步的時代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然落后,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舊的教學方式急需變革。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不再只是做題效率高,學習成績好了,而是更加強調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性,未來能夠為社會國家做出什么貢獻。過去僵硬化的教學模式,以學生成績的提高為教育教學的目的,最終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就失去了教育本來的目的和意義。當前的教育機制就是如此,特別需要做出一些改變、進行創新,不再以“分數論”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而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實踐能力為目標。
(二)是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是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
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很重要的。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是成為一個學習的機器,沒有感情,沒有能力,只會聽從安排不停刷題,成為教育機制弊端下的工具。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學校不再只是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了,家長不再只是重視分數的高低了,多元化發展,全面發展才是新時代的要求。在這種環境的刺激下,教育越來越追求學生的個人能力的發展,重在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優勢,而不是以成績論成敗了。創新,是時代的主題,是教育的要求,當然,學生更需要培養實踐能力,而不是“紙上談兵”,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三)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戰略性思考
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青年有發展,國家才有未來,青年有擔當,國家才有希望。注重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鍛煉是時代的選擇,是國家的思考,是未來的展望。在數學教育方面,應該對傳統的教育機制說“不”,創新教育體制,進行改革,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而不是死板教學。要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完善數學的教學評價機制,多樣化教學,多元化發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進行創新課程的教學,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做好學生能力培養的工作。
四、 提高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策略
(一)實事求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進行創新教學的引導
對于小學生的數學教育問題,需要實事求是,抓住關鍵,進行學生主體的教育分析。小學生具有不完全成熟性,心理和身體都需要發展,而傳統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存在很多問題,制約了學生的創新性發展。以上問題說明,在小學的數學教育過程中,應該實事求是,具體分析學生群體的特性,抓住其自身的好奇心理、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然后針對這種心理的不成熟進行教育方式的創新和變革,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在學生的創新性培養上多下功夫,也要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小學數學的現代化教學過程中,要破除陳舊的教育體制的限制,推陳出新,改變傳統的落后的教育機制,建立新的完善的教育體系。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不斷進行探索式教育。如學習“圖形”這一方面的知識時,要善于引導學生自由發揮,自主學習,自主探討,而不是依賴課本上的圖形和抽象的知識體系進行學習。應當從身邊的物體進行引導思考,探討某一常見物體的圖形,有哪些可以看出來,有哪些無法描繪,這些都需要學生自己回答,然后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畫圖形,進行學習延伸。
(二)促進師生的積極溝通,搭建平等溝通的交流平臺
師生交流是創新的關鍵,沒有交流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不能夠及時反饋學生的問題,就不能夠及時做出調整,這樣就會影響教學質量。人們所處的時代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不同,數學教學也是如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所有過的經歷不同,也就使得兩方之間的思維模式不同,認識問題的層次也會不同。如果不能夠及時交流,這些問題就無法解決。而為師生的平等交流提供一個平臺是很重要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對問題的交流與溝通,也能夠及時反饋問題,使得教師能夠進行教學計劃的變革,也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傳統的教學只是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講授,學生負責接收和背誦,沒有一個平等的平臺進行交流,使得教學成果不明顯。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面積”的知識內容時,傳統的公式記憶法教學是行不通的。通過不停地刷題進行鞏固,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是極為不正確的。應該在學習這一知識時,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去自我學習,教師應該積極與小學生進行對話,了解其思考問題的方式,進而幫助其改正自身所出現的錯誤,這樣才能夠為學生自我創新意識的培養進行方向引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根據學生的水平設計創新性任務,引發學生創新性思考
在小學數學的現代化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等待的過程。每個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水平都不同,每個學生也是不同的個體,存在著差異,所以需要教師綜合考慮,深刻思考,根據學生的階段水平設計具有創新性的任務要求,以新穎的問題來進行創新性引導。而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鍛煉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對遇到的數學問題進行深度的思考。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然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了,因其思想上的限制性,不能促進學生的創新發展,對學生的個人能力的培養也存在問題。為適應現代化的進步,人才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從數學入手,從實際出發。
在現代化的教育過程中,教學方式需要不斷地進步與創新,而不是原地踏步,故步自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亦應如此,要破除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建立新的適合時代發展的新方式,來符合新課改的總體要求。例如,在學習“小數”這一知識點時,不應該是依附于課本知識,將抽象的問題以僵硬化講解進行知識的傳授,需要進行改變和創新。可以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設計新穎性的問題進行引入,比如,“你所了解的小數是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會出現小數?”“你對小數有什么認識或看法?”,諸如此類。這些問題的設計是不同于以往的死板教學的,新穎化的問題引入能夠引發學生的創新性思考,鍛煉實踐能力。
(四)開展課程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教育改革中,需要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課本教學方式,引入實踐性的活動,通過不斷的引導與實際鍛煉,來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以往的教學過分追求“分數成功論”,而忽視了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全面性。現在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在乎學生的主體需求,不斷進行實踐性的創新探索,來實現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就像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再是課本式僵硬化教學了,而是要求教師注重課程能力的拓展。如,在面對“負數”的問題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合作,思考“負數”的相關問題,然后通過交流合作,進行相關內容的分享,最后鼓勵學生去自主解決問題。
五、 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再者,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革舊出新”,在教育改革下要不斷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理性看待問題,邏輯性思考問題。小學數學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故步自封不再是唯一的選擇,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教育變革,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是最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王慧.數學實踐活動對小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作用[J].小學生,2021(6):63-64.
[2]慈新蓮.基于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21(29):51-52.
[3]雷小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研究[J].學周刊,2021(8):7-8.
作者簡介:梁麗麗,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太平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