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琴
內容摘要:中職學生在畢業后便要走向社會參加工作,雖然其年齡相對較小,但依然要具備更強的能力和素養,所以中職院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加強職業精神的培養,使得其在工作中能夠獲得良好發展。本文就針對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教育的滲透進行探討,希望通過文章的探討能夠為其他中職語文教師提供一定參考,將職業精神教育有效滲透于日常語文教學工作中。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 職業精神 滲透
職業精神主要包括了職業責任、能力、態度等等,這些都會對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產生直接影響。而中職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不論是接受教育時間還是社會經驗都較為匱乏,在工作中常常表現出各種不足,因此要對其加強職業精神教育。而語文涉及范圍較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教育能夠起到良好效果。下面筆者就針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的意義
對于職業而言,職業精神與之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也是當下社會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對職業精神進行分析能夠了解和掌握職業本身特殊的利益。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不論是企業還是市場在對人才進行選擇除了看重個人的學歷以外,更為重要的在于看重其自身的素養與精神。在現代職場中,人們普遍缺乏職業精神,而這也是企業非常看重的個人素養,當員工擁有良好的職業精神以后,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變得更加成熟[1]。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個人職業精神進行培養,具體表現為:(1)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職業素養進行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這便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滲透敬業精神,并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合作態度,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鍛煉。(2)語文中的知識和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聯系,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將其與實際生活之間構建起聯系,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對其講解有關于職業精神方面的內容,如此則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職業精神,有利于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發展。
二.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有效方法
將職業精神融入到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們所學習的專業,在教學時則要充分考慮學生內心特點、內容等制定一個科學的教學計劃,促使學生職業精神能夠得到提升[2]。就語文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教師應當利用各類方法和途徑對其職業精神進行培養,具體的培養方法主要包括:(1)利用“讀”和“聽”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職業精神,而中職語文教學切勿為了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而展開教學,更需要讓學生了解各種職業精神,此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每個專業的不同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如果是對于舞蹈專業的學生,除了要讓其掌握基礎的舞蹈技能以外,更為重要的在于要讓其能夠領會到舞蹈需要具備的精神,對中職語文教學來說,最為重要便是對學生專業技能進行培養,也為其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通過“聽”和“讀”這兩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端正自身的態度,擁有良好的職業精神。(2)當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以后,通常也需要他人配合才能夠完成相關工作,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從而對其合作素養進行培養,也能夠使其逐漸形成職業精神。
三.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的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職業引申
從當下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來看,除了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以外,還要在其他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而職業精神教育便是其中之一。中職教育和普通基礎教育兩者在教學目的上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對于中職學生來說當接受完教育以后,便會離開學校而走進社會參加工作,若是學生自身缺乏職業精神,那么將會對日后職業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3]。所以,在現代中職教育中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更為重要的在于對教學內容進行引申,以便對學生職業精神進行培養。例如,當對《行路難》一課進行講解時,教師除了要對文章基礎內容進行講解以外,還要詳細分析每個詞句本身的含義,并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其能夠將文章內容背誦下來, 還要將文章所表達的精神內涵和職業精神融為一體。在講解“行路難,……,今安在”時,教師應當根據當時李白所處的政治背景結合在一起,由于李白在仕途上受到挫折后才發出了如此感慨,然而其卻沒有消沉,而是將自身的政治抱負徹底放棄,變得更加豪氣,充分體現了李白內心積極的態度。教師在講解結束以后,應當讓學生在日后面對問題時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
(二)加強職業精神培養
若是在語文教學中依然采取課堂講解的方式,那么則很難對學生職業精神進行培養,所以則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展開教學工作,能夠和他人相互進行配合與交流,促使學生在團隊協作、語言表達等方面都能夠獲得成長,而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4]。例如,當對《鴻門宴》一課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適當將權力下放給學生,而不是教師從頭至尾對文章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劃分為若干小組,然后為其布置學習任務,然后給予學生一定時間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讓學生利用各種方式對鴻門宴這一宴會的資料進行查詢,并與當時歷史背景結合在一起,以便對文章內容進行更加細致且全面的解讀。與此同時,還可以讓每個小組成員進行角色扮演,將鴻門宴的故事表演出來,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還能夠使得學生更快地融入到小組學習中,當隊長進行任務分配時,學生便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承擔其相應的責任。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鍛煉學生在各個方面上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目的。
(三)強化語文教學評價
中職語文教學評價完全依賴于考試成績,分數的高與低決定了學生的能力,此種評價方式是片面的,無法真正準確評價每一名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如今,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僅僅依賴于成績進行人才的選拔缺陷變得越來越明顯,分數僅僅只能代表學生在某次考試中的情況,雖然可以體現出學生的學習能力,然而卻難以反映出學生的綜合能力,也無法展現出學生自身所具備的職業精神[5]。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采用新的評價方式,即將學生平時生活中的生活與評價結合起來,如在教學過程中對與職業精神有關的內容進行引言,應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全部表達出來,再根據學生表達的內容進行評價,使學生對職業精神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并將職業精神納入評價體系。還能夠在活動教學中,將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競爭、合作等方面的意識全部融入到評價范圍中,而評價方式則應當綜合利用自我評價、互評以及教師評價,如此才能夠對學生有一個正確且積極的評價,從而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四)引導學生領會職業精神
如今,教育改革工作正在不斷開展,教材內容也進行了更新,通過現行教材中的內容能夠看出來每一處都充分展現了思想教育,而在思想教育中則將職業精神全部融入其中。所以,對于中職語文教師來說在進行教學時應當文章中所包含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再對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和了解語文中所包含的職業精神[6]。例如,當對《將進酒》一課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對“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一句有深刻的理解,充分體會到李白對自己生于人世間所具有的價值而發出如此壯語。通過文章的講解,能夠將職業精神滲透其中,并引導學生對職業精神有一個深入的領會。所以,當教師對古詩詞內容進行講解時,不僅要將文章的內涵提煉出來,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還要與工作中所需要的精神融為一體,將其轉化為職業精神,促使學生在教學時能夠得到熏陶,從而擁有良好的職業精神素養。
總結:總之,學生是否擁有職業精神將直接影響到其日后的就業,對學生的成長而言也將產生重要作用。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中職語文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將職業精神滲透其中,以便能夠潛移默化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文章從加強職業引申、加強職業精神培養、強化語文教學評價、引導學生領會職業精神四個方面對職業精神培養進行了分析,以便能夠提升教學效果,讓所有中職學生都擁有良好的職業精神。
參考文獻
[1]楊錦萍.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滲透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5,000(006):16-17.
[2]周強.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142-142.
[3]張榮洪.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滲透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旬刊,2017(6).
[4]唐永紅.淺析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的滲透[J].課外語文,2017(7):150-150.
[5]劉毅文.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滲透途徑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 612(29):150-150.
[6]王勇權.職業精神滲透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策略問題研究[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000(030):P.257-258.
(作者單位:阿克蘇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