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娟 屠興華
摘要:問題學生的轉(zhuǎn)化與教育,是班級管理中的一個永恒的話題,而且是教育工作中的一篇大文章。對他們的教育和轉(zhuǎn)化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豐富的教育智慧,對問題學生教育形式上追求多樣化,轉(zhuǎn)化方法上追求親情化。
關(guān)鍵詞:轉(zhuǎn)化;問題學生;策略
作為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tài),怎樣的方式,怎樣的策略來教育、引導呢?我想這就需要老師教育的智慧去感化學生冰封的內(nèi)心,讓他們體驗到行為矯正時的愉快與幸福,也能享受到成為一名優(yōu)秀學生的美妙滋味。
一、退一步,也許海闊天空
蘇霍姆林夫斯基曾說過:“請你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面對犯錯的學生,班主任要多一分愛心,多一分寬容。一般情況下,退往往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無奈的選擇,意味著妥協(xié)、屈服甚至放棄。但是面對這樣特殊性的學生時,退一步或許是一劑解決問題,轉(zhuǎn)化學生的良藥。
有一天下課,一男生在教室里大呼小叫,拉扯著喉嚨大聲喊道:“誰偷了我的兩塊陶泥?”他一邊喊,還一邊拉扯桌位旁的窗簾布,可能用力過猛,窗簾桿被拉了下來,窗簾布也灑落一地,在教室里的學生一臉茫然,兩個機靈的班干部馬上跑出教室來找老師。聽到班干部的報告后,我急忙趕到教室里,一邊招呼同學們靜下來,另一邊向幾位學生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我把小盧叫到辦公室,跟他進行了交流,可他并不認為自己錯,他說找不到陶泥,心里很不高興,媽媽說過有不良情緒可以發(fā)泄,所以就拉扯窗簾布來出氣。唉,正是又好氣又好笑。想到下午有節(jié)班隊課,這次學校沒有定主題,我靈機一動,打算開展一次“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的心理健康課,在課上我特地引導學生來談?wù)勆钪杏龅讲婚_心的事怎么辦?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后我讓小盧結(jié)合丟陶泥的事例也來說說怎么做更妥當,此時他已心平氣和,意識到剛才是自己太魯莽了,沒有調(diào)控好情緒,他向老師和同學們道歉,一場風波終于平息了。
二、巧一點,也許柳暗花明
蘇聯(lián)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如果缺少了教育機敏。無論他怎么研究教育理論,永遠也不會成為實際工作上的好教師。”教育的智慧是滋潤學生心田的甘露。在充滿個性的學生面前,教師應該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靈活機智對待每一個問題學生的狀況。
班上的小婷來自單親家庭,平時嬌生慣養(yǎng),讀六年級時以乘坐公交車要出示健康碼的借口,硬是纏著媽媽要買手機,媽媽實在拗不過她,給她買了一只價值2000元的手機,有一次課間,小婷拿著手機在同學面前炫耀上QQ玩游戲,班長向我來報告,我了解情況后,告訴她乘車要出示健康碼,可以用學校統(tǒng)一的證明卡代替。與此同時,我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希望能配合管理好手機,家長表示理解。可過不了兩周,小婷瞞著媽媽偷偷又把手機帶到學校,這一次我果斷采取措施,告訴家長親自來校拿取手機。大約兩周后,小婷媽媽來校拿回了手機,并向我表示歉意,原本想著滿足孩子這個愿望,希望孩子能夠聽話點,做作業(yè)自覺點,結(jié)果卻事與愿違。我給了小婷媽媽一些關(guān)于家庭教育的建議,小婷媽媽當即表示愿意回家去嘗試做一做。現(xiàn)在過去兩個多月了,我再也沒有發(fā)現(xiàn)小婷帶手機來校。
三、柔一點,也許潤物無聲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教師只有和學生有情與情的交融,心與心的互動,才能產(chǎn)生無法估量的教育力量。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用自己的柔情似水、善解人意來真正地觸動孩子。教師有時不需要嚴厲的斥責,也不用巧妙的設(shè)計,而是用教育的力量真正感化了他。這就是無招勝有招,潤物細無聲。
那是一個周日下午,學校為了美化校園,特意買了四顆橘子樹種在花壇里,那橘子樹的枝頭上掛著黃澄澄的橘子,讓人見了爽心悅目。可一眨眼工夫,我發(fā)現(xiàn)剛才還掛在枝頭的那幾個橘子不翼而飛了。我又氣又惱,追問來校打球的幾個五年級男生,他們告訴我是他們吃的,因為這幾個橘子看上去色澤鮮艷,便起了饞勁,所以他們就順手摘下來把它當作“肚中餐”了,從他們的語言和表情中,我體察到他們似乎認為摘吃橘子是小事一樁,不值得大驚小怪。當時,聽著他們滿不在乎地回答,真讓我哭笑不得。不過很快,我靜下心來想了想,犯小錯誤是免不了的,給犯錯誤的學生一個階梯,給幼小的心靈一絲保護,這是我們學校近來在研究的一個德育課題。于是,我沒有嚴厲地批評他們,也沒有通告家長并相應地扣除星級學生考核中的紀律分,而是耐心地告誡他們,這種行為是不當?shù)模皶r改正,并要求這幾個男生能將功補過,每人認養(yǎng)一棵橘子樹,以后能跟著學校管理花草的后勤老師一同給花草樹木澆澆水,自覺地做一個愛護花草樹木的宣傳員,這幾個男生快樂地接受了。
教育本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引導的藝術(shù)更來不得半點急躁,讓問題學生的每一次點滴進步,也是班主任的跨越大進步。只有班主任利用智慧,巧用策略,才能預約問題學生一個個的精彩故事,最終享受到?jīng)]有問題學生的曼妙滋味。
參考文獻:
[1]王富民.“問題學生”的表現(xiàn)及轉(zhuǎn)化策略[J].學周刊,2020(22):2.
[2]楊珊珊.例談問題學生的轉(zhuǎn)化策略[J].生活教育,20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