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國
摘要:數學學科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新課改的改革,減負增效的理念被提出。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在數學作業的布置上進行創新,將小學生從沉重的作業負擔出解脫出來,精簡作業數量的同時,又能提升作業的質量和品質,讓小學生能夠從精簡的作業中提升能力,獲得發展。本文將針對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策略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減負增效;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策略
引言:
“減負”與“增效”各有其內涵。“減負”指的是減輕學生的作業量和作業負擔,也要減輕學生的壓力,讓學生能夠信心滿滿,能夠對數學學習有充足的興趣,在數學學科中快樂的學習。“增效”則是指教師在減少作業數量的基礎上,提升作業的效能,教師需在教學中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僅能夠鞏固數學知識,也能實現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對數學教學以及數學作業的布置做靈活的設計,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問題分析
1.1數量多品質低
受傳統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上通常會采用題海戰術,讓小學生在課下做大量的習題,以通過大量的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小學生正處于貪玩的年紀,大量的習題會給小學生的身心帶來負擔[1]。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小學生失去了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機會,同時在長時間、機械化的學習過程中由于作業的高重復性,一方面會導致學生失去自主選擇、另一方面則是會僵化學生的思維認知,失去較強的創造力和創新力。
1.2 布置統一的作業內容
小學生的基礎各不一致,不一樣的基礎對作業有不同的需求。但是,很多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對不同基礎的小學生布置的作業內容是一致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導致一些成績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師和其他學生的步伐,同時也會導致一些學優生浪費時間、被一些機械性的知識和內容所困擾。因此,這種布置作業的方式有待改進。
1.3 作業形式相對單一
作業布置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小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因此,教師應將布置的更多多樣化,讓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得到培養。但是,大部分教師在作業布置中存在著形式單一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更是沒有從創新的角度入手來進行課后作業布置,很多教師就會直接為學生布置一些計算題目,很多學生,特別是那些學困生而言,由于基礎不扎實,很容易導致無法正確的尋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2、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策略
2.1注重作業的趣味性
俗話說:“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尤其適用于小學生,小學生對待學習還不具備正確的認知,小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與興趣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興趣的助力下,小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2]。因此,教師在減負增效背景下,應對數學作業做趣味性設計,以提升小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需要以其身心發展特點為基本出發點,布置一些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生活情境的作業內容,并注重開發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使其在實踐中獲得更的數學感悟。
例如:教師可以布置游戲化的作業,讓孩子在游戲中尋找數學、在快樂中學習。如在“1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課后作業中,教師可以設計簡單的數字迷宮游戲。喜歡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充滿趣味性的游戲,一方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快速且高效地融入作業實踐中;另一方面,數學游戲一般都與益智結合在一起,能夠起到開發學生智力的作用。 因此,教師可以將課后作業設計成趣味的游戲,使小學生能夠在游戲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有效思考。
2.2 結合生活,布置生活實踐作業
減負增效背景下,教師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基于此,教師在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應在充分尊重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同時,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將作業與鮮活的生活素材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在生動有趣的場景中獲得數學學習經驗,并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強化其數學綜合技能。
例如:以“認識元、角、分”為例。教師可以將作業的內容布置為真實的購物,讓家長配合,安排小學生獨立到超市中購買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通過紙幣、硬幣之間的換算,強化小學生所學的知識。同時,做此設計,能夠讓小學生從實踐出發,認識到生活處處有數學,也能讓小學生感知到生活化數學的趣味。
2.2因材施教,布置層次性作業
小學生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因此,要求教師無論在課堂教學還是作業布置中,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做到以人為本[3]。同時,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思維模式也各有差異,為了突出教學的多樣性和教育的分層性,教師在做好充分調查的基礎上還需要提升課堂教學和作業布置的針對性,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為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多樣化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例如: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在布置作業時,不同層次的小學生可以布置不同的作業內容。C層的小學生布置最基本的作業,求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B層的小學生的作業則需以提高為主,一張長方形的紙,長21厘米,寬10厘米,從這張紙上減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周長為多少?剩下圖形的周長又為多少?C層的小學生應以拓展為主,如一個浴池的底面長為28米,寬為15米,現在要在浴池底面鋪上一層地磚,已知地磚的面積為3平方分米,那么需要多少塊地磚可以鋪滿浴池? 通過這種多層次、多樣化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在簡單應用數學問題的基礎上掌握有效的數學解題方法,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且也能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滿足。
結語:
綜上所述,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教師應對數學作業做合理的設計,既需要減少作業的數量,又需要提升作業的質量。教師需以小學生為中心,分層設計作業內容,也需將作業與生活相聯系,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也需遵循趣味性的原則,以提升小學生作業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宋小英.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167-168.
[2]李儉榮.淺談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與優化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 (11):37.
[3]劉曉燕.不讓"減負增效"成"浮云"——淺談當前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存在的誤區及對策[J]. 考試周刊,2020,(02):75-76.