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銘
摘 ?要:寫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語文能力之一。處于寫作初期的小學生,最重要的就是積累寫作素材,明確寫作內容。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打破寫作的套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積累經驗,學會真情實感地書寫生活作文,豐富習作體驗,提高生活習作的能力。
關鍵詞:寫作能力;生活經驗;習作體驗
一、打破習作套路,積累生活素材
《我發現了……》是一篇典型的生活體驗類的半命題作文,照例作文課前需要讓孩子留意生活中的發現,查找資料,積累素材。教師要特別重視這一環節,這決定了“寫什么”,警惕學生出現只翻閱作文而忽略觀察的現象。
當教師詢問學生們生活中有沒有什么新發現時,雞吃石子、鹽洗衣服等回答比比皆是,只見他們拿起自己事先準備好的資料侃侃而談。這些發現其實和他們生活的環境相去甚遠,更巧合的是,準備“雞吃石子”發現的孩子都有好幾個,仔細詢問才得知,學生們的作文準備就是查閱一下全解、作文集上的素材,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被限制在幾種素材中,怎么能寫出自己的真實發現和體驗呢?于是,筆者再次問大家:“有沒有自己真正體驗過的發現,在生活中覺得比較奇怪的現象,現在不知道原因也可以提出來。”孩子們這才放開膽子說。小學生對外界的好奇心很強,教師需要引導他們去回顧體驗,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創設觀察情境,找尋生活素材
本節課在講授時,正好教室上方飛來了一只馬蜂,教師可以直接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同學們,你們看,這只馬蜂飛行有什么特點,發現了什么?”“它一直在繞圈飛!”“它朝著燈飛!”由于帶著習作任務,認真觀察了身邊的現象,學生們的習作素材水到渠成。
三、注重體驗感受,修改完善習作
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在完成習作時從生活中擷取素材,習作講評修改也要圍繞著切實的感受,把作文寫活、寫真。習作講評課上,不少學生這篇作文用了大量筆墨解釋現象呈現的原因,很多都是摘抄的資料上的話,大多雷同。同樣的素材,難以表達出學生自己獨特的觀察和感受,孩子們這才發現應該把發現過程寫具體。
四、通過寫作例文,促進班級管理
利用這個作文題的契機,由班級最近發生的事情出發,筆者完成了《我發現了班里有些同學喜歡捉弄別人》這篇文章,寫完后便讀給全班學生聽,其中的事例均使用字母化名。學生聽了過后面面相覷,其中有些學生紅著臉低下了頭,下課后產生糾紛的學生子也主動找到筆者承認了錯誤。發現這個普普通通的作文題居然有這么大的魔力,原來《我發現了……》不僅可以寫科學現象,還可以觀察班級里的一些現象,寫一寫發生的事。再寫周記時,他們又一次以《我發現了……》為題,給筆者分享了許多班級的新發現和同學之間的一些事情,筆者也積極予以回應,發現不良風氣及時制止。
(責任編輯:淳 ?潔)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2] 劉雨,張艷梅. 小學生作文心理與教育策略[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