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珍
摘要:我國傳統教育理念主要是“灌輸式授課”,講解很多知識,但卻忽略了學生自身的想法,忽視了對“錯誤資源”的運用。本文就從這一角度出發,對高中數學課堂中有效利用學生錯誤資源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錯題資源;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學生錯誤資源是指,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因為對知識一知半解,而造成的錯誤認知,教師將學生的“錯誤”進行轉化和利用,從而促使學生分析“錯題”,將“錯誤”轉化為輔助學習的“利器”,使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來理解知識。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錯題資源的合理整合,正好可以滿足其發展要求,抓住“錯”的關鍵時機,找出問題的主要因素,進而用合理的形式解決問題并進行改進,使學生的數學課變得生動,可以成為鼓勵學生前進的動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收集整理錯誤題集中的相似點
錯題集也是一種教育資源,這種教育資源更有針對性。高中生在實際學習中容易漏掉“做錯的內容”,認為訂正就行,忽視了其作用。教師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讓學生真正了解自己真實的學習情況,首先要能夠合理地收集和整合“錯題集”。教師必須對學生在各個學習環節的試卷、各種練習的錯題進行分析,然后篩選出一些最典型的題型示例,這樣可以分析所有學生的問題,讓學生掌握更多相應的數學解題思維。
例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看到很多學生不熟悉集合的基本規律,容易忽視空集的存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這些領域的錯誤問題集進行合理的分析,然后結合實例,讓學生在典型的學習中解決這些領域的專業知識所造成的困惑。比如“已知集合A={x|x2-5x-14≤0},集合B={x|m+1<x<2m-1},若,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在分析這道題時,會有很多學生會忽略空集的存在。教師可以通過對這類情況的解讀,加強學生對空集的定義的理解,以確保他們能夠充分解決困難的同時考慮現有條件,以確保正確答案。
二、正確引導學生分析錯題資源
教師要特別注意錯題資源的整理,而不是認為整理錯題毫無意義。在很多高中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中,他們通常不會整理出錯誤的習題,只是覺得自己犯了錯誤,不會再出錯;也有部分同學了解錯題資源的必要性,卻沒有找到合適的錯題整理方法,并不能讓學生理解真正的含義。
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的引導,讓學生主動梳理日常學習中產生的錯題。學習數學知識,解答數學題目總是圍繞著讀題、拆題、答題、解題這四個步驟來進行,最終的目的是得出結果。而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任何一個步驟出現錯誤,都會導致結果的計算失誤。因此,不同的錯誤資源對應著不同的根源,教師在利用這些錯誤資源進行教學時,首先應當明晰錯誤的根源在哪里。在明晰錯誤根源后,需要引導學生對不同的錯誤進行分類,并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糾正錯誤、利用錯誤之前,這一個步驟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會讓后續的教學過程中,將錯誤資源的利用價值最大化。
例如,當教師幫助學生分析錯題集時,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讓有同樣問題的學生成立了學習小組,可以自由進行對錯題集的分析和探索。然后找到一個準確的思路來解決問題,避免下次遇到相同類別的習題時,還會繼續出現同樣的錯誤。很多同學遇到“已知點A(0,2)及橢圓x2/4+y2=1上任意一點P,求|PA|的最大值。”這種類似的習題時,在做題時會忽略題目中隱藏的條件。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習小組完成對這類題目的研究,讓學生參與到研究中來,讓他們做題時要時刻警惕“定義域”。除了了解表面,還必須尋找隱藏的類別,進而培養自己嚴格的好習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水平。
三、提高學生檢查答題的能力
在明確錯誤資源的類型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及時糾正,并進行總結。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教師要將錯誤資源的類型,易錯的程度以及解決的方案和后續的改進都一一做好引導。使學生在改正錯誤的題后,進行深入思考與分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一般來說,高中數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定義和基本知識,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錯題資源,發現錯題資源的使用價值,可以彌補不足之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水平便有了很大的提升。合理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錯誤,也是在警醒教育工作者要正確、理智地對待學生在學習中的錯誤,并巧妙地將錯誤化為資源,進而輔助教學。
參考文獻:
[1]嚴發銀.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課堂錯誤資源化問題與對策[J].名師在線,2020(6):48-49.
[2] 程光宇,柏銀花.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錯誤資源[J].新課程·下旬,2018(12):8.
[3] 劉慶方.高中數學錯誤資源的利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